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檢測」提早發現疾病!學者專家憂:投保權益恐加倍困難

▲「全基因檢測」精準醫療可以幫助民眾及早發現潛在健康風險而預防疾病。(圖/pixabay)

記者楊絡懸/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技術進步,「全基因檢測」精準醫療可以幫助民眾及早發現潛在健康風險而預防疾病,但保險法專家、醫師皆提醒,台灣保險制度尚未有能力接軌,當民眾得知健康缺陷後能否預防或改善、還是造成投保困難或保費昂貴的不公平待遇,將進一步加劇未來風險管理的隱憂。

「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幫助民眾在新生兒時期了解自身基因組成,提前預測可能會面臨的疾病風險,讓健康管理得到精準性和個別化。不過,台灣保險法權威劉北元表示,如果將基因檢測納入「核保考量」,將衝擊保險風險評估,讓保險制度失去互助精神,保險的團體特性也將面臨鬆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全基因檢測」沒有年齡限制,就像解開人體的基因密碼,可以辨認出高風險的潛在疾病,並量身訂製個人化的預防策略,不僅可應用於疾病預防,還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檢測,均能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個人健康管理的精準性及個別化或將成為趨勢。

台灣「基因檢測」應用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消費型基因檢測,例如祖源分析、月老配對和用於「潛能開發」的兒童基因檢測,這類「非醫療目的」的基因檢測爭議最大。

第二類,針對癌症患者,通過基因檢測了解患者的基因,以配合相應的標靶藥物進行「精準給藥」,這已逐步納入癌症標準治療中。

第三類,為了檢測新生兒可能的疾病,進行的產前遺傳診斷、新生兒篩檢及罕見疾病檢測。

第四類,藥物相關檢測,如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代謝和抗藥性檢測。

▲儘管民眾可透過「基因檢測」得知未來健康風險,目前醫學也未必有效預防。(圖/pixabay)

不過,有關消費型檢測和醫療型檢測項目及機構,在台灣目前沒有明確規範,導致愈來愈多人開始面臨基因檢測的「兩難」:一方面幫助民眾及早發現疾病風險、採取預防措施,另一方面則是,一旦知曉自己帶有某些疾病基因,除了帶來沉重心理負擔,更恐懼未來購買保險將遭到「基因歧視」。

劉北元表示,基因檢測能準確預測個人未來的健康風險,換言之,保險費精算的大數法則在風險評估特定化、個別化已經成為可能之下該如何運作,這些問題需要金管會邀集學者專家來共同討論對策。

台北榮民總醫院肝膽胃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吳俊穎則擔心,將基因檢測結果應用於保險評估中,可能會造成「基因歧視」的問題,例如,有基因缺陷的個體,即使在健康狀態下,可能會面臨無法購買保險或需支付更高保費的情況。

舉例來說,如果民眾被檢測10年後會得到老年癡呆症,但目前醫學卻無法提供有效的預防或治療方法,那麼除了造成心理壓力和恐懼,當醫療技術尚無法提供有效的治療或預防方案時,這種預測性的資訊也只會讓人感到無助和焦慮。

▲保險的用意,就是幫助民眾在健康出問題時,可以順利分擔財務風險。(圖/pakutaso)

面對基因檢測技術對保險制度帶來的衝擊,各國政府開始提出相應措施,包括中國、美國及英國均要求禁止或限制保險公司使用基因資訊,以及利用這些資訊設定保險金額門檻,並制定行業自律準則對保險公司加以約束——這些措施的目的在於平衡保險公司的利益、個人隱私權及保險互助的精神,防止基因歧視的發生。

至於台灣政府部門該如何因應,劉北元建議,金管會保險局應該加強對基因檢測相關數據應用的監管,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規範保險公司是否可使用這些數據進行風險評估,若可使用,範圍和準則都要明確制定出來。

此外,他也認為,保險業者也應設計清晰、易於了解的保單條款,或可比照英國制度,培訓專門的基因核保人員,負責與遺傳資訊及遵守法令規範的事宜,並建立核保過程中使用基因檢測結果的自律規範。

對於一般民眾該如何看待這類議題,吳俊穎則建議,民眾應該對醫療新技術保持開放態度,但同時謹慎對待,避免過度依賴進行健康管理,或因恐慌而濫用醫療資源。精準醫療時代到來,在享受科技紅利的同時,要能確保每個人的權益不受侵犯,需要政府、保險公司和民眾共同努力。

關鍵字: 基因檢測保險劉北元醫療風險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超狂!營所稅唯一破千億元 連莊繳稅王

