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負成長情況嚴重,不但政府想盡辦法提供補助,企業界也動起來催生,祭出各種補助津貼措施。圖為牧德科技公司為員工子女設立的育幼園區。(資料照/記者呂佳賢攝)
財經科技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在去(2021)年新生兒數創歷史新低,連兩年「生不如死」,政府急灑幣,推出各種生育補貼大政策,企業也幫忙催生。外界耳熟能詳鴻海生一胎1.5萬元補助,今年也加入行列的聯詠和華邦電、Garmin與鴻海相同都是「月月補助」,更多公司採以「胎」計算來補貽;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更是自建的幼兒員,配合父母下班時間提供延托服務。
「生二寶前,原本還在擔心育兒費用要從哪裡來?」在鴻海高雄軟體園區工作的邱同偉,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歷,今年37歲的他,目前在鴻海集團策略智能解決方案處任職,回想起自己與太太當初決定要生第2胎時的情景,慶幸「自己當初有選擇鴻海任職」,讓小孩成為鴻海寶寶的一員,享有「0到6歲公司養」育兒福利津貼,在如今各種物價上漲,連帶生活壓力驟升的時刻,夫妻倆才能安心做父母。
跟邱同偉一樣,擔心物價上漲,難以養兒育女的年輕夫妻,不在少數,或許也因此,台灣出生率(每千人的新生人口數)也跟著直直落,民眾生孩子的意願降低,根據內政部調查,民國88年的出生率12.91,到了民國109年只剩下6.84。
每年出生的人比死亡的人少 出現「生不如死」的警訊
國發會統計資料也顯示,2020年出生數為16.5萬人、死亡數為17.3萬人,也就是負0.8萬人。我國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曲線已經在2020年交叉(如下圖),在此之後,粗死亡率大於粗出生率,人口由自然增加,轉為自然減少。
▲出生率已經低於死亡率,人口負成長趨勢讓人憂心,圖為國發會製作的2020年至2070年的趨勢預估曲線。(圖/翻攝自國發會官網)
2021年,出生人數又下滑到15萬3820人,創史上新低,平均算起來,台灣總人口每天減少509人。
換句話說,台灣人口老化、新生兒人數下降問題日漸嚴重,全台出生人口已是負成長,也就是每年出生的人,比死亡的人還少,被戲稱為「生不如死」,
企業紛紛推出生育津貼措施 大力催生
人口越來越少,意味市場變小,消費力減弱,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企業也會找不到員工,問題非常嚴重,不容小覷。
企業界也開始展開搶救人口大作戰,紛紛推出生育津貼補助、開辦育兒設施等措施,希望鼓勵員工多多生育。
像是精誠資訊從去年4月設立「精誠寶寶快樂成長基金」,不論男性或女性正職員工,每胎最高可領到6萬元生育補助,超過35歲還能領到雙倍,在公告當月就有上百位同事熱烈詢問,實施至今已催生90個精誠寶寶,已發放補助金總計264萬元。
▼精誠擔任業務助理的朱容萱(左),同樣擔任業助的謝怡如(右)都有拿到公司的生育補助。(圖/精誠提供)
精誠資訊每胎最高補助6萬 超過35歲還給雙倍
「第一胎剛好在政策實施前就出生,但公司仍回溯提供生育補助,讓我敢再生!」在精誠訊擔任業務助理的朱容萱,將於今年6月喜迎第二胎「精誠」寶寶。她開心分享,自己兩胎都有領到公司提供的媽媽禮,如哺乳枕、悶燒罐、媽媽包等,讓自己在生育的同時,還能省下許多心力。
「第一胎預產期大概在今年4月,因為超過35歲才生產,所以有雙倍補助可以領!」另外一位在精誠擔任健康管理師的林思妤分享,她說,寶寶一出生即可領取4萬,寶寶滿一、二足歲時,則可再分別領取4萬,總計12萬的生育補助。感謝公司特別照顧到高齡產婦,產假也加碼到70天,確實減輕媽媽的負擔。
此外,即將迎接第一胎的業務助理謝怡如透露,期待領取生育補助,為未來的育兒、托育需求帶來幫助。
Garmin每月補助1萬
GPS品牌Garmin,祭出員工育兒津貼,0-6歲,一個小孩每個月補助1萬,生1個領一萬,生2個領兩萬,以公司超過6000名員工來說,現在至少有800個員工子女受惠。
