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類禁令影響較大!中國、台灣貿易唇齒相依 最大威脅非經濟戰

▲▼裴洛西在東京美國大使館召開記者會,總結發表5天的亞洲行程。(圖/路透社)

▲裴洛西先前訪台,北京當局對台祭出一波經濟戰。(圖/路透社)

文/傅長壽(台灣銀行家)
譯/劉維人

打從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以來,北京就不斷對台灣施壓。台灣看穿港澳的「一國兩制」根本只是空話,拒絕了相關要求,於是中國陸續展開許多經濟制裁。

不過這些制裁雖然影響了旅遊業、農業等等,但台灣都已經找到了商品與服務的新市場,之前的痛苦都成為過去。至於那些本身能力不足的企業,例如必須靠中國旅行團維生的飯店,則默默退出了市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訪台之後,北京祭出新一波經濟戰,但大概也只能造成短期影響。之後中國大概會瞄準台灣輸出的食品,以COVID-19感染為由禁止進口,畢竟中國共產黨的科學檢驗能力世界頂尖,可以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地方驗出COVID-19病毒。

食品類受禁令影響較大

目前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農業。中國之前禁止100個台灣食品品牌進口,但那只是開胃菜,裴洛西訪台之後,很快地就從100個增加到幾千個。

台灣的農產大部分來自國內,但中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市場。根據台灣政府統計,2021年台灣銷往中國的白帶魚產值約1,000萬美元,竹筴魚約1,200萬美元,柑橘約1,000萬美元,各種糕餅產品總額超過5,000萬美元。

不過照高盛(Goldman Sachs)資料,在台灣外銷中國的產值中,食品僅占0.4%,中國的經濟制裁對台灣GDP幾乎不會有任何影響,大概只會影響到蔡政府的選情,畢竟11月地方選舉就在眼前,而6月的石斑魚禁令已經讓漁民叫苦連連。

今年8月,屏東一家魚類加工廠的老闆鄭瑞隆就對路透社表示,「這裡的漁民真的很擔心,不知道該找誰來買石斑魚。」

台灣目前都是以補貼來處理制裁問題。為了鼓勵國人購買水產品,農委會決定從8月8日起,只要在農會等通路購買超過新台幣600元,均可參加抽獎,之後將抽出30萬名幸運兒,可獲得新台幣200元的農遊券。

另一方面,台灣也在努力尋找其他食品買家。經濟部8月11日表示,將撥款新台幣2億元協助被中國制裁影響的2,000家企業,前往13個國家推廣加工食品。

另一個比較小的問題,則是中國禁止向台灣出口天然砂。台灣礦業局表示,營建所需的砂石接近99%可以自給自足。而且近年來的河川、溪流、水庫疏濬,讓台灣獲得更多砂石,更無須仰賴進口。

貿易的唇齒相依

中國最能影響台灣經濟的方式,大概就是禁止輸入台灣的電子產品。在台灣銷往中國的1,130億美元出口中,比例最高的就是電子元件。但中國本身也需要這些產品才能順利發展經濟,幾乎不可能真的下手禁止。台灣很多重要半導體公司的收入,主要都來自中國,新竹的晶片設計公司聯發科就是一例。

中共雖然投入近1,000億美元的公帑,大力推動晶片國產化,但目前84%的晶片依然仰賴進口,而根據台灣產業研究機構集邦科技的資料,全球半導體產值有64%來自台灣。

以目前中國半導體業的進展速度,即使未來真的能夠取代台灣,至少也得等幾10年。而且習近平的反貪腐大旗,最近還打到了晶片製造商身上,看來他們的國產大業只會更加舉步維艱。

由台灣進口的電子元件,未來應該會繼續成為維繫兩岸關係的橋樑。例如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富士康,自1980年代末以來,就一直在中國大量投資,目前全球大部分的iPhone,都來自它在中國的工廠。台積電的投資也相當多,上海和南京都有它的晶圓廠。目前的地緣政治因素,大概會讓台積電停止擴大投資;但似乎擋不住富士康的腳步,它最近就打算拿出8億美元,入主陷入困境的中國紫光集團,而台灣政府也有可能出手阻止。

重振外國企業在台投資信心

台灣目前該注意的,是如何讓外國企業繼續安心來台經商。台灣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就實施了許多全球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雖然這些方案整體來說相當成功,但代價也很巨大:台灣目前隔絕於世界之外,除了高階政要以外,很多外國朋友都已經至少有2年半沒訪問過台灣。

在中國不斷提高軍事威脅的情況下,台灣需要重新考慮是否繼續嚴守國門。畢竟台灣的疫苗接種率相當高,也具備一定的社區防疫能力,如果能夠開放外國人正常旅遊,對國防相當有利。

另一方面,台灣政府也應該審慎評估,中國的威脅會對哪些商業營運造成衝擊,例如那些可能會受到中國軍事活動影響的空運與海運航線。台灣政府應該要跟相關單位與企業,為可能面臨的供應鏈瓶頸,研擬出相關變通方法。

台灣的最大威脅,並不是中國經濟制裁的實際衝擊,而是中國的武力可能會讓國際社會認為無法安全地繼續在台做生意。台灣能不能降低風險掌控局勢,會大幅影響國際投資人對台灣經商環境的信心。

本文由《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

關鍵字: 台灣銀行家中國經濟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跌5元至797 指數跌逾30點失守20700

