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線明年元月長運價上漲2.5到5倍。圖為荷蘭鹿特丹港。(圖/路透社)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歐洲線明年元月長約近日開始簽屬,相關船公司表示,過去歐洲線簽署的都是較鬆散的合約,現在是賣方市場,船公司除了大幅提高長約價2.5到5倍,像赫伯羅德要求一簽要三年,而且非常堅持,馬士基則不簽一般客戶長約,合約約束條款也增加。
由於今年1月生效的合約價,每大箱(40呎櫃)運價根據簽屬的貨量與運輸條件,運價僅在2千到4千美元之間,與後來一路飆漲的運價相去太遠,明年1月的合約價,已經漲到7千到1萬美元出頭。
業者指出,今年年初的合約價會簽得那麼低,是因為去年歐洲線運價11中才開始有較大幅上漲,11月初開始談判新年度合約時,11月4日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貨櫃運費指數(SCFI),歐洲線每箱(20呎櫃)運價是1,140美元,每大箱約2千美元出頭,不過到了1月8日,每箱運價已經漲到4,452美元,每大箱運價則超過8千美元。
在今年10月,馬士基就曾經表示,該公司一個大箱收承攬業4千美元長約運費,承攬業卻以2萬美元賣出,賺取暴利,因此馬士基調整營運策略,宣布未來將直接處理來自託運人的貨物,儘量不經過承攬業。
歐洲線的合約價和美國線一年一簽不同,有的合約是一季修正一次,也有半年或一年的約,而且習慣簽價不簽量,大型攬貨公司(在歐洲稱無船運送人,NVOCC)簽的是包括多國航線的全球性合約,達到一定的委運貨量,船公司還須退傭,因此表面看起來不錯的運價,最後實際進帳金額卻要七折八扣。
今年情勢大翻轉,船公司簽約要挑客戶,中小客戶不簽,讓這些客戶自己上網訂艙位,對大客戶則要求簽2-3年長約,赫伯羅德本周剛與韓國最大的輪胎製造商韓泰(Hankook)簽署三年運約。韓泰是全球第六大輪胎製造商。
業界分析,大託運人願意簽高價與多年長約,是為了保證艙位的承諾與確實掌握運輸成本,但估計這樣的長約也會有類似散裝船運的半浮動機制,在運費指數漲跌達到一定幅度時,運價會按約定比例做調整。
海運業界原本估計明年歐洲線新長約運價調幅約在2到3倍,現在最高有到5倍,遠超過市場預期,明年5月美國線新年度長約原估運價漲一倍,是否也像歐洲線有意外發展值得關注。
美國線今年長約運價水平明顯高於歐洲線,運價漲幅估計不會像歐洲線那麼高,不過多數船公司歐洲線長約比重僅在二到四成之間,美國線多數公司長約比重都達到五成左右。
根據法國知名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統計,今年第一季全球貨櫃船公司當中,第一季營業利益率最高的是長榮海運的50.1%,第二季是陽明海運的53.2%,第三季長榮的67.3%,業界分析兩公司除了聚焦歐、亞、美三大運價最高航線,碼頭等其他業務投資較少,有避免獲利被稀釋效果,另外就是歐洲線長約比重沒像歐洲籍船公司那麼高,較多貨載可直接享受現貨市場超高運價。
新的一年運價走向如何,長約該簽多還是簽少,估計各大船公司都需要仔細拿捏,而法人已經預估,明年的高價新長約,將是貨櫃船公司獲利可望高過今年的最大影響因素之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