鴻海「0到6歲公司養」 生一胎最高補助約130.5萬元
廣為人知的鴻海集團「0到6歲公司養」育兒福利,在郭台銘率先喊出下,每月給補助1.5萬元,加上產前交通補助,一路補助到小孩6歲,大概合計補助130.5萬元。實施至今2年內,已發放超過3.1億元,去(2021)年就有1,020位鴻海寶寶受惠。
最近晉升為3寶爸的鴻海法務處智權組楊昆霖,也是之前與太太綜合評估經濟與生活條件後,決定將第3個孩子生下來,預產期逐漸接近,他很感謝鴻海的育兒福利,能幸福迎接這個老天送來陪伴的寶貝。此外,也有不少員工感同身受,感謝有公司的支持,讓雙薪家庭能緩解托嬰育兒費用的問題。
▼鴻海「0到6歲公司養」,讓員工減輕不少經濟負擔,也催生了許多「鴻海寶寶」。(圖/鴻海提供)
▲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全台出生人口已呈現負成長,許多夫妻因為育兒的經濟壓力導致不敢生。(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台積電設4所幼兒園 員工的新生兒出生率高
半導體業者也紛紛祭出五花八門的福利措施,除了基本的生育補助及產假、育嬰假外,還有公司直接設立幼兒園,讓父母工作、照顧得以完美兼顧,加上高薪吸引人才留任,讓員工可以無後顧之憂「拼命生」。
像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除依法令提供員工育嬰留職停薪,台灣廠區還設置 4 所幼兒園,並提供完善的假勤管理制度,讓員工能彈性運用,請假育嬰及照護子女。此外,當員工遇到服役、重大傷病等情事,需長期休假時,也可申請留職停薪,期間屆滿後再申請復職,以兼顧個人與家庭照顧的需要。
在育嬰留停方面,台積電台灣廠區及采鈺公司民國109年共有557位員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全年度育嬰留停預計復職人數為497人,當中如期或提前復職人數為392人,回任率為 78.9%。
另外,台積電員工的新生兒數更是驚人,在民國109年,台積電台灣廠區及采鈺公司20至64歲人口數,約佔台灣同年齡人口比例僅0.33%,但員工的新生兒人數達2469人,佔台灣新生兒數比例的1.5%,顯示護國神山不只為台灣帶來經濟成長,還帶來許多新生兒。
▲國內各大企業為助生育率回升,紛紛祭出各種催生政策。(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聯發科自建幼兒園 免費延長托育服務到晚上8點
IC設計大廠聯發科也不落人後,在家庭照護部分,從單身聯誼到幼兒托育全都包辦,除了針對單身員工舉行聯誼活動外,結婚也提供禮金1萬元及8天婚假。而在生育福利方面,也提供產檢假5天、產假56天、陪產假7天,生育禮金每胎2000元。
聯發科說,公司在「工作規則」中依照勞基法明確規定,員工在產假期間公司不得終止勞動契約,提供女性員工在分娩前後 56 天的產假,員工於其配偶懷孕期間或生 ( 流 ) 產日及前後 15 日中,可以選擇 7 日休假,陪產假期間工資照常給付。
聯發科提供優於勞基法多 2 天的陪產假,讓員工可以兼顧個人與家庭照顧的需要。聯發科還提供生育禮金,恭賀家庭添增新成員。對於有育嬰照護需求之員工,可申請育嬰留停。2020 年的育嬰留停的復職率將近94%,聯發科也對於留停復職員工提供足夠協助,使其能重新適應工作環境。
此外,聯發科於 2017 年宣布「自建幼兒園」,呼應最受員工期待福利項目,為同仁照顧家庭盡一份心力。2019 年首屆招生,2020 年第二屆辦學,招收學童 135 位,報名錄取率為 26.1%。其幼兒園占地達 600 坪,為竹科最大最新的企業附設幼兒園,還提供免費延長托育服務至晚上八點,讓同仁兼顧工作與家庭照顧,並每晚施以紫外線殺菌燈等消毒工作,致力維護幼童健康。
聯詠每月發5千元育兒津貼
另一家IC設計大廠聯詠2022年則將實施員工育兒津貼,家中有未滿6歲小孩,每月將發放5000元的育兒津貼,生幾個就可以領幾個,最新育兒福利還加碼,不問理由每年可享15天遠端辦公(WFH)的彈性上班制度。