台積電跌5元至797 指數跌逾30點失守20700

美股周三(8日)多收漲,台股今(9)日以上漲9.54點、20710.05點開出,指數平盤上下游走,指數下跌逾30點,失守20700點,台積電(2330)下跌5元至797元。

2024-05-09 09:03

年領股利300萬! 達人透露「鴻海」進場價位

年領股利300萬! 達人透露「鴻海」進場價位

曾經負債千萬,卻提早在不到50歲的年紀退休,A-J靠著勤跑產業論壇及公司法說,挑到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趨勢產業,再從中挑選個股。他說,公司只要有本業保底、也在努力轉型,就可以慢慢入手,例如鴻海,百元以下他大膽買進,今年獲利超過50%。

2024-05-09 07:09

散裝航運大好股價卻開高走低 只能靠基本面討回公道

散裝航運大好股價卻開高走低 只能靠基本面討回公道

散裝船運市場未來三年都看好,近日市場運價飆升,昨(8)日股市開盤,新興(2605)、裕民(2606)、中航(2611)、台航(2617)早盤一度攻上漲停,卻開高走低,讓寫報導的記者不知如何寫下去,長期追蹤航運類股的投顧資深研究員坦言很傻眼,只能說是投資人對航運了解不夠,信心不足且偏好電子股,將來要靠基本面討回公道。

2024-05-09 07:05

台灣精品金質獎得主愛比科技、明基材料 分享參賽經驗與得獎效益

台灣精品金質獎得主愛比科技、明基材料 分享參賽經驗與得獎效益

台灣精品今年進入第33年,每年選拔都由上百名國內外專業評審從近千件產品中,從研發、設計、品質、行銷及台灣產製等面向,嚴選出最能代表台灣創新實力的產品。為了讓參賽企業事半功倍,主辦單位外貿協會今年舉辦的選拔說明會,邀請了2024年金質獎得獎企業愛比科技與明基材料等分享參賽心得與得獎效益。

2024-05-09 07:00

開戶奇遇!創業小老闆單日奔5銀行全受挫 大嘆「苦兒流浪記」

開戶奇遇!創業小老闆單日奔5銀行全受挫 大嘆「苦兒流浪記」

「要等一周喔」、「要股東、監察人身份證喔」、「要約訪查時間」…銀行開戶超嚴厲,一名海外歸國菁英得到政府補助,卻因開戶遭遇到銀行人員五花八門的為難。

2024-05-09 00:06

3把「AI霹靂火」帶旺半導體 5檔台股ETF先卡位

3把「AI霹靂火」帶旺半導體 5檔台股ETF先卡位

AI手機、AI伺服器、AI PC三把霹靂火帶旺大型電子權值股帶頭衝,台積電(2330)8日攻上802元,聯發科大漲4.7%突破季線向上,加上其他電子權值股力挺,加權指數站回20,700點,站回所有均線之上,法人指出,隨台股進入密集財報公告期,不少半導體重量級廠商紛紛看好下半年業績展望,建議提前卡位5檔台股ETF,抓住產業榮景充實獲利。

2024-05-09 00:01

台泥支持碳有價 籲進口品同步申報碳含量「鋪路台版CBAM」

台泥支持碳有價 籲進口品同步申報碳含量「鋪路台版CBAM」

環境部今年成立碳費審議委員會,台泥(1101)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我不認為溫室氣體可以不用成本的進行排放,所有排碳都需要付出代價,因此應該要有溫室氣體排放的費用。」除了支持碳有價,也呼籲政府應依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碳定價制度延伸至邊境,在2025年開始本地企業支付碳費時,依法同步要求需支付碳費產業對應的進口原材料與產品申報碳含量等資料,為未來實施台版CBAM預做準備。

2024-05-08 23:59

Fed降息延後…怎麼買?法人點名:「美國成長股」平均大漲22%

Fed降息延後…怎麼買?法人點名:「美國成長股」平均大漲22%

全球對於美國聯準會(Fed)降息時程引頸期盼,事實上從歷史數據分析來看,每當美國CPI飆升觸頂回落,不論降息與否,美國成長股都可見到出色的漲幅。對此,保德信也指出,目前美國通膨持續回落中,美國成長股再度成為引領全球多頭行情的領頭羊。

2024-05-08 22:30

證交所公布18檔注意股 聯發科兩日價差103元被列入

證交所公布18檔注意股 聯發科兩日價差103元被列入

證交所今日公布18檔注意股,其中聯發科(2454)因六個營業日起迄兩個營業日收盤價價差達103.00元且當日收盤價為最近六個營業日收盤價最高者,因此被列入。

2024-05-08 22:27

不列顛船東互保協會損害防阻暨理賠研討會 聚焦紅海保安等議題 

不列顛船東互保協會損害防阻暨理賠研討會 聚焦紅海保安等議題 

英國不列顛船東互保協會(Britannia P&I Club)今(8)日與明日在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國際大飯店連日主辦兩場損害防阻暨理賠研討會, 聚焦船舶行經紅海等武裝衝突地區的保安及租約糾紛等熱門議題,由該協會駐台專屬聯絡處保達管理顧問公司負責協辦。繼去年7月於同地舉辦類似研討會後,今年研討會再次受到航運業界歡迎與踴躍參與。

2024-05-08 22:1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