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計劃在美國建6座晶圓廠。(圖/路透社)
實習記者蘇敏禎/綜合報導
美國眾議院7月底通過總規模2800億美元補貼的「晶片法案」,該法案將補貼520億美元給半導體製造商,不過該法案有一項「10年條款」,即領取補貼的業者,10年內將不得於大陸或其他不友善國家建廠。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分析認為,美國硬拉台積電赴美設廠,可能會使台積電變成「美國人才培訓所」。
郭正亮在《深喉嚨online》節目中表示,他認為美國的晶片法案目的是讓高階晶片市場「去大陸化」,這會讓台積電非常痛苦,因為即使不想去,但美國已經設定台積電將赴美建6座晶圓廠,因此幫美國人員受訓半年,等於台積電要幫忙培養人才,可能因此變成「美國人才培訓所」。
郭正亮進一步分析該項晶片法案,指美方真正目的就是讓高階晶片市場「去全球化」,更精準的說就是「去大陸化」。因為大陸在中低階晶片技術日益成熟,已威脅到美國,使得美國晶片大廠高通流失大量訂單,而韓國大量進口大陸低價中低階晶片,則威脅到三星、SK海力士等,於是美國才會通過晶片法與十年條款,欲讓高階晶片市場「去大陸化」。
郭正亮也提出案例,例如艾司摩爾(ASML)公司,雖是荷蘭公司但最重要的零件都是美國控制,限制它「EUV、DUV不能賣」,使艾司摩爾損失非常多收益。郭正亮也認為,晶片法案不只管晶片廠,而是將「整個科技業納入」。此舉動導致商務部權限太寬,讓他無奈喊「美國從此改成國家資本主義」、「美國的國家經濟從此改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