台積電超狂!營所稅唯一破千億元 連莊繳稅王

報稅季結束,財政部統計企業繳稅排行,仍由台積電(2330)自繳稅額衝上2862.61元營利事業所得稅蟬聯「繳稅王」,推估營所稅額已破千億元,遙遙領先各大企業。

2025-07-15 14:52

台股ETF受益人上周增加2.1萬人 00919、00982A等11檔創新高

台股ETF受益人上周增加2.1萬人 00919、00982A等11檔創新高

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上周五(11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ETF總檔數來到74檔,總受益人近一周增加2萬1020人,總人數來到1124萬9158人,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群益臺灣加權反1(00686R)、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國泰臺灣加權正2(00663L)、元大台灣50(0050)、主動野村臺灣優選(00980A)、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主動安聯台灣高息(00984A)等11檔受益人逆勢創高。

2025-07-15 11:40

黃仁勳開金口H20赴中解禁!4台廠同樂 台積電創近5個月高

黃仁勳開金口H20赴中解禁!4台廠同樂 台積電創近5個月高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訪問中國帶來利多消息,輝達14日宣布,已向美國川普政府申請並獲得許可,將恢復H20晶片對中國的出貨,並期望能盡快開始供應中國市場。4台廠盤中急拉,台積電(2330)漲逾1%刷5個月波段高點,另包括雙鴻(3324)、英業達(2356)與京元電(2449)皆回神,台北股市加權指數大漲逾273點。

2025-07-15 11:03

33萬股民喜迎!台塑秒填息 四寶同樂

33萬股民喜迎!台塑秒填息 四寶同樂

台塑(1301)於今(15)日除息,昨(14)日以35.7作收,每股配發0.5元,除息參考價35.2元,股價開高走高,最高上攻37.2元,順利填息,南亞(1303)、台化(1326)以及台塑化(6505)同步走高。

2025-07-15 10:35

富邦產險旅平險新升級 法定傳染病納入保障範圍

富邦產險旅平險新升級 法定傳染病納入保障範圍

暑假海外出遊熱度持續攀升,富邦產險全面升級旅遊平安保險(簡稱旅平險)保障內容,將「法定傳染病」納入「海外突發疾病健康醫療保險」保障範圍,同時鎖定日本旅遊熱潮,與國際SOS緊急救援服務機構合作,擴大新增「日本地區醫療費用代墊服務」,減輕旅客於境外就醫負擔,提供更完善周延的海外旅行保障。

2025-07-15 12:19

樺晟21日下市 目前積欠員工10個月薪資達2771萬元

樺晟21日下市 目前積欠員工10個月薪資達2771萬元

樺晟電子(3202)將於21日遭櫃買中心勒令下市,14日發布重訊表示,公司未支付薪資,自113年8月至114年5月共10個月,總金額達3131萬元,且尚未支付貨款達2771萬元,擬盤點公司資產並做出適當處分或融資,以挹注公司現金存量。

2025-07-15 10:32

200萬存戶受影響! 3銀行打詐特定數位帳戶ATM日額縮水

200萬存戶受影響! 3銀行打詐特定數位帳戶ATM日額縮水

銀行打詐動作加大,不需要本人親赴銀行臨櫃開戶的「第3類數位帳戶」成為整頓目標,已有3家銀行公告,這類存戶持金融卡到ATM領錢,其中2銀行規定每天不能超過1萬元,估逾200萬名存戶受到影響,金融圈熱議。

2025-07-15 00:02

國內法人估貨櫃運價恐再度走疲 德魯里看下半年供需平衡減弱

國內法人估貨櫃運價恐再度走疲 德魯里看下半年供需平衡減弱

上周五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雖然報美國線運價有上漲,但國內攬貨業則指出,美西線每大箱(40呎櫃)已跌至成本價,美東線也有下修;昨(14)日國內長期追蹤航運股的一家法人則出報告指出,關稅豁免期過後,多數國家將開始適用於較高的關稅稅率,加上第四季開始進入需求淡季,運價走勢恐再度走疲。

2025-07-15 07:00

貿易戰燒太旺!貨品出關卡卡 銷美中晶片皆遭攔

貿易戰燒太旺!貨品出關卡卡 銷美中晶片皆遭攔

全球貿易戰燒起邊境通關難題,經濟部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管制清單指引不夠明確,引發財政部海關查驗與廠商出口糾紛,海關坦言今年以來已上百件「疑似戰略產品」通關被攔查紀錄,其中不乏急著銷往美國、中國空運且市價破百萬元的貨品。

2025-07-16 00:36

C2C推「線上帶動線下」進行整合 加速實體布局插旗全台

C2C推「線上帶動線下」進行整合 加速實體布局插旗全台

選物平台CHECK 2 CHECK(C2C)為了滿足民眾現場消費體驗,今年持續拓展實體門市,插旗桃園大江購物中心與台南FOCUS時尚流行館,以簡約現代風格打造舒適購物空間,集結品牌話題新品與人氣明星商品。

2025-07-15 22:28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