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俊昇認為,對船公司來說,賣船就是本業。(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慧洋-KY(2637)董事長藍俊昇指出,公司有133艘船舶,有13艘新船建造中,為積極汰舊換新,公司今年已經賣出4艘舊船,獲利約3億台幣,貢獻EPS約0.3元,另有兩艘已談好買賣條件,近期就會簽約,全年預計賣出10艘。賣船被視為業外收益,但藍俊昇表示,對船公司來說,賣船就是本業。
藍俊昇表示,因為環保法規,船隻不能留到太老才賣,太老了會沒有人要,5月完成買賣合約的3艘,船齡分別為10、14與15年,一般船隻可用到25年。慧洋5月將會增加較多賣船利益。
對於俄烏戰後重建,藍俊昇認為重建利益都是歐美國家拿走,但因市場船噸需求拉高,散裝船公司都能蒙受利益。
在紅海危機部分,藍俊昇認為如果紅海復航,對於散裝船沒什麼影響,因為散裝船原本就有缺船問題,不像貨櫃船是船噸過剩,今年第一季散裝雖然因天候與大陸景氣因素表現不好,第二季已經好轉,中小型運價都在獲利水平之上,目前是南美穀物運輸旺季,公司業績明顯好轉,公司5月業績會更好。
對於美國關稅問題,藍俊昇指出散裝船運的主要是穀物、煤炭等民生必需品,受關稅影響很小,中國不買美國穀物,到巴西買航程更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