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訓院發布去年12月的金融風險指數,和2020年2到3月疫情爆發時期相比,明顯下滑。(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金融研訓院今(10)日公布2021年12月金融風險指數,結果較11月下滑0.1,已連續3個月位於98左右,顯著小於2020年2到3月疫情爆發時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4季我國出口表現優於預期,不過,金研院指出,年初國際金融情勢礙於「通膨、升息、縮表、疫情、經濟」5大變數「尚未明朗」,估計金融市場走勢震盪情形將加劇。
進一步觀察各構面分項,因台股選擇權波動度大幅降低,以及金融機構間系統風險傳染擴散的可能性下降,12月風險值較高的「資產評價壓力」以及「傳染與蔓延」皆較11月下滑。
主構面分項如下
第一,「資產評價壓力」;不動產市場12月分項指數創下2010年4月以來新高紀錄;時屆年底的傳統購屋旺季,價量俱揚使得12月不動產市場風險較11月再度呈現升高;股票市場12月風險較11月小幅上揚;大盤本益比連續3個月呈現微幅攀升,風險溢酬也連續3個月略為縮小,股市風險連續第3個月上揚,惟仍較低於上半年。
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低檔,分項指數創下2019年5月以來低點,台股價格波動明顯趨緩,台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大幅下滑,顯示國內金融市場投資信心漸趨穩定,短期波動程度有所降低。
第二構面,「非金融部門的穩定度」;在資金成本偏低及利率恐將上揚的預期心理下,企業年節前融資需求增加,使銀行對企業放款年增率創下2011年9月以來新高;2021年第4季國人投資海外高收債基金總額對一般債基金總額的比重皆處於11倍左右,未再顯著成長。
第三構面,「金融部門的穩定度」;我國銀行體質穩健風險和緩,近幾個月資產品質表現良好,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變化不大,第4季逾放率約0.2%;呆帳覆蓋率逾700%,整體資產變化之風險相當和緩;另外,存放比位於71%左右的歷史新低;資本適足率則位於14%左右的歷史新高水準。銀行體質穩健、資金充沛。
第四構面,「傳染與蔓延」;疫情升溫導致歐洲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急遽上揚,隨著感染Omicron的人數急遽成長,歐洲恐慌指數與信用風險指數雙雙突破2021年新高,美國信用風險指數亦創下2021年次高;不過,在國內在疫情相對穩定的情況下,2021年第4季金融市場傳染風險較11月下滑且創下2021年次低,顯示系統風險在我國金融機構之間引發連鎖效應的風險趨於緩和。
金融研訓院也針對未來國際經濟情勢變化及銀行業經營風險,美國聯準會去年12月FOMC宣布擴大縮減購債金額及調整通膨措辭,並正式向市場發出升息訊號,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市場需注意縮表將成為升息之後下一階段聯準會的決策重點。
由於Omicron病毒造成全球確診數大幅攀升,預估今年1月FOMC決策官員看法亦可能會產生變化,年初近期「通膨、升息、縮表、疫情、經濟」5大變數效應交織,導致國際金融情勢尚未明朗,金融市場走勢震盪情形將加劇。
預估我國12月出口表現仍持續暢旺,企業資金需求仍熱絡。放款業務方面,因國內銀行業海外中長期放款採浮動計息機制,市場利率上揚時將連動放款利率上升,故相關利率風險應可掌控。貿易融資放款部分,由於放款期間較短期,授信戶因利率上揚而無法清償之可能性較低。整體而言經濟表現佳,企業營收亮麗,對銀行業而言利差擴大正面效應大於放款品質下降的負面效應,國內銀行業放款業務仍可望成長。
投資部位流動性風險方面,預估歐美主要市場經濟復甦腳步較預期快,然而聯準會升息甚至縮表時程可能提前,以及繼Omicron病毒後續再度產生新變種病毒不確定性仍高,加上國內近期再度出現本土群聚事件,新一波社區感染疫情疑慮升高,銀行業需嚴密監控投資部位評價損失風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