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運改革法主要為保障美國出口貨艙位,但估計副作用不小。(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美國眾議院民主黨領袖表示,計劃本周採納參議院版的「海運改革法」(Ocean Shipping Reform Act),以提高主管機關對海運業務的監管權力,該法案代表海運業者將更難拒絕在美國出口的貨物,但法人與航商都指出,如果貨櫃船被迫一定要在碼頭等著裝美國出口貨,除了美國碼頭壅擠問題會更惡化,船隻周轉率也將降低,運力會更不足。
過去兩年來,許多海運業者經常趕著把空貨櫃送回亞洲,以從收費更高的亞洲出口貨櫃中獲益。美國農業出口商宣稱,去年因為一櫃難求,錯失數十億美元收入。
美國海運改革法,希望確保貨櫃航商不能將空櫃直接運回亞洲,而必須以運送美國出口商品 為優先,亦即船隻必須先等美國出口貨上船,不能直接開走。 這將使貨櫃船舶周轉率降低,進而壓低貨櫃航運的整體供給,加重貨櫃航運的長期供不應求。
另美國政府想將物價上漲歸咎於貨櫃運價上漲,美國總統拜登y94推特上痛斥運費提高了1000%,呼籲國會打擊他們。航商指出,在2016年美西線是有過美大箱(40呎櫃)運價收7百美元的超低價,那一年韓進海運倒閉;過去兩年運費高漲時,是有過一大箱2萬美元的超高價,但那是少數個案,價格也是託運人為搶艙位,攬貨業為賺高額差價出現的短暫價格,漲1000%的說法太誇張。
法人也分析,上海航運交易所每週公布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從2022年1月見到高峰下滑,連跌17週,跌到5月13日的谷底,這期間,美國消費者物價依然持續上漲,因此,很明顯,貨櫃運價並不是美國通膨的主因。
有趣的是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經過兩年的調查,證實史無前例的消費者需求是美國供應鏈緊縮的罪魁禍首,貨櫃船公司間雖有組成海運聯盟,但聯盟會員間競爭仍然激烈。
FMC在今年5月31日發布最終報告,指出全球運送人市場競爭激烈。美國巨大的消費需求是自 2020年以來供應鏈痛苦的根源。高海運費率是由前所未有的消費者需求決定的,主要是在美國,這超過了船舶的供應能力,而碼頭擁堵進一步限制了可用容量。
最近全球港口生產力,由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美國主要的港口被列為世界上表現最差的港口之一。
法人分析,FMC的最終調查報告顯示,先前運價的上漲,確實是基於市場供需,尤其是來自於 美國的強大需求跟美國港口設施的落後。
當初,一堆人喊說,貨櫃運價是炒作的,結果,現在美國FMC自己出來認證,說貨櫃運價是市場供需的運作;其實,以全球對反壟斷調查的嚴厲程度,貨櫃航商根本不敢做出壟斷的行為。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