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貨幣政策「鷹式暫停」呼聲高。(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陳瑩欣/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即將在明(20)日召開理監事會議決定利率走向,外媒指出,在水電費用、台鐵票價喊漲下,國內通膨壓力提高,貨幣政策欲鬆不易,但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戰與聯準會(Fed)降息,牽制央行貨幣決策動向,利率決策會議交出「鷹式暫停」的答案呼聲最高。
《彭博社》報導,台灣面對通膨降溫緩慢與經濟尚具韌性的經濟調件下,降息預期進⼀步延後,市場甚至出現今年內重啟升息的雜音。
根據彭博季度調查的預估中值顯⽰,受訪經濟學家⼀致預估明日央行理監事會議將維持重貼現率不變在2%。
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將在明(2026)年第3季開始降息,較上次調查的2026年第1季降息延後,且有兩位受訪者預估今年第2季將重啟升息。
報導解讀,自2022年開啟走走停停的升息循環以來,台灣是全球少數尚未進入降息的經濟體。隨著新興AI需求給予科技出口導向經濟新的動能,房租、外⾷與電價等因素使台灣打破低通膨結構,加上為了打壓過熱房市,均使得台灣貨幣政策欲鬆不易。
根據彭博最新調查的預測中值,今年通膨率從前⼀次預測的1.8%略升⾄1.9%,2026年則估1.7%;對於2025年經濟成⻑預估從2.8%調升⾄3%,2026年則為2.6%,顯⽰台灣經濟仍具韌性,亦符合央行總裁楊金龍所稱大體上應該是CPI成⻑率在1.5%以下才會降息。
擁有「Mr. Surprise」稱號的楊金龍,亦是令市場對於央行政策未能消除雜音的原因之⼀。台灣央行在2024年3⽉為了電價調漲⽽意外重啟升息,⽽緊接著兩季則配合房市信貸緊縮⽽調升存準率。
不過,楊金龍上周在立法院的談話淡化潛在通膨的隱憂。他表⽰,雖然電價調漲有可能令今年通膨預估上修⾄2%以上,但也要考慮有長期下降的趨勢。對於利率政策調整因素,他並多次提到川普2.0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金融影響。
元富投顧經濟分析師許芷雁回應《彭博社》採訪時表示,央行這次理監事會議「應該還是偏鷹的不動」,因為美國的經濟壓⼒還沒有擴散到全球。
許芷雁認為,台灣本土的通膨壓力比較大,水電費與台鐵票價將令央⾏本次會議的焦點仍在如何抗通膨。⾄於台灣6⽉會否升息,關鍵在於美國的氣圍,且若聯準會降息,台灣很難逆向而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