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會首部「數位競爭白皮書」 平台與新聞之爭影響客觀報導內容

▲▼社群媒體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公平會發布台灣首部「數位經濟競爭政策白皮書」初稿, 指出數位經濟的4大面向,並列舉數位平台9類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產生的競爭爭議(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世昌/台北報導

公平會2日發布台灣首部「數位經濟競爭政策白皮書」初稿, 除了指出數位經濟的4大面向,也列舉數位平台9類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產生的競爭爭議。公平會指出,數位平台因為具雙邊、多邊市場特性,讓市場界定與市場力衡量更具挑戰。例如在「數位廣告與新聞收費」爭議上,白皮書指出,除了議價方式爭議,還可能影響客觀公正報導內容,且政府部門目前尚無單一主管機構,都將考驗未來數位經濟推動。

▲▼YouTube,社群媒體,平板。(圖/取自Pixabay)

▲公平會白皮書指出,「數位廣告與新聞收費」,除了議價方式有爭議,還可能影響客觀公正報導內容。(示意圖/取自Pixabay)

根據「數位經濟競爭政策白皮書」初稿,數位競爭議題包含數位經濟對傳統市場界定、市場力衡量分析方法的挑戰,可能出現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產生的爭議共有9大類:

一、自我偏好及搜尋偏頗
大型平台利用其建立的生態系統,偏惠自己的商品/服務,競爭對手無法獲得相同待遇

二、搭售

數位平台採行搭售可能產生阻礙市場參進或提高競爭對手經濟成本等限制競爭效果

三、掠奪性定價/低價利誘
數位平台可能會藉由「免費」、「低價」乃至「補貼」等行為,迅速增加使用者數量,排擠同等或更有效率的競爭對手

四、差別取價
平台業者透過數據分析,掌握購買者消費習性、偏好、購買歷史及對價格的敏感度等,精算出每位消費者「最高願付價格」,對每一個購買者收取不同的價格

五、最惠客戶條款
平台業者要求供應商不能以更低價或更優惠之交易條件在其他平台或通路進行銷售

六、限制轉售價格
數位平臺業者可利用AI與演算法,監控下游經銷商是否遵守RPM的約定

七、網路銷售管道限制
平台業者可能會利用在經銷上的優勢地位,封鎖競爭對手接觸客戶或關鍵生產要素;製造商可能選擇性將線上平台排除在經銷管道之外

八、數據隱私與市場競爭
當數位平台在未取得使用者同意,或雙方對使用範圍認知不一時,即可能出現侵害隱私權的爭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九、數位廣告與新聞收費
數位平台藉由新聞媒體所產出之內容,吸引使用者關注,並將網路流量「變現」(monetize),是否需分潤給媒體業者?

相較於其他爭議,上述所列的第九項「數位廣告與新聞收費」爭議議題,因涉Google、facebook等跨國大型平台,也有著作權、公平交易等多面向議題更顯複雜,已成為世界各國數位發展焦點議題。

▲▼NCC29日公布《數位通訊傳播法》架構,將數位通訊傳播中介服務區分為5大類,訂定各有不同法律義務           。(圖/NCC)

▲NC研議中的《數位通訊傳播法》架構,將數位通訊傳播中介服務區分為5大類,訂定各有不同法律義務。但因NCC組改法未三讀,尚無法名正言順管理數位網路(圖/NCC)

在國內也有針對「媒體議價法」進行產官學進行多方討論,但因為欠缺明確法律依據,政府主管機關也出現多頭馬車,目前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協調小組進行研商,各部會也就主管分工進行研究,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研擬中的台灣首部《數位通訊傳播法》,該法主要以監理數位平台,但NCC組織法修正尚未三讀,無法名正言順「插手」網路平台監理工作;數位發展部組織法才剛三讀,還未掛牌運作,部長還未上任;公平會所擬「數位經濟競爭政策白皮書」初稿剛公開;文化部也還未針對數位內容有具體政策,經濟部著力點則在著作權上。

政府究竟該由誰來主管?目前停留在討論階段未有進展,且如同公平會在白皮書中揭示的另一個可能有更大的爭議,「新聞媒體業者是否耽於數位平台業者對其營收之貢獻,而難以全然客觀公正報導數位平台相關資訊,因而損及新聞自由及媒體獨立性?」,若政府部門無法依據國際趨勢去主導政策發展,恐會出現數位內容為求生存被迫跟著平台走的情況。

關鍵字: NCC媒體產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15檔台股ETF年前發紅包 00918、00919入帳日集中1/13

15檔台股ETF年前發紅包 00918、00919入帳日集中1/13

15檔台股ETF在2025年元月配息入帳,包括配息水準維持高檔的大華優利高填息30(0 0918)、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等8檔入帳日集中在1月13日,光是00918、00919兩檔就會發出逾百億資金。

