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商會每年都會透過建議書,指出台灣的經濟問題。(圖/歐洲商會提供)
記者林信男/台北報導
歐洲商會在25日發表的「2015建議書」中呼籲,台灣應取消對中國大陸製造產品的進口禁令,以免在保護主義被拉高的情況下,使產業與消費者受到傷害,也與促使台灣成為區域中心的目標背道而馳。
歐洲商會表示,許多歐洲企業為使自有供應鏈效率達到最高,會在中國大陸製造部分產品及組件,台灣對中國大陸製造的某些電機工程設備、家庭用品的進口禁令,將迫使跨國企業轉向其他成本更高的生產地,製造這些商品,導致台灣消費者承擔更高的價格。
歐洲商會建議,如果台灣要成為對外資更具吸引力的地方,在台投資者必須能從中國大陸進口產品與零組件,才可充分提升自身供應鏈效率。
歐洲商會說明,已有越來越多企業將研發與設備,轉移至中國大陸,生產最新技術產品,假設台灣持續禁止進口中國大陸製造產品,會使許多新產品無法供應至台灣市場。
歐洲商會強調,台灣若能取消中國大陸製造產品的進口禁令,不僅對台灣企業及消費者有利,也有助吸引外資。
歐洲商會資料顯示,台灣應開放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共有服飾、布品、寢具用品、玻璃器皿、紙、陶、其他等7類,共計23項。
國發會主委管中閔25日代表政府接受歐洲商會「2015建議書」。他說,政府會盡可能以國際標準檢視各項建言,加快開放腳步,與國際接軌,積極融入區域經貿體系。
管中閔認為,「開放」總會面臨挑戰,但也充滿機會,台歐盟若能強化經貿、產業及技術交流,共同開拓市場商機,雙方將可在全球化風潮下受益,開創彼此經濟新動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