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要求,航行在國際水域,總噸位在300以上的船舶以及所有不論噸位大小的客船,均應安裝AIS系統。(圖/CFP)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全球供應鏈吃緊之際,中國大陸過去3週發送AIS的船隻數量下降近90%。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聖誕節臨近,這可能會給已經陷入困境的全球運輸業帶來更多問題。
提供全球航運資訊的《FrieghtWaves》11日指出,進入11月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位於中國大陸沿海的地面基站停止傳輸數據。
總部位於英國的航運諮詢公司 VesselsValue 表示,中國所有水域的 AIS 數據量急劇下降,由10月時平均每天約1300萬個位置訊號,下降到11月10日的只有約34萬個,下降了近 90%。
外界大都指向,中國大陸11月1日上路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此法條要求處理數據的企業在讓個人資訊離開中國領土前,必須取得中國政府批准,才會出現從中國發送AIS訊號的船隻數量下降。
《金融時報》指出,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公眾訪問航運位置數據,是中國決心控制敏感訊息來源的又一跡象。由於全球前10大繁忙的貨櫃碼頭中,中國就有6個,失去中國海域的船舶訊息,對緊繃的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
航海交通信息服務公司Marine Traffic的策略師 Georgios Hatzimanolis向CNN表示,「隨著聖誕節到來,這將對供應鏈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是目前最重要的因素。」
他預計,失去來自中國的即時船舶數據,將對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公司可能無法掌握有關船舶停靠、卸貨和離開時間的關鍵資訊。
▲江蘇連雲港港口集裝箱碼頭。(圖/CFP)
對此,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發文喊話,稱CNN和VesselsValue應該更關注另一件事,即10月31日,國家安全機關公佈三起危害重要數據安全的案件,包括相關境外諮詢公司與所在國間諜情報機關合作,通過設置假基站獲取AIS信號,進而廣泛收集中國航運數據,包括有價值的經濟情報和軍事情報,提供給該國間諜情報機關。
文章強調,截至目前,中國AIS信息服務沒有任何變化,所有通過正常途徑獲取AIS信號沒有絲毫變化,「真正要為之叫苦的,是那些通過私架假基站蒐集中國AIS數據的境外機構和公司,是他們別有用心的尾巴被揪出來後,再不能通過假基站收集中國AIS信號了。」
對於CNN所擔心的海運供應鏈,文章指出,中國從1992年到2020年已經連續28年海運貿易逆差,截至2020年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市場中近90%的市場份額被馬士基等國際海運巨頭佔據,可以說,在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運輸市場,AIS資訊平台更多在為外資企業保駕護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