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黃俊超:大老闆開金口 抓緊反彈節奏

圖、文/先探投資週刊

希臘撙節派勝選,G20強調將捍衛歐元區完整與穩定,歐債危機終出現空窗;加上Fed決議延長並擴大扭轉操作,國際股市漲聲響起。而國內面臨天災來襲,與證所稅陰影,成交量能依舊無法放大,然正值股東會密集期,從大老闆們的談話可一窺投資趨勢。

預測失準,不是氣象局、政府、中油或分析師的專利,不過所造成的損失,卻都同樣是由所有人民共同承擔!基隆路變基隆河與歐債危機一樣,都非一朝一夕形成,不過政府或歐盟若能及時硬起來,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只是要付出的代價比預防更為艱辛。

外患暫歇 內憂加劇

遠在世界另一頭的美國,在決策當局根據目前總體經濟及就業市場狀況,Fed將延長以長期債券取代短期債券的「扭轉操作」措施,規模也將擴大二六七○億美元。另外,亦決定維持利率在低水準的○~○.二五%,且至少於二○一四年底前都是相同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短期內,國際股市熊市修正暫時告一段落。不過回到台灣內部,除了颱風、地震外,財長張盛和宣示證所稅一定要在七月立法院臨時會中通過,且將推動實價登錄制度,不排除先推動短期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此外,又傳出投保協議喬不攏,江陳八會可能延後的利空。撇除外患,內憂就足夠讓人一個頭好幾個大。

大老闆多對景氣悲觀

近期國內密集召開股東會,具宏觀眼界的大老闆們,趁著一年一度的股東會針對景氣、產業、公司甚至證所稅、政府發表談話,總具有相當的分量,對股市也有不不容小覷的影響力。然而成績差的道歉說在前面,後面重點就不多了,但是龍頭與績優公司董事長的看法,總會有相當多值得深入分析的觀點。

對於全球景氣看法,多數大老闆看法相對悲觀,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就說,歐債危機的衝擊雖然沒有金融海嘯來得大,不過預估時間將會拉長,大概會讓景氣持續壞一年。油價近幾個月來受制於經濟與歐債而走軟,對塑化產業衝擊相當沉重,從營收與獲利下滑不難看出經營的嚴峻。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在股東會上表示憂心,指出歐債問題正在轉壞,美國經濟在近兩個月也出現轉壞跡象。而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直言,早就在過苦日子了!並表示歐債問題比先前大家所預期的還更為嚴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雖然大多數企業老闆對於經濟看法偏向悲觀,不過,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則表示,歐債就像應該爆的炸彈一樣,一個一個爆,爆得也差不多了。在不同產業、不同領域,所感受到的程度也會因個人而異,至少全球都努力在挽救;對於產業來說,破壞後的建設,或將有機會提供新的生命力。

好的產業還是可以上天堂

封測大廠矽品董事長林文伯,素來都有景氣鐵嘴的封號,在股東會上表示對半導體景氣持正向看法,第三季將優於第二季,而下半年優於上半年。他強調由於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幾乎每兩年就更換,因此應用在此類產品的半導體成長相當快速。

矽品未來重心將鎖定應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個人電腦,因輕薄短小所需半導體元件的後段高階封裝技術。而為了因應客戶龐大需求,將從今年起到後年連續三年內,都將會維持高資本支出、擴增產能,藉此提升營收規模,並拉升毛利率,更要與國際一線封測廠一決勝負。

壞的產業恐會繼續住套房

另外,太陽能產業股東會也是一片欣欣向榮,電池廠對多第三季展望審慎樂觀,而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表示,太陽能產業寒冬已經過去,不過也說市況仍未回到健康態勢,產業供需平衡至少要再等二~三年,經過嚴格淘汰賽後才會趨於健康。老闆們雖看好,不過是否真為中長期買點,恐怕還仍待考驗。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表示,歐債風暴對景氣的影響,恐比雷曼金融風暴的衝擊時間更長,而台化第二季情形仍十分嚴峻,下半年變數相當多。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則表示今年石化業景氣低迷,台塑集團營運十分辛苦,對外又有韓國與歐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影響。外資在股東會後也對四寶後市看法更為保守。

油價下跌雖對原物料廠多屬不利,但是對於部分後端廠商來說是可取得優勢,例如運輸業,尤其是燃油成本占四成的航空業。此外傳產中的橡膠輪胎、成衣等,仍是相當被看好且值得留意的產業。

【文/黃俊超】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79期
或上
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鴻海智慧家庭的第一步
◎黃啟乙專欄:看到不同的緬甸、柬埔寨
◎期市真探:慣性改變,趨勢才能改變!
◎頭家開講:曹世忠以獨特模式突破FTA箝制
◎房市春秋:都更黃粱夢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關鍵字: 先探投資週刊先探財經理財景氣市場金融投資希臘歐債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抽中賺44萬!印能吸逾5萬人申購 凍資破656億

