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生」路何處尋 該如何看台灣生技發展?

基亞事件後,讓我們警醒到生技新藥開發不僅費時,又是高風險的事業,當然,也是高獲利的!投資人在投資生技之前應該如何停看聽?

文.陳怡婷 攝影.鄭暐琪

這兩年來最熱的新興產業,非生技業莫屬!她是政府力捧的明星產業,2008年立法院通過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以獎勵創新、投資減稅等誘因,對當時剛起步的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是重要利多。

新藥族群儼然成形

一直到2012年生技正式起飛,當時以二十五元掛牌上櫃的基亞(3176)與初上櫃的智擎(4162)聯袂大漲,更帶動還在興櫃的台微體(4152),其後還有寶齡(1760)也因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完成,單月大漲近兩倍,同期安成藥(4180)與浩鼎(4174)也於當年度登錄興櫃,加上原本已經在興櫃的中裕(4147)。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看出這裏面有本刊之前提到的舊新藥F4(基亞、智擎、台微體、安成)和新新藥F3其中的兄弟檔(浩鼎、中裕、藥華),這些新藥族群儼然成形,在個股利多不斷輪動下,整個新藥族群持續向上攻堅,即使中間歷經一向力挺台灣生技發展的王金平院長政爭紛擾,也不影響2013年生技的第二波強勁走勢,回檔修正後直至2014年才又有第三波漲勢。

這一波波的強勁漲勢,活絡的資本市場熱錢湧入,投資人對生技產業,由陌生到漸漸了解,連菜籃族也開始熱烈討論該買哪一檔生技股最賺錢!

這是「擦鞋童理論」隱然若現了嗎?早期美國股市大熱之時,街頭巷尾都在討論股票,連擦鞋的鞋童對於小道消息、股票明牌都琅琅上口,可想見資本市場相當活絡,現在國內的生技股何嘗不是如此?

加上生技新創公司募資不再困難,舉2013年為例,推估約二十五家生技業者陸續展開現金增資,光是去年九月,國內就有五家生技大廠募得六十五億元,這麼大的能量積蓄著,也讓投資人充滿期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生技熱過頭了嗎?

F*太景(4157)執行長許明珠說過,對於台灣資本市場熱中生技股,她的國外業內友人很困惑,不懂台灣生技怎麼這麼熱?暗指台灣生技熱過頭。

神隆(1789)創辦人馬海怡則指出,現在台灣的生技業就像過去的高科技業一樣,是「錢淹腳目」,十年前是一毛錢都募不到,現在是錢太多,擋都擋不住,還要拚命往外推。

再看這兩年來生技股價動輒50%、80%,甚至100%的漲幅,也難怪資本市場上的熱錢會不斷流入,在市場一片熱中看好的同時,曾任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的楊育民,去(2013)年底在「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簡稱BTC)」就提醒投資人要理性小心!

業界怎麼說?

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指出,即使到三期臨床還是有可能失敗,投資人必須經歷這樣的震撼教育!生技產業是長期投資的產業,新藥研發成功率只有10%至13%,一旦最後失敗,就像地雷爆炸,不熟的投資人會嚇跑,到時候會不會引發資金退潮的效應,就是台灣生技會不會泡沫化的關鍵。

接受失敗 才能享受成功

就在基亞事件後,楊育民也投書表示,他其實想提醒投資人,應該瞭解新藥開發有很大的風險,看見風險並能接受失敗,才能享受成功。他也肯定基亞科研人員的努力,認為應從失敗中學習。換個角度想,在美國新成立的生技公司因為新藥開發失敗,造成股價大跌是很正常的,因此,他提醒投資人,「投資生技應有更謹慎的態度、更多元的選擇,而不只投資一家公司,因為雞蛋不能全放一個籃子,必須把錢和投資組合做有效的規畫,才是投資之道。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對於此次基亞事件則是認為這只是個案,不需要過度放大檢視,他強調「台灣生技產業基礎仍穩,創新產業一定會有失敗,重要的是面對失敗的態度。」雖然衝擊很大,但是也是因為過度期待,才會有如此大的落差,畢竟台灣的投資人、政府和媒體是第一次面對新藥研發後期的失敗案例,換言之大家都還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有波折。

未來資訊揭露應該更透明

他日前接受平面媒體訪問時也指出,現在生技公司公布的資訊並不完整,才會造成投資人過度期待,生技公司公布的資訊必須要有證據支持,不僅是證交所規定的「重訊」發布,還須以新聞稿的形式清楚呈現,譬如重要的人事、技轉、併購等,要實在且不誇大地說明清楚。

翁啟惠肯定台灣生技競爭力,認為台灣包括人才、資金、法規、環境、智慧財產等都優於亞洲各國,所以我們無須妄自菲薄。他更指出,從統計上來看,美國2012年生技總投資額約三十億美元,台灣同年度也有十五億美元,台灣以一小國而能有此成績,可知生技發展之能量!

