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與媒體首對話 Google願主動提出追求共榮雙贏方案

▲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數位發展部揭牌暨部長唐鳳布達典禮。(圖/記者林敬旻攝)

▲數位部邀集Google跟平面媒體2日進行對話。(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世昌/台北報導

數位部2日與文化部共同召開第1場新聞媒體業與大型數位平台對話會議,會中新聞媒體代表與數位平台代表皆認同健全的新聞媒體環境有助於推動民主社會,雙方應追求共榮雙贏。Google於會中主動提出追求共榮雙贏之方案,兩公會樂見,但方案內容需待Google提出後,由雙方進一步討論;雙方並呼籲其他數位平台跟進響應。

Google方面有 6名代表與文化部主管的新聞媒體業者展開對話,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台北市報業商業同業公會各推派3名代表與會。會議由數位部次長李懷仁與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共同主持,公平交易委員會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辦公室亦派員參加。

數位部表示,與文化部及NCC共同合作,預定於12月內共召開4場大型數位平臺與新聞媒體對話會議,協助媒合雙方進行交流對話。期盼我國新聞媒體產業與大型數位平臺之間,能透過溝通,對彼此的需求有更充份的相互理解,以凝聚雙方共榮發展之共識。

以下為出席各方的訴求整理:

台北市報業商業同業公會:
1. 肯定政府安排這場會談,這對於國內新聞產業長期正常發展,有著非常重大意義。

2. 新聞內容有價是本公會的一貫主張,不論國際平台或任何平台業者,使用新聞內容,我們的主張都是應該要有合理的付費。澳洲模式的新聞議價模式,應該是政府持續積極主張的方案,這對新聞產業正常發展有重大意義。

3. 希望今天只是個開始,政府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為。因為,新聞有價並非單純的商業問題,而是事關民主政治的重大課題。唯有健全的媒體環境,才能提供公民高品質的報導,穩固民主政治的基石。台灣的新聞自由與民主政治,是華人社會的典範,政府責無旁貸,必須珍視媒體的功能,不應放任媒體應有的營收遭到侵蝕。基於健全媒體營運、維護台灣民主自由,希望政府從民主政治的高度面對此事。

4. 民間已有多位學者組成的研究單位,提出台灣版的議價法草案,有諸多可參考的意見,例如:清楚界定議價法適用對象,這部分公會也可以扮演角色,以及新聞計價模式…等等,希望政府及Google可以參考,共同為台灣新聞產業長期發展,一起努力。

5. 公會認同數發部提出產業共榮的主張,公會樂意與跨國數位平台建立策略夥伴關係,惟「互惠」、「共榮」必須雙方有感。在立法尚未完成前,可以先針對廣告分潤、新聞點閱分潤機制,或是公開部份搜尋演算法…等,Google可以基於夥伴關係,對於主要新聞媒體(非內容農場)釋出善意,例如:較高的分潤比例,或在演算法無法公開的情況下,曝光上給予較高權數。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
1. 短期:公私協力之集體協商在我國完成立法之前,由政府主管機關會同媒體業者公會,與跨國平台業者進行協商:
(1) 廣告分潤金額之額度與分配方式
(2) 廣告分潤機制透明化之機制與作法
(3) 演算法及內容審查機制透明化機制與作法

2. 中期:推動立法及設立特別基金
(1) 以一年為期推動立法,立法應比照有線電視法向本地平台與於臺灣設立分公司之跨國平台課徵營收之一定額度、以及向未於本國設立分公司之跨國平台業者課徵廣告交易稅或印花稅
(2) 徵收「媒體健康捐、設立「培育第四權韌性」特別基金平台依立法繳納之稅款,以此財源設立特別基金,透過納入業者、工作者、公民團體、專家學者之第三方分配機制,補助本地優質媒體進行數位轉型,增強進入未來的競爭力。

兩公會會中共同說明
兩公會認為仍有立法之必要,呼籲政府、新聞產業、數位平臺皆應積極推動立法。關於立法方向,兩公會將提出具體方向,提供參考。

Google 說明:
1. Google 並不使用新聞媒體產製的內容盈利,而是提供免費「連結」將有價值流量帶入新聞業者網站,幫助他們增加接觸更多網路使用者的機會。

2. Google 期望各界一起守護且認同台灣新聞產業的發展潛力,支持數位平台及新聞產業合作,並盡速啟動「共榮」之數位政策方向。Google 認同數位轉型是新聞產業與數位平台的共同目標,若是能盡快推動相關方案,台灣將可創世界典範。

3. Google 與新聞產業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基礎,互有意願持續交流與討論如何支持台灣新聞產業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

4.每個國家都有其發展脈絡,Google 期許能與政府、新聞產業共同尋求最適合台灣的方案。台灣有專門支持數位發展的部會,以及發展成熟的新聞媒體產業,在此基礎上,從公共政策角度思考,我們期待可以公私協力,找出屬於台灣的專屬發展模式。

境外大型數位平台運用媒體內容獲取流量、廣告收入,但新聞媒體未合理獲到利潤,在國際間成為熱門議題,行政院的跨 部會單位也由數位部出門召集NCC、文化部、公平會等單位以平台方式進行溝通,目前外國平台以臉書及Google為主要對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14家國銀搶先發6000 國泰世華最快4/3