抽中賺44萬!印能吸逾5萬人申購 凍資破656億

興櫃股王、擁「封測小巨人」外號的印能科技(7734)上櫃前公開申購今(18)日為最終日,因價差大,市場估「抽中1張賺44.5萬元」,吸引大批股民進場報隊。根據證交所統計,印能兩天來參與公開申購共有5萬2543筆,以印能公開申購價格每股1250元、每張125萬元計算,凍結市場資金逾656億元。

2025-02-18 11:33

勞金局辦理16億美元委任案 徵選4業者、每家4億美元

勞金局辦理16億美元委任案 徵選4業者、每家4億美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18)日公告,將辦理新制勞工退休基金114年度國外投資「全球氣候轉型被動股票型」委託經營公開徵求受託機構,本次預計擇優徵選4家受託機構,每家受託金額為4億美元,總委託金額共16億美元。

2025-02-18 10:35

藥華藥專利戰受挫 股價跌逾9%失守700元大關

藥華藥專利戰受挫 股價跌逾9%失守700元大關

藥華藥(6446)昨(17)日晚間舉行重訊記者會,表示被國際商會仲裁庭要求藥華藥需賠償AOP公司2筆賠償金共156.29萬歐元,今日開盤後藥華藥股價重摔逾9%,股價最低來到695元,接近跌停。

2025-02-18 09:42

川普關稅、央行買盤 高盛上調2025年金價預期至3300美元

川普關稅、央行買盤 高盛上調2025年金價預期至3300美元

由於央行需求持續強勁,川普課徵關稅不確定因素,高盛週一將2025年底金價預期從每盎司2890美元上調至3100美元,若川普關稅等不確定因素再刺激,2025年可望衝上3300美元。

2025-02-18 10:00

DeepSeek刺激AI導入 法人看好台灣供應鏈優勢

DeepSeek刺激AI導入 法人看好台灣供應鏈優勢

在台股轉強帶動下,台股ETF近一月績效亮眼,去年2024年發行成立的台股ETF共有10檔,近一月全面正報酬,不過,唯有台新臺灣AI優息動能ETF基金(00962)重新回到發行價之上。展望台股後市,台新投信表示,DeepSeek並不會改變AI的趨勢,反而更顯AI是國力競爭所在,更多公司將AI導入期產品分析及行銷之中,將帶動更廣泛AI產業之產值成長循環,並進一步推升台股獲利,分析師估2025年台股獲利2位數成長,拉回即是買點,其中,台灣AI概念股是全球重要供應鏈,業績成長看俏,建議逢低布局台股AI ETF。

2025-02-18 10:43

12年來最怒!9成勞工不滿薪資 65%還被變相減薪

12年來最怒!9成勞工不滿薪資 65%還被變相減薪

年後轉職潮仍持續進行,不少勞工仍對薪資狀況不甚滿意,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超過92%上班族不滿意現在薪資,且更有約65%曾被變相減薪,對於薪資滿意度平均只有36.4分,寫12年新低,平均希望能加薪6140元。

2025-02-18 08:00

日月光吳田玉:AI引三大變革「競爭更激烈」 台廠應廣結善緣合作

日月光吳田玉:AI引三大變革「競爭更激烈」 台廠應廣結善緣合作

封測龍頭大廠日月光(3711)馬來西亞檳城新廠落成啟用典禮前,執行長吳田玉也針對半導體產業及AI帶來影響進行深度分析,他認為AI的出現與發展,將會為全球帶來三大項重大變革,包括改變世界上的一切、硬體成為進步的瓶頸以及供應鏈的重組,至於要如何面對及前進,吳田玉則重申他先前曾多次提倡的「廣結善緣、多交朋友」,同時,也要勇往直前,不要停下來考慮,但往前同時,也要努力走在對的道路上,這樣才會成功。

2025-02-18 00:26

00878輸了!2月台股高息ETF年化配發率大車拼 00894黑馬竄出

00878輸了!2月台股高息ETF年化配發率大車拼 00894黑馬竄出

2月份台股ETF配息排行榜,第一名竟然不是00878! 只有1檔ETF配息破10%,想要參與除息02月17日前記得買進!

2025-02-18 00:02

日本三菱電機成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佈局日本

日本三菱電機成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佈局日本

國際智慧能源大廠泓德能源(6873)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與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等夥伴在日本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以推動當地能源資源聚合業務。三菱電機亦參加泓德能源首次私募案,成為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2025-02-18 11:50

台股ETF受益人連2周創新猷 13檔同創高

台股ETF受益人連2周創新猷 13檔同創高

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2月14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66檔台股ETF受益人周增2740人,總人數來到1041萬3495人連續兩周創下歷史新高,若以單檔表現來看,總共有27檔呈現周增加,其中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等13檔台股ETF的受益人數同創新高,進一步觀察這13檔中有6檔是高息型,5檔市值型,1檔產業型,整體來看,高息型略勝一籌市值型,另外季配型高息ETF還是相對月配型的受投資人喜愛。

2025-02-18 11:0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