為關懷母性同仁,聯詠也規畫提供「孕婦専用辦公椅、孕婦専用車位、全額補助上下班乘車車資」等服務,提供懷孕同仁各項友善關懷措施。
此外,聯詠提供生育慶賀金,恭賀員工家庭增添新成員。對於有嬰照顧需求之同仁,可申請育嬰留職停薪。2020年的育婴留停復職率為54.55%。
華邦電每月發6千元育兒補助
記憶體大廠華邦電為響應政府鼓勵國人生育,自 2011 年 4 月起實施「育兒補助」政策,華邦員工新生子女每月補助 5000 元,補助至子女滿 4 歲止,已有效提升同仁生育率,並於 2021年4月開始提高每月補助金額為 6000 元。
華邦電指出,自 2011 年實施至 2020 年止已有申請 1417 位子女補助。
華邦電子除了鼓勵員工育兒給予補助之外,同仁在結婚或生育時,也會給予補助。2020年總共有35位男性、15位女性同仁獲得結婚補助;63位男性同仁、38位女性同仁獲得生育補助,補助總金額為15.9萬元。
華邦電也提供員工育嬰留職停薪的福利,2020年共有36人申請留職停薪,2020年育嬰留停之復職率為88%。
▼日月光幼兒園配合員工上下班時間,提供延長托育等服務。(圖/日月光提供)
日月光設幼兒園 配合員工上下班時間「延長托育服務」
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3711)為使員工可無後顧之憂的工作,可依其需求申請自願提前或延後復職。2020年,日月光投控共有1,042位員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其中預計復職人數為761位,實際復職人數為582位,回任率為76%;而留任率更高達82%。
日月光於台灣與韓國共設置3所幼兒園,其中,台灣廠區設立了2所幼兒園,分別位於日月光半導體中壢廠區及高雄廠區。而韓國廠於1998年設置幼兒園,招收2到5歲兒童。韓國廠的幼兒園除了收托員工子女之外,為善盡社會責任,也開放部分名額於當地社區區民報名。2020 年共收托 64 名,至目前總計超過 430 位幼兒畢業。
日月光表示,旗下中壢廠為台灣半導體業第 1 所企業幼兒園,佔地面積約 6 百多坪,其中戶外空間包括體能遊戲區與自然觀察區就佔 4 百多坪,室內包括圖書室、學習區教室與活動教室、廚房、保健室等,間間通風採光明亮。2020 年收托 130 位員工子女,至目前共計超過 900 位學生。
此外,高雄廠於 2018 年耗資新台幣 1 億元興建員工專屬幼兒園,於 2021 年正式招生,招收 300 名學童,收費比照公立幼兒園標準,並以基層員工家庭為優先,希望以優質平價的教保及托育服務,協助員工安心就業,由公司提供免費的場地、水電、清潔消毒、設施維修、消防安全、營養師設計菜單、戶外教學活動費用等。
日月光希望藉由這些,協助幼兒園運營的措施降低學費,分擔員工養兒育女的經濟壓力,讓員工子女享受優質的托育學習環境。此外,幼兒園配合員工上下班時間,延長托育服務,讓員工無後顧之憂,增進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降低離職率,有利於公司招募與留住人才。
▲各企業開辦嬰幼兒園、替旗下員工提供托育服務。(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瑞昱給女性同仁「母性保護」健康關懷 獲新竹市 2018 年哺集乳室認證特優
IC設計大廠瑞昱除了基本的結婚及生育補助,提供育嬰留停制度,也針對女性同仁在通知懷孕起至產後一年期間,瑞昱職安中心皆會完善進行「母性保護」健康關懷,除了產檢後廠醫專業諮詢服務外,更提供新手媽媽們孕期衛教指導,及產後自身健康與育兒保健衛教分享。產後,公司亦提供乾淨、安全、舒適且顧及隱私之哺集乳室,給予新手媽媽友善且無壓力的哺集乳環境。瑞昱也曾榮獲新竹市 2018 年哺集乳室認證特優的肯定。
▲各種育兒措施上路,但生育率卻未見明顯起色。(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台泥生一胎補助1萬 生3胎補助5萬
台泥為鼓勵生育, 推出育兒支持計畫,自2021年起,發放生育獎勵金,第1胎補助1萬元,第2胎補助2萬元,第3 胎補助5萬元,以減輕同仁育兒負擔。2020年生育補助申請人數成長46%。
