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感知總經理林筱玫。(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徐珍翔、林信男/專訪
位於大都市國際中心15樓的櫃買中心,不但是興上櫃公司的重大訊息集散地,更被不少年輕人視為創業生涯的首座勝利殿堂,三不五時在腦中偷偷幻想著自家招牌被掛上去的景象;當天,《ETtoday東森新聞雲》採訪團隊來到25樓,在不起眼處看見瑞德感知科技公司那「掛在櫃買中心上方」的招牌。
由於一時連絡不上瑞德感知共同創辦人林筱玫,我們逕自來到通訊地址上的辦公室,只見牆上斗大的「oeya!」字樣,卻未發現任何關於受訪對象的線索,百思不解時,正好遇到從裡面走出的林筱玫,一問得知,原來這裡是他們與人合租的辦公室,也是Whoscall研發團隊被LINE併購前的落腳處。進門前,我們才望見瑞德感知那色調不算搶眼的LOGO(標誌),就被印在一道存在感不強的透明玻璃門上。
清大資工所畢業的陳碩鴻、林筱玫是戰友,也是終生伴侶,3年前,兩人頂著2011年微軟創意盃全球冠軍的光環誤闖創業叢林,於是成立瑞德感知,開始到處向人介紹那曾短暫掀起愛國話題的智慧型疏散系統、動態逃生引導號誌。不過,一路卻走得跌跌撞撞,期間更不乏被眾人小覷、奚落等不堪經驗,兩名初出社會的年輕人甚至還親眼見識過投資人落井下石,甚至想把自己一口吞下的那股貪婪。
一直到去(2015)年,瑞德感知拿到智慧建材標章,獲得B型企業(B Corp)認證,營業額也比前一年暴增10倍之多,林筱玫才開始有勇氣喊出第3年要損益兩平的遠景,「有句台語說『頭過、身就過』,而我們現在正在拚命把頭擠過去。」她也透露,事實上,無論從系統商、設備商的角度來看,瑞德感知想成為社會企業始終有種違和感,就連拿到B型企業認證的過程其實也充滿矛盾。
▲瑞德感知的智慧型疏散系統、動態逃生引導號誌。(圖/記者林信男攝)
談到先生陳碩鴻對於B型企業的看法,林筱玫說:「聽到我說要做(B Corp認證),他當然是先嘲諷我啊,他之前被人洗臉洗得很嚴重,所以會直接告訴我,投資人都想著要3年獲利、5年上櫃,妳講這一套大家不會喜歡、不會認同,因為沒有人會去投資一家7年、10年才開始獲利的公司。」不過由於B Corp認證強調先營利,再做好事,並未真正觸及陳碩鴻的底線,所以最終仍在林筱玫主導下順利完成。
科技人VS.創業家 我不是我
75年次的林筱玫個頭嬌小,受訪當天身著一襲黃色洋裝,左手腕上掛著一只iWatch手表,直覺就像充滿活力的科技人。不過,當她用略帶稚氣的聲音說話時,倒又像台機器人,始終不停播放著事先錄好的台詞,即使與她四目交接,也總猜不出她面具下的真正表情,甚至連那不時揮舞的手勢也相當可疑,都像被人事前設定好一般。訪談一開始,林筱玫拿著預先準備好的書面資料走進會議室,接下來便是一陣滔滔不絕,逕自把一般人可能會問的問題都先講了一遍,內容則和以往各家媒體的報導相去不遠。
這種詭譎氣氛,其實從林筱玫在2015年5月發表的一篇文章「創業,就像被人丟到沙漠去!得想辦法活著回來。」中就可嗅出端倪,當時她提到,創業以來,自己雖不喜歡上台,但有邀約就得上台,不習慣受訪,也只得事先準備好各種可能問題。很多過去不喜歡的事,都因為創業而無從選擇,只能催眠自己「我不是我」,凡是有助公司成長的機會,只要不違法、不違背善良原則,都得把握。
2015年9月,在一場總統馬英九與青年企業家的座談當中,林筱玫發言完畢卻突然起身,捧著自己的筆電走向馬英九,最後則蹲在一旁,主動示意要教總統寫程式,不受控制的言行當場讓工作人員嚇出一身冷汗,私下形容她的脫軌演出不僅搶畫面、出風頭,更讓總統尷尬。不過,她的名字也因此出現在總統府網站上,總統札記中寫道:「今年九月,在一場與青年朋友的聚會中,我在瑞德感知科技創辦人林筱玫的協助下,使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開發的Scratch程式設計軟體,讓卡通貓咪成功動起來!這是我的人生中的程式設計初體驗。」
