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界高階在LINE上就陽明海運董事會問題發表的意見。(圖/自LINE上截圖)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兩位獨董請辭引發熱議,陽明前高階在LINE上發表看法,認為陽明決策效率太差,也有同業認為陽明錯失了過去兩年買船、造船的好時機。陽明對此發布澄清稿,指出董事會是陽明最高決策單位,成員組成多元化,董事背景包含法律、財務、會計、經濟等專業,以完善發揮領導公司重大決策之功能,以無海運專業背景的評論,顯然誤解董事會組成本應涵蓋各項職能。
這兩天海運界LINE上群組,熱烈討論陽明董事會的問題,一般認為,陽明兩獨董應該真的是因為個人因素決定辭去獨董職務。具有會計師身分的協益電子董事長王自軍,即將接任集團新併購的生技公司董事長;台大兼任教授陳玠甫在京都大學的客座教授職務,因日本邊境管制解除,需要每月到校講課一周,因此不得不請辭。
但是談到在陽明董事會影響力最大的獨董,業界分別指出陽明三位獨董因為工作太認真,太重視防弊,讓陽明經營團隊受到太多掣肘,2020年初為10年前的租船案懲處降調總經理與兩位副總經理,除了嚴重打擊陽明經營團隊士氣,也讓後繼者沒人敢扛下重大決策的責任。
一位出身長榮海運的業界高階在LINE上指出, 以ㄧ個局外人來看,陽明賺大錢是因疫情塞港等因素,可說時勢造英雄,但卻沒把握時機在口袋滿滿時造船(去年就可訂),甚至像萬海或MSC(地中海航運)買二手船搶市,等市場不好時再賣出,船價早賺回了。另外為了造雙燃料或傳統重油又延宕到現在,明後年市場船噸可能Over tonnage呢!越拖董事會更不敢下訂。
陽明退休高階則指出,獨董過度防弊不利公司發展,他在LINE上表示,整體而言,這兩位獨董的請辭,如果未來補位的獨董能夠有比較專業的人士,對陽明應該是正面的。因為陽明這幾年發展落後長榮和萬海,主要是董事會的決策效能太差。
曾經擔任過陽明董事的業內人士則在LINE上分析:擔任董事其實壓力很大,如果不了解海運,單純從法律或財經背景想要通盤考量對症治療並不容易,只能採取保守態度來經營。過去我們多少是海運背景比較了解,董事長所提出開源節流措施,現在董事和董事長皆非此背景,想要隔山打牛,不太容易。2023年大船陸續出現,殺價搶貨會逐漸增加,陽明海運需要預先規劃,因應全球經濟放緩問題。
陽明認為相關言論與事實不符,發布訊息指出,國際貨櫃市場供需、環保法規及船噸供給等變化迅速,為妥善因應風險,公司各董事均本於其職責對公司提出建言,相關議案均仍配合公司中長期業務發展規劃進行。
以造船策略布局而言,公司一直持續關注造船市場、能源發展趨勢、配合THE聯盟營運、公司航線業務拓展需要、船齡與船型最適配置及國際環保法規等因素綜合考量並密切與董事會溝通討論最適船舶更新計畫。各公司船隊規模與市場規模迥異,以他公司提前造船或購置二手船強加與本公司比較並無實益,且公司善用現行營運船隊規模,近2年營業利益率表現在貨櫃同業間仍屬名列前茅。
另公司董事會以風險管控之角度出發,強調建立完整之內部控制制度以利經理部門後續業務運作順暢,當無報載僅重視防弊造成讓經營團隊掣肘一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