2025-01-04 00:48

美股ETF 2024年吸金36兆刷新高 華爾街看衰「今年掀倒閉潮」

美股ETF 2024年吸金36兆刷新高 華爾街看衰「今年掀倒閉潮」

台股股民瘋ETF,美股也一樣!根據統計,美國交易所ETF在去(2024)年迎來1.1兆美元(約折合新台幣36兆元)資金流入,寫下3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幾乎是2023年5970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19.7兆)資金的兩倍;但根據《彭博》報導,雖然ETF去年繳出豐收的一年,然而今(2025)年成長可能會面臨許多障礙。

2025-01-04 16:19

0050上市21年爆紅!達人酸「之前幹嘛去了?」 揭市值型ETF關鍵

0050上市21年爆紅!達人酸「之前幹嘛去了?」 揭市值型ETF關鍵

市場上的投資理財影片或文章,大概九成以上的專家都鼓勵投資市值型ETF,只要每年歐印就能保底7%-9%,投資賺錢的想像當然是很美好,只不過還是有一些風險還是要逆風提醒你注意。

2025-01-04 00:02

勞保投保上限調整加劇財務負擔 學者看法分歧

勞保投保上限調整加劇財務負擔 學者看法分歧

勞保投保薪資上限超過8年未調整,逾300萬人未來面臨「高薪低報」,勞動部認為提高上限會加重勞保財務負擔,但學者持不同看法,認為可採累退方式降低高薪者給付率等。

2025-01-04 13:31

勞保投保上限逾8年未調 逾300萬人面臨高薪低報

勞保投保上限逾8年未調 逾300萬人面臨高薪低報

勞保投保薪資分級上限超過8年未調整,勞保局統計,目前投保最高薪資級距新台幣4萬5800元者已達313萬人、占總投保人數32%,未來將卡在勞保天花板面臨「高薪低報」。

2025-01-04 13:19

慧洋自結去年稅前每股賺8.12元 今年交付2艘節能新船

慧洋自結去年稅前每股賺8.12元 今年交付2艘節能新船

慧洋(2637)公告2024年12月合併營收,單月合併營收為14.47億元,年減18.1%,自結12月單月營業利益為3.18億元,業外則受惠認列處分船舶收益,稅前盈餘則為4.99億元,自結每股稅前盈餘為0.67元;累計2024全年合併營收為203.71億元,年增19.86%,自結全年營業利益為67.95億元,稅前盈餘為60.64億元,自結每股稅前盈餘達8.12元。

2025-01-04 06:00

2025首周台股收黑 外資:春節前利多題材輪番上陣

2025首周台股收黑 外資:春節前利多題材輪番上陣

台股周五(3日)季線得而復失,指數終場漲幅收斂至0.33%、上漲76.24點,指數收在22908.3點,2025年首週週線再度翻黑,全周下跌367.38點,跌幅1.58%,平均日均量3157.81億元,外資法人表示,股投資機會將在企業持續性的獲利與區間震盪的股市環境中產生,看好AI仍為今年股市的動能主軸。

2025-01-04 00:02

台股ETF 迎1月除息大秀! 4檔配息「掛零」

台股ETF 迎1月除息大秀! 4檔配息「掛零」

2025年1月迎來ETF除息「大旺月」,估計逾35檔將集中在本月中下旬陸續除息,但有包括兆豐洲際半導體ETF(00911)、凱基優選台灣AI 50 ETF(00952)、台新臺灣IC設計動能ETF(00947)與富蘭克林華美臺灣 Smart ETF(00905)4檔公告不配息。

2025-01-03 15:38

創新板新制上路 口袋證券提出布局新創3建議

創新板新制上路 口袋證券提出布局新創3建議

證交所創新板新制將於今(2025)年明(6)日上路,根據新規,創新板的投資門檻將大幅降低,將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並開放一般投資人買賣創新板股票,潛在參與戶數將從約30萬戶躍升至1,300萬戶。口袋證券也提醒,投資人將迎來新的市場參與機會、需審慎評估其經營潛力,以及依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制定投資計畫。

2025-01-05 06:03

科技年度盛會CES本週登場 台廠不缺席搶攻AI訂單

科技年度盛會CES本週登場 台廠不缺席搶攻AI訂單

全球規模最大科技展會CES即將在下週登場,此次台灣廠商也將前往美國拉斯維加斯,並大秀旗下最新科技及產品,不只筆電大廠如華碩、宏碁等參展,就連群創、友達、威剛等廠商也都將參與,儘管不一定有在展場內設攤,但多有私人包廂開放客戶參觀,各家董座也都飛美國親征,想藉此機會談下大單。

2025-01-05 06:0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