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岳霖辭去總座 泰山經營權之爭將落幕

▲詹岳霖辭去總座,泰山經營權之爭將落幕。(圖/記者李孟璇攝)

記者李孟璇/台北報導

泰山(1218)今天召開董事會,會中董事長兼總經理詹岳霖決定辭去總經理一職,改由泰山董事兼創新物流公司董事長詹逸宏接任。

泰山第三代近來爆發經營權之爭,其中改革派準備在4月2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撤換現任董事長詹岳霖,並在昨天公布董事名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派沒有提出董事名單,且詹岳霖還在今天的董事會辭去總座,讓泰山經營權之爭即將宣告落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接下來總經理一職改由詹逸宏接任,在股臨會前,詹岳霖與詹逸宏將依核決權限共同管理泰山,維持公司正常營運。

關鍵字: 泰山食品股台股詹岳霖詹晉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泰山改革派董事名單出爐 6董都姓詹

泰山改革派董事名單出爐 6董都姓詹

泰山(1218)爆發經營權之爭後,準備在4月2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撤換現任董事長詹岳霖,並在今天公布董事名單,其中6席董事都是詹家第三代,而詹岳霖並未列入名單內。

2016-03-29 13:28

打破詹家天下 泰山欲引進專業經理團隊

打破詹家天下 泰山欲引進專業經理團隊

老牌食品廠泰山(1218)近來爆發經營權之爭,其中改革派更準備把現任董事長詹岳霖拉下台,對此前董事詹晉嘉表示,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股東,希望4月25日的臨時股東會後,可以引進專業經理團隊好好整頓泰山,把老招牌重新擦亮。

2016-03-22 19:40

泰山工會挺詹岳霖 呼籲不要參加股臨會

泰山工會挺詹岳霖 呼籲不要參加股臨會

泰山企業經營權之爭延續至此,工會今天出面力挺董事長詹岳霖,表示近來一連串的批評,與員工的認知有很大落差,因此發出致股東一封信,呼籲監察人詹佩珊取消4月25日股東臨時會的召開計畫,也希望股東們不要參加股臨會。

2016-03-23 18:03

泰山董事指控董座獨裁 要把詹岳霖拉下台

泰山董事指控董座獨裁 要把詹岳霖拉下台

老字號食品公司泰山(1218)成立66年,如今爆出第三代經營權之爭,分析背後原因,主要是現任董事長詹岳霖的美式作風,與過去兩代領導人經營管理有所不同,董事們認為詹岳霖過於獨裁,才會爆發這次的家族之爭。

2016-03-10 11:59

大陸事業虧損 泰山第三代內鬨爭經營權

大陸事業虧損 泰山第三代內鬨爭經營權

泰山(1218)成立66年,監察人詹佩珊昨天(9日)公告將在4月25日召開臨時股東會,並準備全面改選董事,目的就是要現任董事長詹岳霖下台,而背後原因,據傳是因泰山在大陸事業連續6年虧損,未能轉虧為盈所致。

2016-03-10 09:27

台積電「白手套」事件延燒! 爆11日起斷供中國7奈米先進AI晶片

台積電「白手套」事件延燒! 爆11日起斷供中國7奈米先進AI晶片

市場傳出,台積電通知所有中國大陸AI晶片客戶,自11月11日起暫停供應7奈米和更先進的晶片。台積電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強調一向遵守所有可適用的法令與規範,包括可適用的出口管制法規。

2024-11-08 15:57

廣達AI伺服器超旺!累計前10個月營收突破兆元 超越2023年紀錄

廣達AI伺服器超旺!累計前10個月營收突破兆元 超越2023年紀錄

受惠於AI伺服器暢旺,廣達(2382)8日公告10月營收持續站穩千億元大關,來到1,358.93億元,更寫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年成長近5成;此外,廣達累計今年前10個月營收也突破兆元大關,達1.13兆元,已超越2023年全年營收1.08兆元,並有機會挑戰2022年全年營收紀錄。

2024-11-08 15:42

台積電10月營收3142.4億元、月增24.8% 再創歷史新高

台積電10月營收3142.4億元、月增24.8% 再創歷史新高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日公佈10月營收,台積電2024 年10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 3142 億 4000 萬元,較上月增加了24.8%,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9.2%,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2024-11-08 13:43

上任不到72小時 台灣金聯新董座呂政璋請辭

上任不到72小時 台灣金聯新董座呂政璋請辭

台灣金聯新任董事長呂政璋本周三(6日)才接任,不過未滿72小時就宣布「生涯規劃」請辭,成為台灣金聯繼「小英表姊」、前勞動部長林美珠後,第2任期最短董座。

2024-11-08 16:32

川普2.0來襲! 外媒點名投資市場「五大」輸家和贏家

川普2.0來襲! 外媒點名投資市場「五大」輸家和贏家

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將在明(2025)年1月重返白宮,其強勢作風也讓外界猜測誰會是政策贏家及輸家,歐洲新聞《Euronews》歸納出市場中美國小型股、俄羅斯資產、特斯拉、比特幣,以及美國銀行業為五大贏家;至於五大輸家分別為再生能源業、中國股市、歐元、美國國債,以及德國汽車製造商。

2024-11-08 11:2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