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心怡/台北報導
美國財政部3日公布匯率報告,沒有任何主要貿易夥伴操縱匯率。美國報告指出,並無證據顯示台灣匯率政策有「阻礙國際收支有效調節」或「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等情形,未來雙方仍將續就匯率議題進行密切磋商(enhanced engagement)。
對此,央行表示,今年來,央行已與美國財政部舉行多次磋商,主要就台美雙邊貿易及匯率議題,向美方表達我方立場。
央行強調,近年美國對台灣貿易入超擴增並逾美方檢視標準,主要反映美國受美中貿易爭端及COVID-19疫情影響,對台灣科技產品需求劇增,加以國內及美商科技大廠調整原有兩岸分工模式,擴大在台灣投資與生產,增加對美國出口;對美貿易順差擴大與匯率因素無關。
央行指出,本次檢視期間(上年下半年及本年上半年),央行淨買匯439.3億美元(約GDP之6%),主要反映上年下半年受到疫情及美國QE外溢效果影響,致資金大量流入,國內匯市供需嚴重失衡,央行為避免匯市失序危及國內經濟金融穩定,淨買匯金額達352億美元。
另外,今年上半年央行淨買匯87.3億美元,主要係1月國內匯市延續上年底美元超額供給現象,央行進場調節,故買匯金額較大。惟今年2月迄今,國內匯市供需情勢大致平衡,此期間央行呈淨賣匯。
此外,央行表示,近年我國經常帳順差擴大,主要受國外需求增加影響。長期以來,台灣經常帳順差主要來自商品貿易出超。近年,美國及主要經濟體經濟逐步解封,帶動其需求大幅成長,國內因疫情控制相對得宜,生產未受影響,致我國出口大幅增長,商品貿易出超擴大。
受美中貿易爭端及疫情影響,加以政府推出多項具體政策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國內投資持續成長,國內消費及國人旅遊支出下降,民眾可支配所得增加,國內儲蓄增幅較投資為大,致超額儲蓄上升、經常帳順差擴大。未來疫情趨緩後,民間消費回升,我國超額儲蓄、經常帳順差可望下降。
央行也指出,經常帳失衡反映經濟結構性問題,無法單靠匯率或單一國家調整解決。
央行表示,全球經常帳失衡問題受結構性因素影響,存在已久,如美、英兩國長期呈現經常帳逆差,而中、德、日、星、瑞士及台灣則長期為經常帳順差。國際組織普遍認為,解決全球經常帳失衡問題,不能僅賴匯率或單一國家調整,順差國及逆差國均應致力調整國內投資與儲蓄失衡;如經常帳順差國家宜增加投資及消費(帶動國內需求),經常帳逆差國家則宜增加儲蓄(降低消費等國內需求)。
最後,央行強調,長期以來,我國與美國存在緊密且互利的雙邊貿易關係,並為科技供應鏈的重要夥伴;央行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雙方將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相關議題進行溝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