生技新藥研發公司的價值之所以難被認定,是因為在新藥研發尚未成功前,是沒有產品和營收的,自然不像電子科技產業一樣有財報可看,如果無所本,又沒有上下游供應鏈可以觀察,那新藥研發公司的價值應該怎麼被認定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可以注意新藥開發的階段、市場潛力及經營團隊。舉例來說,新藥目前已經進行到臨床哪一階段?有無專利?是否有國際合作夥伴或是客戶?經營團隊是否有專業領域之專家願意背書?這些都可做為評估時的參考。(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3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生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群創53萬股民注意! 股東會紀念品「白米1斤」

快訊/群創53萬股民注意! 股東會紀念品「白米1斤」

擁有逾53萬股民的面板股群創(3481)今(17)日公告即將於5月7日召開股東會,由於今年將進行董事改選,為鼓勵投資人踴躍出席,股東會紀念品為「台灣產製真空包裝白米1公斤」。

2025-02-17 16:54

160萬股民鬆口氣!00878填息達陣 共耗時58天

160萬股民鬆口氣!00878填息達陣 共耗時58天

擁有近160萬股民、號稱「國民ETF」的季配型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今(17)日在台股大漲下,完成去年第4季填息進程,雖耗時58天,為近9次除息以來最長,但也寫下「次次填息皆達陣」的紀錄。

2025-02-17 16:52

快訊/0050分割開獎!確定「1拆5」 每張4萬元有找

快訊/0050分割開獎!確定「1拆5」 每張4萬元有找

國內首檔台股ETF元大台灣50(0050)分割確定了!元大投信今(17)日指出,0050從資本利得到股利發放,全面參與台股長線成長,在長期累積投資成果下,目前一張(1,000股)交易價格約為20萬元,為使交易價格回歸市場習慣的交易區間,將召開受益人大會決定分割細節,初步規劃「1拆5」,每張4萬元有找,3月25日為參與表決最後買進日。

2025-02-17 15:03

快訊/23萬人注意!00939再配0.05元 3/5除息

快訊/23萬人注意!00939再配0.05元 3/5除息

擁有逾23萬受益人的月配型ETF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今(17)日公告3月配息初評,每股配發0.05元,為連續3次同燈同分,預計3月7日除息,3月6日為最後買進日,並將在3月27日入帳。

2025-02-17 14:21

長榮航總座看高端旅客需求不墜 空運貨量成長價格居高

長榮航總座看高端旅客需求不墜 空運貨量成長價格居高

長榮航(2618)今(17)日舉行第4代豪華經濟艙發表會,總經理孫嘉明認為,疫後旅客對於商務艙、豪經艙需求持續增加,因此新的豪經艙對營收增加有很大優勢;貨運方面量還是持續成長,每公斤價格約落在新台幣300元,但整體貨運價格仍要看市場決定,川普政策變化多端仍待觀察。

2025-02-17 15:04

勇鷹高教機首次失事!漢翔盤中跌逾4% 公司:全力配合調查

勇鷹高教機首次失事!漢翔盤中跌逾4% 公司:全力配合調查

由漢翔(2634)國機國造的勇鷹高教機日前首度發生意外,15日於台東外海墜落,雖然飛行員林瑋跳傘獲救,但外界仍對此充滿疑慮,對此,漢翔強調,本次事件的肇因調查由空軍主導,本公司現正全力配合辦理,有關事故原因判斷,現階段不做任何評論。漢翔今股價一度跌逾4%。

2025-02-17 13:15

00878公布第二階段Q1配息0.5元 2/20除息

00878公布第二階段Q1配息0.5元 2/20除息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近來除息話題發酵,加上投資人逢低布局等影響,規模已正式突破4000億元大關,再寫嶄新里程碑,今(17)日公告第二階段今年首季配息0.5元,若以今(17)日收盤價22.83元計算,單次配息率2.19%,年化配息率8.76%,除息日為2月20日,最後申購日為2月19日。

2025-02-17 14:54

長榮航看俄烏戰後重建商機可期 油價成本估省18%

長榮航看俄烏戰後重建商機可期 油價成本估省18%

長榮航(2618)今(17)日舉行第4代豪華經濟艙發表會,總經理孫嘉明受訪時談到俄烏戰後重建商機,他表示,恢復飛越西伯利亞領空之後,可以節省18%油價成本,載客人數也能恢復正常,對於營收有正面助益。

2025-02-17 14:52

當心愛情騙子! 兆豐卡統計:APP詐騙高達87%為交友軟體

當心愛情騙子! 兆豐卡統計:APP詐騙高達87%為交友軟體

愛情沒來,狼卻來了!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會透過手機交友軟體尋找真愛,然而詐騙集團卻利用此管道找尋目標下手,甚至利用連視訊都難以出現破綻的AI變臉技術進行詐騙,造成假交友真詐財的案例頻傳。根據兆豐銀行統計,截至去(2024)年底接獲的信用卡3D詐騙案件中,手機應用程式類別中就有高達87%都是交友軟體詐騙,反倒以往常出現的遊戲軟體詐騙僅占13%,兆豐銀行提醒卡友千萬要提高警覺,勿隨意聽信網友建議下載不明APP,以免落入詐騙集團陷阱。

2025-02-17 13:38

經濟部4大國營事業「去年僅台糖賺錢」 台電虧411億元最慘

經濟部4大國營事業「去年僅台糖賺錢」 台電虧411億元最慘

經濟部旗下4大國營事業2024年財報陸續出爐,除了台糖(1237)持續賺錢之外,其他3家都是虧損狀態,台電跟中油虧損最大,分別虧損411億元、355億元,台水虧損也達40億元,因此外界預期今年水電雙漲趨勢無法避免。

2025-02-17 13:0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