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鹿特丹等主要港正面臨嚴重塞港,業者估今年夏天會非常難過。(圖/路透社)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貨櫃船公司高階指出,歐洲漢堡、布萊梅、鹿特丹等主要港,因為工人到工率明顯不足、陸運困難,貨櫃嚴重堆積,加上有數千個被海關封鎖,無法運往俄羅斯的貨櫃,船隻候港時間要一到兩周,美國西岸候港也要一周以上,而市場逐漸進入夏天旺季,又面臨罷工可能,今年夏天會非常難過,估計要到年底才有望緩解。
近一周德國疫情和我國都名列在全球前五名,碼頭工人與貨車司機到工嚴重不足,而船公司因為塞港取消部分航班,讓等著出口的貨櫃占據了碼頭堆場大量空間,馬士基本周發布的亞太市場更新報告中指出,由於歐洲港口運營中斷,海運航線網絡面臨巨大壓力,船舶在北歐出現延誤,影響了返回亞太地區的船期。
韓新遠洋、赫伯羅德等5月底開始陸續發布通知,宣布其亞歐航線的跳港計畫,並指出漢堡、鹿特丹與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港口,部分碼頭堆場占用率超過九成,甚至有高達九成五的,已經讓現場操作非困難,冷藏櫃插頭利用率甚至高達100%,都是達歷史最高水平,安特衛普已經宣布暫停駁船業務,負責集貨的支線船船期也遭嚴重延誤。
美國西岸雖然目前候港時間從最嚴重的三周降到一周出頭,因為通膨讓也後續訂單有減少跡象,但因進口商擔心物流運輸與美西下半年碼頭工人合約到期可能出現的罷工問題,都提高庫存比重,市場數據供應商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2年前四個月的亞洲進口量增長了31%。
大陸搜航網報導指出,DHL執行副總裁兼全球海運負責人Dominique von Orelli表示:「我們預計全年都將充滿挑戰。下半年可能會有所緩解,但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船期可靠性仍將非常低。」
業者指出,雖然未來進口量的減少可能會帶來緩解,但眼前的貨物流通問題正變得更糟。自去年年底以來,庫存急劇增加,貨櫃在海運碼頭停留時間更長以及零售商庫存增加,都在扼殺供應鏈。
衛生福利部今(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到6月1日為止的近1周,日增確診前五名為美國95,944例、臺灣80,566例、澳洲35,769例、德國28,004例及巴西26,032例,疫情讓上工率被壓低,美國雖然編列大筆預算要改善碼頭設施,但救不了眼前困境。
也因此雖然馬士基、赫伯羅特對下半年市場持保守看法,但國內航商看法顯然不同,近一周內先是長榮總經理謝惠全對貨櫃船運市場表示信心十足,指出運價在4~5月見底後回升,第二季起一路旺到10月,全年營收表現看好。
萬海總經理謝福隆則指出,今年雖然因通膨、升息與俄烏戰爭致使經濟成長率降低,但根據Alphaliner統計,船噸增幅4.3%,需求估有4.9%,需求仍大於供給,且每家公司專注區塊不同,萬海艙位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估計運價大幅滑落機會不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