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FTA敲定,台灣經濟玩完了嗎?出口失血、產業出走、失業率攀升,而兩岸服貿協議依舊卡關,無疑雪上加霜。本刊獨家專訪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為悶經濟開救命藥方…。
文.梁少珊 攝影.鄭暐琪
中韓簽定FTA(自由貿易協定),細節還沒公布,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王正青痛喊:「出口產業是台灣的命脈,占GDP近七成,簡直在吸百姓的血。」「拱手讓人的市場,不會回來。」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經貿研究組組長杜巧霞更直呼:「一旦業者在台灣活不下去,產業外移將引爆失業潮,無論執政黨是藍或綠,統統承擔不起。」中韓FTA造成的傷害,只能用「動搖國本」四個字形容。
十一月十日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本刊第一時間獨家專訪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直接碰觸敏感議題,包含他對朝野重大議案的看法,並評估中韓FTA的衝擊力道,還針對目前「悶經濟」的窘況,開一帖搶救藥方。以下是專訪紀要:
中韓敲定FTA,台灣真的「中槍」?
《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中韓簽定FTA,明年七月稍早之前才會公布細節,現在正、反聲浪湧現,爭議點很多,台灣真的受到嚴重損傷?
尹啟銘答(以下簡稱):衝擊相當可怕。台灣、南韓出口重疊占八成,而台灣銷往中國產品占比27%、南韓占比26%,兩國相像啊(苦笑)!
而且中國非農產品關稅高達8.7%,中國零關稅的項目又比台灣少。原本台韓在中國勢均力敵,關稅風暴來臨,情形改變了。之後公布細節內容,南韓減免關稅的金額,就變成台商的成本。
還有,中國本土企業相當發達,這次中韓簽署FTA,某程度來說,也是中國對抗台商、扶植自家產業。
這不是我自己說了算。巴克萊證券今年六月出具一份一百四十五頁的報告,以「Hello, China; Goodbye, Taiwan?」(中國,你好;再見了,台灣)為題,點出中國本土廠商崛起,中國從需求者變成供應者。專門做蘋果公司(Apple)生意的台商,已經漸漸被陸商取代。中韓FTA會是場風暴!浪來了,還不知道會衝多高。
Q:中韓FTA壓境,大家都在談外貿替代、關稅減免、產業出走這些傷害,整體經濟影響程度多大?
A:損傷肯定遠超過大家目前所想像!因為沒有把服務業考慮進去,台灣前往中國投資,已經從製造業移轉到服務業。只是用模型估算,不知道怎麼去量化服務業而已。
我們的大專畢業生,很多畢業後從事服務業。製造業在萎縮,這對國家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傷。台灣三大產業裡面,兩個已經很危險啦!面板業軟趴趴,石化也不是策略性產業,徒留二氧化碳在國內,只剩下半導體業在支撐經濟。
還有,大家以為南韓只看到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嗎?不是這麼簡單而已,這是規模經濟啊!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市場,第一大是美國。但是中國內需成長非常快速,它是在長大的。
南韓在中國市場「練兵」、賺錢,累積資金後,繼續往上研發技術,成立或擴大品牌,壯大自己,再把產品銷往全世界。南韓不只針對中國市場,它是策略性地布局全球。南韓到處簽FTA,就會造成一股滾雪球效應!
「悶經濟」十六年,台灣還有藥可救?
Q:中韓FTA是一個觸媒,引爆台灣正視景氣低迷、出口不振、成長率下滑、薪資倒退十六年「悶經濟」的困境,怎麼樣才能紓解?
A:我想,朝野儘快達成一致共識,卡關的政策快放行。然後推行自由經濟示範區,並加速簽訂FTA,還要改善投資環境,這些都是突破「悶經濟」的解方。
其實,只要馬英九啟動服貿,就能拯救這次中韓FTA的危機。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服貿已經生效了。但卡在立法院審查,拖了一年半啊(歎氣)。就行政命令來說,審查不能超過三個月,如果超過三個月,應該被視為通過,目前這情況確實有點離譜。
那貨貿,一樣很難通過,貨貿要進立法院審查兩次,等於被割了兩刀。
中國策略布局 台灣籌碼漸失
現在中國才不理台灣咧!像服貿拖那麼久,國際上沒有這種前例。
這次中韓FTA簽立,中國就是在跟台灣宣示,「要合作就來,不來就算了。」中國為什麼跟南韓簽?中國是扮演領導國的角色,拉攏南韓,對抗另一個強權美國。
所以,不要說這次中韓簽定FTA,是賞我們一個巴掌。經濟困境是自己造成的,沒有改善投資環境,也沒有經濟安全的概念。講白一點,沒有憂患意識嘛。
來台旅客中,商務旅客沒有成長,表示投資環境出問題了。租稅、土地各種條件,沒辦法吸引投資者,還有,你知道嗎?台灣沒有繼續蓋水庫,未來將嚴重缺水,缺水同時也會缺電,沒水、沒電,怎麼會有投資者願意進來?
另外在新北市,很多工業用地更改成住宅用地,蓋滿了房子兜售。那製造業能去哪裡蓋工廠?只能往山坡地去,製造業萎縮得越來越厲害。(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4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