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員厭世文」部落客貼的都是海上美景,但是天天看著大海,想來也是枯燥乏味。(圖/翻攝自船員厭世文)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以「船員厭世文」為名的部落客,對於長榮海運年終獎金給40個月,表示第一時間不只羨慕嫉妒也生恨,懷疑自己是否選錯公司,甚至覺得自己在職涯規劃有問題。多家國輪公司則指出,船員薪資是岸上的3到4倍,疫情以來已加薪一到兩成,還加給疫情獎金,只能按「契約」給獎金,但像陽明已決定比照岸上薪資水平發給國籍船員績效獎金。
國輪公司指出,船員做滿一年,會給一個月的滿期獎金,如果合約簽8個月就給12分之8。另去年以來因為疫情船員招募困難,已經加過好幾次薪,低階船員調幅近兩成,高階約一成。
陽明已經決定讓國籍船員領績效獎金,但給付條件比照岸上,例如新進三副月薪16萬元,但比照岸上同樣年資員工的4萬元左右月薪給獎金,月薪30萬上下的船長,則比照駐埠船長9萬元左右薪資給獎金。
散裝船公司則表示會完全按契約走,沒有另外加給獎金計劃,不過疫情期間已經有加發疫情獎金,每個月在數千到近萬元不等。
船長公會理事長黃玉輝表示,全球商船船員大部份都是採取定期契約制,每家船公司制度有些差異,而船員也很自由,可以自己選擇要到哪家船公司工作。船公司的主管都以陸地上的薪資為參考,認為海上船員待遇已經高,加薪時較很少考慮船員的區塊,諸不知船員是24小時在船上工作的,船員海上工作枯燥,要犧牲家庭生活,即使是高薪,歐美先進國家生活水平高,很少人願意上船當船員,大部份船公司的船舶是掛權宜船籍,又是國際化的公司,他可以僱用任何國家的低薪資船員,國內船公司以僱用亞洲籍船員為主,近年包括非洲內陸國家也有培植船員外僱,過些時侯看到非州船員也不會奇怪了。
「船員厭世文」部落客寫道:台灣各大船公司的船員們都只是契約工,也就是非公司正式員工,只是個小打工仔,一次合約6-10個月不等,每間公司不同,但在僱傭契約到期時,等同直接解約,與公司天涯兩相望沒了干係,關於勞健保也得退出公司,只能於海員工會加保,就他所知,只有中鋼運通公司會繼續為船員保勞健保,直至下一次簽訂僱傭契約。言而總之,可憐的船員們跟年終分紅沒有半點關係,一毛都沒得拿(目前有風聲,萬海航運的船員今年會有年終獎金,但悲觀推測不會太令人驚豔),所以省省吧,你以為你當長榮海運的船員也有40個月嗎?有40天的合約獎金就該偷笑了。」
「別跟我說船員跟台灣各行各業比起來是非常高薪的存在,那是在台灣人被長期低薪壓榨下的負面情緒,明明都是低薪,卻在薪資抗爭時會有勞工打勞工的無謂問題。」
不過這名船員也指出,自己在辦公室工作的朋友,全年無休,不管是負責船舶有任何運務上的問題,都得立刻馬上火速處理,電影看到一半某船打了衛星電話來,只能拋下另一半,出影廳好好處理完問題,這是什麼可怕的責任制與高壓的工作?甚至以我個人跑船的經驗,它比在船上工作有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他絕對值得這份年終分紅。
這位部落客指出,當然還是有爽領的部門,也不是所有的海運公司部門都是如此高壓,可這也沒什麼好細談,這個社會也是有很多做得少領得超多的肥貓,如果要深究可以說是沒完沒了。
「讓子彈飛了一會兒後,我感受到長榮海運年終分紅新聞所導致的全民暴動感,是好多社會問題錯綜複雜所構成,我知道羨慕嫉妒難消除,但停止酸葡萄的心態,我們應該要一起聚焦在台灣船員基本權益,以及正視台灣各行各業普遍低薪問題。」
「最後要聲明,上述言論若有誤,還請各方賢達賜教,我並非社會學、經濟學專家,也非一個專業且稱職的社會觀察家,我只是個厭世的船員,我寫厭世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