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堅對貨櫃船運市場運力過剩問題提出三個解方。(圖/陽明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根據Alphaliner統計,目前貨櫃船訂單總數超過700萬箱(20呎櫃),大部分新船將在未來兩年內交付,今年預估供給成長8.2%,需求僅成長為1.4%,明年年供給成長8.8%,需求估成長2.2%。面對新船交付「浪潮」,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提出削減艙位供給,拆解老舊船舶與亞歐線船隻繞行好望角三個解方。
Alphaliner統計,今年有240萬箱新船交船,明年有280萬箱新船交船,全球排名前11的貨櫃船公司,計劃在2023年的剩餘10個月內,接收89艘新造大型全貨櫃船。前(7日)總部設在漢堡的CONTAINER NEWS刊載謝志堅專訪,針對今年與明年市場新造船交船量過高的問題,請謝志堅以他在貨櫃船運市場45年的經驗,提出航商可應對方案。
謝志堅表示,由於巨大的新訂單造成運力過剩,船公司將使用多種工具來削減艙位供應,通過部署多方面戰略來減少艙位供應,從而應對產能過剩和需求增長放緩。運送人知道如何削減運力供給,並將竭盡全力“控制冗餘運力”,這將包括擱置船隻、大量停航和慢速航行,以佔用更多船隻並降低燃料成本。
他指出,目前船齡超過25年的老舊船舶約佔全球船隊的3%左右,這些船隻將被拆解,此舉還可以幫助運送人達到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減少炭排放要求。
謝志堅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承運人安排繞過好望角的船隻,以消化更多亞歐航線上的多餘船隻,此舉還將節省高額的蘇伊士運河通行費,縮小供需差距。
謝志堅表示,這些努力的結合將有助於彌合今明兩年船舶供應與集裝箱航運需求增長之間的巨大差距。
自2022年夏季以來,由於全球經濟增長疲弱、通脹猖獗和高庫存,貨櫃船運市場運價暴跌,船公司需要採取措施來遏止運費下跌。
謝志堅也談到2016年貨櫃船運市場嚴重低迷,韓進海運陷入破產境地時,他接掌陽明的任務是阻止陽明遭受類似的命運。做為陽明的董事長,他迅速減少了無利可圖的貨物的接收。
他指出,當時陽明的船隻總是滿載,看起來不錯,但他們收到的運費無法支付變動成本,這就是問題所在。謝志堅明白,這種情況他是可以應付的。他指出,那一年貨櫃船運市場“非常艱難”,而且過於疲軟,運送人無法從運費中支付固定成本,因此他要求業務代表要專注於尋找“至少能夠支付可變成本”的貨物,並放棄不願支付“合理的海運費”的客戶。他對業務部門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他說。“這是2017年陽明開始賺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