此外,台泥也提供員工子女教育補助,國小500元、國中2500元、高中3300至6000元、大學4900至8500元,研究所7500至10000元。另外針對員工及子女上台北求學,台泥在信義區也設有「台泥學舍」,包含水、電及無線網路費,員工子女一個月600元,員工依實際需求補助800元至1200元。
上銀給新生兒補助每月5000元 夫妻可同時申請
而上銀科技為提升台灣生育率及善盡社會企業責任,2012起推育嬰補助政策,給每位新生兒補助一個月5000元,為期三年,總共18萬,如果夫妻都在上銀,則可同時申請。
在福利推動下,光是2016至2020年內就有1012位上銀寶寶享有補助;另外,男性請領育嬰留職停薪的比率呈現成長趨勢,顯示有更多男性願意分擔撫育年幼子女的責任。
中保科生育津貼2千元 去年發放員工子女獎助學金近180萬元
中保科針對旗下員工提供相關的生育津貼每胎2000元,若同胎生育是雙胞胎、或三胞胎以上,也會按胎數發放。另外,中保科也提供員工子女獎助學金,每年2月及9月接受申請,從小學到研究所,自1千至5千元不等。2021年申請總人次1070人,總金額達179萬6000元。
牧德設幼兒園 董座堅持要讓員工安心
位於竹科的牧德廠區,有很重視員工福利,附設員工子女幼兒園,讓員工減輕經濟壓力,可以安心工作。
董事長汪光夏曾經被問到「又要蓋幼兒園、又要改變環境,是不是花了很多的錢?」。
汪光夏回應,不是只有含金湯匙的小孩才會孝順父母,有些窮困家庭的孩子更孝順父母。員工也一樣,其實他不會在乎公司到底給了他多少豪華的硬體,而是有沒有用心對待員工,相信員工也能感受到。
▲牧德科技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設有育幼場所。(圖/記者呂佳賢攝)
國營事業響應催生 中鋼提供準公共化幼兒園「每月學費不超過4500元」
國營事業也動起來,像是中華電信,就推出員工如果有撫育3歲以下幼兒需要,可以申請每個工作日減少工作時間1小時。
此外,「準公托」入學保障,也是一大誘因。
「中鋼幼兒園轉換成準公托後,園區內的活動器材、大型遊樂設施全部更新,園方也提升老師們的薪資,請得起好師資,也有利留住人才。」家有4歲兒子的中鋼公司資料管理員張雲傑感嘆到,自己將小孩送去幼兒園前,有和同樣任職於中鋼的太太走訪多間公立、私立幼兒園,比較過後仍決定將小孩送往鋼幼,看中的正是準公托的軟硬體都同步更新與升級。
張雲傑認為,對小孩和家長而言,穩定的師資能避免三方的重新適應期,這是優於私立幼兒園的地方,也讓夫妻二人的育兒之路多了堅強的後盾;而也因為自己的孩子,剛好趕上中鋼幼兒園轉換成準公托的時機,因此對公司的托育福利特別有感。
據了解,鋼鐵龍頭中鋼集團早在1980年即加碼育兒福利津貼,在中鋼眷社鄰近覓地興建幼兒園,一路營運至2019年,成功爭取成為高雄市準公共化機制的幼兒園,以每月學費不超過4500元,不僅配合中鋼公司員工的上下班作息時間照顧幼兒,同時配合公司敦親睦鄰政策,也開放對外招生,減輕家長育兒負擔。
中鋼集團主管指出,中鋼幼兒園為了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足足準備一年時間,於2019年8月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不只是減輕家長的學費負擔,也能幫園內老師調薪,每學期還有20到40萬元的設施補助,中鋼附近的居民也能受惠,在臉書發佈訊息後引發廣大認同,還有網友大讚「這是讓民眾最有感的政策」。
光靠企業「催生」還不夠 政府更要加把勁!
雖然有人認為,光靠各大企業推出的育兒津貼及「催生」措施,不可能大幅改善出生率,員工也不會只因為有補助可領,就一定想生育,敢生育。
不過,企業願意推動催生,總是好事,透過多管齊下,一起來提升生育率。
更重要的,還是政府必須更積極推出新政策,例如提高生育津貼補助,擴大托育托嬰機構,配合勞工上下班時間的托育服務。
甚至,還得積極提高勞工薪資所得,讓勞工不用擔心自己負擔不起子女生養費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