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麗萍
最近,金融市場極不平靜,兆豐案、樂陞事件、TRF風波……,再一次牽扯出政府的角色扮演,我們需要一個無為政府,還是保母政府,各方論辯不斷,但肯定的是:百姓絕不樂見一個沒事找事管、有事閃躲,永遠只選擇「管一半」(Taking the easy way out)的政府。
眼見TRF履約就要到期,人民幣兌美元續貶至6.7元,誤踩TRF地雷的台商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到底誰該為TRF負責?這個以創新金融商品為名,包裹複雜的金融界賺錢結構,它所牽連的範圍有多廣?投資人該如何在通透明白整個結構運作的本質後,作出自主性的投資選擇?
「美」人心 海底針
曾經擔任銀行理專教育訓練的華信投顧分析師曾志翔認為,TRF事件與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推出的連動債,手法如出一轍,就是將不看好的產品設計包裝出衍生性金融商品,推向市場;之前,美國也曾對黃金不看好,就誇張描繪中國大媽搶黃金的景況,結果造成許多人跟進搶黃金。之後,金價大跌,套牢一堆投資人;曾志翔指出,鑑諸以往,銀行銷售一般不熟悉、沒聽過的金融商品,不少在未來兩年內,就會發現有狀況。
曾志翔援引連動債為例說明。他表示,連動債就是包裝一個遠期債券讓投資人感覺有利息可賺,約多了2~3%的利率,但背後卻是連結一個銀行不看好的產品,付高利是吸引投資人一併購買不看好的商品;銀行與理專為了賺取高額佣金與手續費,將表面上賺錢,實際上,風險無限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賣給客戶。
美國設計衍生性商品的起心動念,再結合一座金融市場運作已久的結構,捲入其中的投資人,最後,總是很難全身而退。
理專不對你說的內幕
至於,理專推銷這類商品利潤有多好?曾經負責銀行理專教育訓練的曾志翔不諱言的表示,風險愈高的產品退佣越高,他語重心長的忠告投資人,一般人根本不應該去碰這一類不易了解的金融商品,把股票、基金等透明度相對高的標的做好,就夠了,股票等產品,你可以自由選擇進出,買賣任由自己決定。
反觀TRF,投資人形同自己作莊,想賣也不能賣。曾志翔說明,TRF就是選擇權,表面上,似乎是銀行銷售商品給投資人,但事實上,是投資人賣一個選擇權給銀行。
面對銀行金融巨人,投資人像是隨時可被吞噬的獵物,完全無力反擊。
從簽約開始,投資人就輸了。曾志翔指出,投資人所簽下一堆密密麻麻、看不懂的書面資料,都是保障銀行,卻讓客戶暴露在無法控制的風險中。舉例而言,為什麼投資人向銀行買TRF卻不能解約?曾志翔解釋,其實是你賣了一個選擇權給銀行,銀行覺得有虧損時可提早解約,但你有虧損就不能解約,因為權利在它身上。
上市櫃受災戶 財務長難辭其咎
這一波TRF受災戶,不乏上市櫃公司。曾志翔認為,上市櫃公司若因TRF受虧損,財務長逃不了責任,總不能說自己不懂,讓股東蒙受這麼大的損失;除了銀行、金管會,曾志翔表示,央行也有檢討的空間,因為,外幣商品牽涉到匯率,有異常現象,豈能坐視?
政府 該管的就要管
TRF死結,究竟該如何打開?曾志翔認為,政府一定要出面。因為,銀行與投資人所簽定的合約,一開始就不平等,但客戶已簽字,如果,政府不出面,兩造就只能按著不合理的合約走;一如買屋,一年內房子有狀況,房仲也有責任;再如勞資糾紛,員工也簽了許多不平等的合約;但不管是僱傭契約或定型化契約,如牴觸背後的基本法源,就可視為無效契約。
雖然,投資理財不必因噎廢食,但曾志翔提醒投資人,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之前,一定要提出一個問題:相對於本金投入,最多輸多少?也要意識到:誰會操控這些事?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44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