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青年日舉行座談,探討「轉廢為能!青年不可不知的循環經濟新視野」。(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對於政府刻正推行的「轉廢為能」與SRF(固體回收燃料)議題,前環保署副署長、律師詹順貴8日表示,轉廢為能不僅是循環經濟的核心,也是台灣邁向淨零目標不可或缺的路徑之一,與環境部要挑起重責,為了更好的生活,大家都要站出來支持好的政策。談到廢棄物何去何從,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執行副秘書長許文龍也表示,大部分的工業區都是傳統產業,就產業界的立場,希望SRF廠能夠大量的設置,才能解決廢棄物去化量的問題。
Y’s Day「週三青年日」8日晚間舉行青年座談,探討主題為「轉廢為能,脫離魯蛇!青年不可不知的循環經濟新視野」,詹順貴與許文龍是在這場座談會中,做上述表示。同場受邀的專家學者,包括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張國鑫,以及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座談會主持人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開場指出,「轉廢為能」是公正轉型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了解政策規劃、產業心聲、消費行為和企業決策,從生活中觀察思考,才能充分了解其中玄機,掌握「垃圾變黃金」的趨勢發展。
詹順貴表示,他個人完全支持「轉廢為能」,這不僅是循環經濟的核心,也是台灣邁向淨零目標不可或缺的路徑之一,不過,前提是要有適度的分類、品質、污染防治、選址與總量等規範。
詹順貴也提醒,「轉廢為能」的本質既然是廢棄物,經濟部與環境部絕不能以資源化、產品化為由就完全放任不管甚至推卸職責,這只會讓原本值得推動的政策變得窒礙難行,「轉廢為能是個好的政策,但現在為什麼會被污名化?」他呼籲,經濟部與環境部要挑起重責,為了更好的生活,大家都要站出來支持好的政策。
▲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
▲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
▲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執行副秘書長許文龍。
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執行副秘書長許文龍表示,循環經濟是跨領域的新興行業,針對每年增加4億噸的塑膠廢棄物,最新「轉廢為能」的方式竟是透過生化科學家培養的細菌來分解塑膠,顯示各種專業都可能有助於推動循環經濟。此外,許文龍亦提倡「再利用」和「租賃共享」,這不僅是循環經濟的重要支柱,也蘊含無窮的創業商機。
對於現場青年關心焚化爐老舊與是否應增設的問題,許文龍也已在工業區第一線的觀察反應廠商心聲指出,就產業界的立場,大部分的工業區都是傳統產業,希望SRF廠能夠大量的設置,才能解決廢棄物去化量的問題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國發會公正轉型委員趙家緯直言,循環經濟就在你我身邊發生,例如人人都擁有的T恤、球鞋和筆記型電腦,皆含有相當比例的循環材料,因此,每位消費者都需要關心並督促企業的環保進程。另外,他也指出,近6成的溫室氣體和4成的空氣污染,都是來自消費性商品的生產過程,因此,我們「每個消費行為的改變,都可能逆轉氣候危機」。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張國鑫。
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張國鑫分析,台灣人平均每年製造1公噸的廢棄物,但焚化爐無法滿足持續增長的需求,事業廢棄物的處理費用又節節高漲,讓廠商非常頭痛。張國鑫說,我們不能只聚焦出口成長、投資金額增加,卻對隨之而來的事業廢棄物視而不見,這個問題需要政府、產業和所有民眾正視,循序漸進,「轉廢為能」。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表示,近年來台灣除了用豬糞尿做為沼氣發電及氫能來源,也已經開始發展將可燃之垃圾轉換成SRF新興的產業,以循環經濟政策來看,把拉圾化成資源是進步社會公民需有的知識,這也是一個具有未來性的研究與產業方向,除了物質本身回收再利用外,回收的垃圾經過化學或物理轉化成為其他能源或原料也是可以代替原本需要的資源。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
▲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
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表示,目前各國紛紛宣示將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的成果,而台灣在面對這樣的目標,應該側重在「轉廢為能」的技術上,如此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並實踐循環經濟,從而推動永續發展。
董思齊指出,循環經濟中的轉廢為能的案例如固體回收燃料(SRF)還可進一步回收資源物(金屬、塑料),成本不高,也符合循環經濟政策,同時也解決台灣部分縣市例如南投垃圾無處可去的問題,但如同許多新政策在各界不了解的情形下甚至誤解常常造成推動的困難,例如桃園市政府宣布,廢止3家SRF廠專案入園的同意,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他認為,這顯示在推動的過程之中,更應該多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以及完善的制度設計與規範,讓民眾安心,才更能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淨零轉型。重新思考產品生產及使用方式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摒棄「用完就丟」的消費主義思維,以「循環」為核心發展一種永續、共贏的經濟運作模式。同時,他也鼓勵現場青年朋友,只要年輕人都能理解公正轉型的精神,就能不僅是參與轉型進程,甚至能主導政策制定,共同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