▲林筱玫因主動教馬總統寫程式而被記錄在總統札記中。(圖/翻攝自總統府網站)
儘管自我催眠甚深,但每當提及與陳碩鴻相關話題時,這具機器人常常又活了過來。林筱玫說,剛開始創業時,彼此的角色很混亂,由於兩人都是研發背景,所以常常互搶工作,同時,大家也都不想對外發言,因為過程總是千篇一律,所談事情其實都差不多。接著她又忍不住笑出來,才說:「他(陳碩鴻)相當沒耐心,所以,當他想做的時候,我就趕快讓給他做,當他不想做的時候,我就撿起來做。」
林筱玫還透露,目前瑞德感知那套幫助民眾火場逃生的產品不一定就是兩人終點,凡是科技能解決的社會問題未來都可能被列入研發清單,不過,他們最想完成的發明卻又大不相同,希望與太空旅行有關,「因為我們都是科技迷嘛」。言談間不難發現,這兩名遊走在政府、建商、保全及通路之間,卻不斷以科技人自居的創業家,內心熱愛研發始終更勝做生意。
矛盾的出路 產品即是公益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創業?林筱玫回憶,當初自己與先生組隊、參加許多科技競賽,其實目的只為累積升學籌碼,「我們當時就想去念美國的好學校,至少也要是理工科排名第16的哈佛!」結果,在2011年的微軟創意盃上,他們首次接觸到了科技以外的挑戰──商業模式,開始挖掘社會問題後,便一頭栽進用科技找答案的世界裡;得獎後,隨著業界的合作邀約湧入,才真正下定決心創業,「如果能夠發明出一些新東西,一來可以讓財富沒有後顧之憂,二來又可以做一些對世人有貢獻的事情,不是非常棒嗎?」
不過,現實社會畢竟充滿著磨難,林筱玫提到,一家剛開始主動接近、資助自己的保全業者,眼見公司好不容易熬過高風險期,竟趁著資金快用罄時獅子大開口,「他們要求投資金額要少一個零,股份卻增加30%。」最後兩人寧願抵押祖產、貸款苦撐也不賣股,談到箇中原因,她說:「如果公司做起來,我們要讓這些很優秀、跟隨我們創業的人擁有最多員工認股,可以在公司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後,3年內還掉人家要10年才能還完的房貸,有更好的家庭生活環境……。」
「除非是宗教,否則不會有人這麼瘋狂地追隨你,大家還是得生活,所以,最後能夠把產品做好,真的可以救到人,對人類社會就是有貢獻了。」林筱玫透露,自己一直相當關注國內公益小聚、社會企業等活動,同一時間又不斷拒絕來自各方的善意邀約,「我們公司有太多的生產製造,不是服務導向,如果真的照他們那樣子做,很快就會倒閉,到時連自己都吃不飽了,怎麼還有力氣去幫助人?所以真的沒辦法。」最後讓她釋懷的,則是來自某社企前輩的一句鼓勵──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其實也是一種產品即是公益的概念。
▲林筱玫秀出好不容易拿到的智慧建材標章證書,透露對未來的期望。(圖/記者林信男攝)
被問到內心那股想做好事的衝動根源何在?林筱玫的語調開始放軟,思緒彷彿被吸入20年前,她苦笑說,自己從小就跟著媽媽在台中精密加工出口區工作,生活不算好過,當時可說是從一個很底層的眼光在看這個社會,不過,祖母是虔誠的佛教徒,仍不時捐錢蓋廟,甚至還感化過一些黑社會、流氓,後來祖母過世,聽見眾人讚揚祖母的種種善行,自己也默默受到了影響。此時,林筱玫一邊流淚、哽咽,嘴裡卻還是說個不停,我們則像那不小心打翻水杯的小孩,帶著歉意卻又裝作若無其事地聆聽著。
正當話題說到一半,突然有員工進來打斷,告知隔壁會議室還有另一組媒體等著採訪,叮嚀聲散去,林筱玫也回到了現實生活,在稍整儀容、讓我們拍了幾張照片後,便回頭開始收拾桌面上的資料,離去前,我隱約又瞄見她臉上的那層面具,一會兒,隔壁現場畫面則像是重播著我們會議室2小時前的影像一般。
▼瑞德感知研發的智慧疏散系統與動態導引號誌。(影片/記者林信男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