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政府因而採取離岸人民幣中心政策、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提供人民幣回流中國大陸管道、鼓勵離岸人民幣商品的多元化,逐漸讓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圖/台灣銀行家提供)
文/葉銀華
為何人民幣可以躍上國際舞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美國、歐元區的經濟、金融遭受創傷,甚至產生財政危機;再加上中國大陸躍升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以及國際交易者對美元、歐元的信心下降,給予人民幣在國際上使用的一個機會。中國大陸政府因而採取離岸人民幣中心政策、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提供人民幣回流中國大陸管道、鼓勵離岸人民幣商品的多元化,逐漸讓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由於人民幣的利率、匯率還未自由化,中國大陸資本流入、流出仍受管制,因此要推動人民幣國際使用,必須將境內、境外隔開,即使境外人民幣要回流中國大陸仍要核准。
人民幣逐漸躍上國際舞台
近2年來,國際使用人民幣有逐漸普遍化的趨勢。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所公布的報告,人民幣做為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由2012年1月的第20位(市場占有率0.25%),上升至2014年6月的第7位(市場占有率1.55%)。另外,人民幣已經取代歐元,成為第2大常用的國際貿易融資貨幣,僅次於美元。並且在傳統貿易融資工具「信用證和託收」(Letters of Credit and Collections)的使用中,採用人民幣做為計價和結算貨幣的比率,由2012年1月的1.89%,增加至2013年10月的8.66%,市場占有率排名第2。
同時,各國亦積極發展人民幣業務,在2014年人民幣離岸中心從亞洲向歐洲、美洲擴展。截至2014年7月底,已有7個亞洲、歐洲的地區或國家有人民幣清算機制,包括: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英國、德國及韓國,以利人民幣的流動性與供需平衡;而法國、盧森堡、澳洲亦將有人民幣清算機制;再者,中國大陸想要各國中央銀行持有人民幣,截至2014年6月底,人民銀行與20餘國與歐元區的中央銀行,簽署2.7兆元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另外,2011年底,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推出後,RQFII總投資額度已達人民幣6,400億元,香港、新加坡分別獲得2,700億元、500億元,倫敦、法國、韓國及德國則各獲得800億元額度。截至2014年6月,已有79家中國大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3家新加坡的資產管理公司以及2家英國的資產管理公司獲得RQFII資格,獲批RQFII投資額度共2,503億元。
人民幣匯率升貶態勢變化
中國大陸境內人民幣匯率(CNY)是由人民銀行每天訂出中間價,在1994年時每日銀行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僅允許在該中間價上下各0.3%變動;2007年擴大至0.5%,2012年4月擴大到1%,自2014年3月起擴大至2%。由於中國大陸吸引海外直接投資,創造長期高度經濟成長,使得貿易順差明顯,並且累積巨額外匯存底,因而在美國與其他國際壓力下,人民幣相對美元仍有很強的升值壓力。
離岸人民幣巿場的發展,除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實施,以及相關人民幣回流機制的構建外,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扮演重要催化劑的角色。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從2006年6月邁入較大幅度的單向升值階段,在2年餘的時間,人民幣匯率從1美元兌換8.2元升值到6.82元(2008年7月),總共升值14.75%。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人民幣匯率凍結升值;從2010年8月底開始,人民幣重啟升值的態勢,到了2014年1月逼近6元水位。
人民幣呈現升值的預期,促使人民幣淨流入離岸巿埸,累積人民幣資金池,香港發展出離岸人民幣匯率(CNH)。CNY的市場主要參與者是國際貿易主體,但其匯率是中國大陸人民銀行干預的結果;CNH是自由的市場,匯率由市場參與者決定,但會受到套利機制的制約。圖中(見18頁圖)顯示自2013年7月以來的CNY、CNH,可發現在2013年11月間以及2014年1月、2月間,CNY及CNH出現較大的差異,這將提供投資人套利的機會,在中國大陸境內市場買入便宜的人民幣,在境外市場賣出較貴的人民幣,賺取匯差。
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會增加離岸市場對於人民幣的需求,然而,人民幣不可能一直升值下去。例如,中國人民銀行為遏止押注人民幣升值的投機活動,2014年2~5月主導人民幣相對美元呈現貶值之態勢。未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勢必加大。人民幣要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投資或儲蓄貨幣,必須有兼具廣度及深度的產品與市場,才能讓中國大陸境外人士長期持有人民幣資產。
各國離岸人民幣中心現況
有關各國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的現況,渣打銀行在2012年11月時推出了「環球人民幣指數」(RGI),從一開始只計算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到現在新加坡、倫敦、台灣及紐約都已被納入計算,在2014年4月時,各個離岸人民幣中心在RGI中所占比率依序為65.7%、9.2%、14.5%、5.4%及5.2%。此外,根據SWIFT的報告,將各國家或地區的顧客和機構發起的付款之流出量加上流入量(不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按照其價值計算,各地占比分別為新加坡28.4%、英國22.5%、美國10.8%、台灣9.3%。
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至今,已有5個主要離岸人民幣中心形成,分別為香港、新加坡、倫敦、台灣及紐約。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最久的為香港,因此,已經建立了完整的人民幣清算體系,且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及相關產品上具有優勢,再加上中國大陸的政策支持,香港獲得許多創新人民幣業務先行先試的機會。
●葉銀華
現職: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經歷: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改革公司治理專案小組委員、輔仁大學金融所所長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10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