▲央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心怡/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今日公布9月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由於通膨疑慮升溫,因此升息時間點成為討論重點。有位理事認為,明年美國可望啟動升息,且考量長期低利率對經濟的影響,未來若出現合適時機,可考慮逐步調升政策利率。
有位理事表示,考量美國的政策利率並無變動,加上目前 Delta 病毒變異株能否獲得控制,以及臺灣疫苗覆蓋率能否提高等不確 定因素存在下,贊同國內政策利率維持不變。另位理事指出,臺灣今年 1 至 8 月平均 CPI 年增率尚屬溫和,惟長期仍須觀察,加以最近新臺幣升值,此時亦不宜升息,故贊成政策利率維持不變。
有位理事認為,央行政策工具並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國內長期低利率,很重要的因素係因儲蓄過高,投資不足,市場資金充沛;資金過剩情況下,調高利率恐再推升儲蓄及吸引資金流入,部分資金可能流入房市,將不利房地產市場健全發展,這些都須加以考量。當前臺灣外需部門持續暢旺,匯率升值係反映其基本面,但中小企業受匯率的影響較大,央行已推出 4,000 億元的低利融通資金協助其取得貸款,目前實不宜升息。
數位理事也表達關切通膨動向。其中,有位理事表示,本次美國 FOMC 會議雖仍認為當前通膨係屬短期現象,但亦存有疑慮。 因此,本行亦應持續關注國內通膨並保持警覺。另位理事認為,目前國內通膨雖屬溫和,惟須關注未來通膨發展,並對通膨預期及其調查方法進行更多研究。建議提供央行啟動升息的條件,有助增進外界對央行管控通膨的信任。
有位理事則指出,全球穩定通膨的結構性因素部分已有鬆動跡象,雖然短期內仍未見太大變化,惟結構性變動一旦啟動,對未來幾年將有較大的影響。此外,通膨預期研究很重要,家計部門的通膨預期有時會較實際值高許多,主要係民眾根據其平時採買的 商品與勞務經驗,調整其通膨預期;未來若通膨結構性發生變動時,民眾的通膨預期或可捕捉此轉折。當整體通膨與核心通膨差距較大時,易被視為短暫性的干擾,其反映的是民眾通膨預期可捕捉到未來結構性通膨轉變的重要訊息。
多位理事對未來貨幣政策之考量因素表達看法。其中,有位理事表示,雖然本年臺灣經濟受到疫情影響,惟基本面較其他主要國 家為佳。近期美國 FOMC 會議指出,本年可能會縮減購債,明、 後年也可能會升息,在此考量下,臺灣屬於小型開放體系,應開始思考未來提高政策利率的可能時機,以因應未來先進國家可能的政策變動。
另位理事指出,考量國內疫情影響未完全消退,經濟下行風險 仍在;通膨雖增溫,惟應屬短期現象,在此環境下,無須升息以抑 制通膨。但考量長期低利率對經濟的影響,未來若出現合適時機, 則宜考慮調升利率。
有位理事認為,目前國內消費者物價表現相對平穩,且央行單獨升息,恐導致新臺幣將更加強勢。綜合考量當前的環境,維持政 策利率不變係較佳的作法。明年美國可望啟動升息,或許屆時央行可以考慮逐步調升政策利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