14家國銀搶先發6000 國泰世華最快4/3

王道銀行改變普發6000元「登記入帳」時間表,搶先撥款給客戶之後,14家銀行也跟上腳步,LINE Bank、凱基銀行今(1)日也將6,000元匯款給選擇凱基銀行的客戶,讓客戶可馬上在連假期間開心運用。

2023-04-01 10:52

逾700萬人登記領6000!今起入帳 留意「行政院發」字樣

逾700萬人登記領6000!今起入帳 留意「行政院發」字樣

登記入帳領6000元最新人數,到4月1日止,有721萬371人登記,逾10家金融機構連假期間撥款,民眾歡欣等待大紅包的同時,可透過刷存摺、登錄行動銀行或網路銀行3種方式查看是否成功入張,另外,也請認明「相關註記」。

2023-04-01 08:35

14家銀行搶推6000元放大術!最狂16倍奉還 再賺逾10萬

14家銀行搶推6000元放大術!最狂16倍奉還 再賺逾10萬

14家銀行搶發6,000元,《ETtoday新聞雲》今(1)日也彙整各家銀行「把錢放大」攻略,其中,以公股銀行第一銀最狂,推出「16倍奉還」方案,主打最高回饋金10萬元以外,還有紅利點數優惠搭配,總價值超過6,000元16倍,將來銀行、永豐銀不惶多讓,放大10倍也相當吸睛,民眾可以多方比較搶好康。

2023-04-01 12:10

報稅季倒數! 掌握111年度新規省錢包

報稅季倒數! 掌握111年度新規省錢包

報稅季即將登場,因應國內物價上漲與民眾所得情況,今年度所得稅相關免稅額及扣除額皆有所調升,除免稅額從原8.8萬元調高至9.2萬元、每人標準扣除額從12萬元調高至12.4萬元、每人基本生活費則從19.2萬元調高至19.6萬元、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調高至20.7萬,且適用的所得稅率級距亦有所調整,有利於家庭申報戶在今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節省稅金。

2023-04-01 06:00

今年產業4金釵! 謝金河:AI入列「新軍備競賽」

今年產業4金釵! 謝金河:AI入列「新軍備競賽」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日在臉書以「AI將成資本市場新一輪軍備競賽」為題,表示「這趨勢正在奔馳」,他在今年初也說過國內四大亮點產業,分別是軍工、資安、新能源和AI。

2023-04-01 10:41

4月「7大補貼」!最高5萬 領6000元10月登記都來得及

4月「7大補貼」!最高5萬 領6000元10月登記都來得及

4月「7大補貼」等民眾申請!最快截止日4月25日,《ETtoday新聞雲》今(1)日幫民眾一起整理,不過,民眾最關心的還是6,000元大紅包,財政部呼籲「連假也可以登記入帳」,最後登記日訂於今年10月31日,時間綽綽有餘,民眾有時間都可以到官網(https://6000.gov.tw/)填寫資料。

2023-04-01 08:15

領6000元先跑!10銀行今入帳 ATM卡1關鍵多等9天

領6000元先跑!10銀行今入帳 ATM卡1關鍵多等9天

財政部開放銀行可提前將政府普發的6,000元匯入民眾帳戶,免等到4月6日,10家銀行訂於今(1)日入帳,721萬多人嗨翻連假期間可以拿到政府的大紅包,由於還有400多萬人選擇ATM領現,他們也關心,是不是也可以提前領?對此,財政部官員表示,還是要等到4月10日。

2023-04-01 07:39

4月新措施一次看 普發6000元入帳、電價漲11%

4月新措施一次看 普發6000元入帳、電價漲11%

4月開始有許多新措施上路,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普發現金6000元,原先最快4/6入帳,但因王道銀行搶先發放,8家公股行庫、2家民營銀行今(1)日起也將陸續發放6000元;另電價調漲、牌照稅開徵等也自即日起上路,《ETtoday新聞雲》一次整理4月新措施。

2023-04-01 06:00

台股選股策略連假提前佈局 外資投信聚焦新興科技族群

台股選股策略連假提前佈局 外資投信聚焦新興科技族群

清明連假首日,搶先佈局台股投資。針對近期盤勢,外資投信表示,部分科技股因具有創新科技、或長線趨勢需求等長期成長動能利基的支撐,從去年第四季到第一季相繼回溫逆勢上揚,選股主軸在新興科技族群,如IP/ASIC、龍頭晶圓代工、車用電子、伺服器平台升級及高速傳輸領域。

2023-04-01 12:00

攜手高通 華晶科推出AI行車記錄器搶進商業車隊市場

攜手高通 華晶科推出AI行車記錄器搶進商業車隊市場

華晶科(3059)31日宣布,結合了人工智慧影像能力和高通技術QCS6490支援Android作業系統,推出「(Altek Dash Cam)在Qualcomm R」商用行車紀錄器,可為新推出的AI車隊管理解決方案帶來了全新體驗。深耕影像領域超過26年,華晶科的核心技術一直是視覺處理影像技術,且一直以來都是高通技術在AIoT物聯網生態系的重要合作夥伴。

2023-04-01 06:2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