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三大貨櫃船公司併購不斷,被質疑是壟斷行為。(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全球第三大的法國達飛集團上周宣布已就收購該國波洛萊物流(Bollore Logistics)與波洛萊集團(Bollore Group)進行排他性談判,另該集團的新設不久的達飛空運,上周開闢巴黎-廣州空運航線;而全球前兩大貨櫃船公司地中海航運與馬士基航運近三年也是併購案不斷,讓物流與攬貨等運輸相關業者擔憂受到排擠,也質疑是壟斷行為。
貨櫃航運業估計去年總獲利高達2150億美元,最大貨櫃船公司地中海航運因為股票沒上市,獲利數字未公開,馬士基去年息稅折舊攤銷前(EBITDA)獲利則高達368億美元;貨櫃航商過去3年的超高獲利,讓他們有機會大肆擴充與進行併購,其中以馬士基動作最早,併購範圍也最廣。
三大巨頭的併購,從貨櫃船運本業到碼頭、物流、卡車、倉儲、報關、航空貨運等,幾乎囊括了國際貨櫃運輸的所有範疇,建立所謂一條龍、端到端的運輸,一年多前歐洲貨運、運輸、物流和海關服務協會(CLECAT)就針對馬士基將某些承攬業(貨代)用以支援直接託運的合約停止服務,是否違反歐盟競爭法,要求歐盟進行調查。
船公司上下游業務全包的做法,以馬士基做得最徹底,馬士基早在2021年就已經儘量直接與貨主接洽業務,不透過承攬業,並透過線上平台,讓託運人直接上網訂艙,明顯將承攬業邊緣化。
在台灣以航空貨運承攬業起家,2000年進入中國大陸設立公司,營運範圍包括海空貨運、中歐鐵路,營運規模頗大的亨達國際運通,在該公司網站與部落客訊息中就曾發文指出:「貿易公平與反壟斷一直以來是全球貿易自由的重要基礎。眼看這些歐洲的大船公司的戰略企圖很明顯的壟斷市場方向,歐盟應該更要關注他們對物流供應鏈的其他服務提供者的排擠效應!」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商務學院副院長楊鈺池表示,目前壟斷法或競爭法似乎主要以同產業如船公司併購船公司會影響市佔率為主,但是多角化投資影響產業不只航運擴及物流業務,似乎未有相關法律管轄。經他查詢,歐盟的反壟斷豁免法仍是以定期船市佔率為主,未擴及船公司併購物流業部分。
海運界資深高階則認為,全球前三大貨櫃船公司將這幾年獲利的八、九成用來大肆投資是否真的對集團有利,還有待考驗,畢竟多數船公司都還是守在海運本業,海運周邊的投資,如果只能做自己集團的生意,經濟效益有待觀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