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佩蓉 攝影/張聖奕】
車子行駛下交流道,經過了小鬧區,拐過一段微陡的道路,眼前已經寬闊了,翠綠的小山旁有一條小溪相偎,這兒是多雨的基隆,陳雅琳的家。
清晨有鳥叫聲、夏季夜晚有蛙鳴聲,過往很難想像一名長時間活在鎂光燈下的權威主播,竟居住在綠色森林之中,「落地窗外是一座沒人上得去的小山丘,這片綠就是我的窗簾。」大自然散發的樂活氛圍,讓陳雅琳找到都市中難以尋找的寧靜生活。
習慣了節奏快速的新聞工作,陳雅琳懂得將自己清空歸零,去探尋更多的未知。天性逆來順受的她,其實對居家的要求是很隨性的,四年前搬來基隆,純粹是因為將內湖房子提供給親戚居住,而她則是租下表姐在基隆購置的住宅。
入住基隆好樂活 回家就像度假充電
搬來之前,陳雅琳花了很多的心思去構想哪些空間是「需要的」,講究實用的她,在裝潢前便仔細端詳格局運用,「八十坪空間,從踏入客廳一直貫穿到餐廚區,公領域都是開放式規畫,而我喜歡簡單的米白色,沙發、地毯都用素色呈現淡雅氣質。」她逗趣地說,自己平時鮮少下廚,只有假日姊妹們來相聚才會有美味大餐上桌,「那張大餐桌呀,平時就是我包包雜物放置的地方呢!」
陳雅琳用爽朗笑聲,絲毫不掩蓋平日居家生活的樣貌,她甚至自己追加爆料,開放式中島廚房對她來說實在很浪費,「廚房內嵌式大烤箱,是建商附贈的標準配備,我壓根不曉得廚房有烤箱,搬來時還自備一台小烤箱……」直到姊妹們來到家內,她才被「告知」家中其實有一台高級烤箱,姊妹們敲敲她的頭笑說:「妳啊!工作精明、生活可糊塗了。」
她總是很隨性地對待自己身上的事物,但對家人投注的心思卻是無量的。為了讓姊妹們來訪時,每個人都可獨享大沙發,陳雅琳僅保留了主臥室與工作思考的書房私人空間,另一間臥房則打造為視聽室,更將室內浴間改造為三面採光的小臥榻,成為家中最獨特的秘密空間。
「以前住在內湖時,家裡空間小,一回到家就是打開電視緊盯新聞,但基隆的家在裝潢之初,包括主臥室、梳妝間、客廳、浴室等六個空間總共裝了六台電視,因為活動空間寬敞,又親近大自然,有時候甚至會忘了打開電視。」陳雅琳分享,有窗外山水的陪伴,偶爾開啟音響聽音樂,住在郊區格外有放鬆充電的感覺。
童年時期家境清寒 現在租屋也知足
「我不記仇、不抱怨,我是倒頭就能睡覺的人。」陳雅琳坦言自己不是美食家,也並非生活美學家,平常的生活很樸實,七歲時面對父親過世,媽媽為了拉拔四個孩子長大,每天辛勤地到紡織工廠做工,她是最小的女兒,卻不是被寵愛的小公主,而是在家徒四壁的小屋中,孤立無援地長大。
「那時候,媽媽出去工作,哥哥們要輪流照顧我,管他瓜仔肉拌飯,還是淋上醬油的白飯,我都全部吃光。從小我就知道,這就是現實人生。」
童年的赤貧生活,讓陳雅琳即便長大有能力買房,到現在年薪四、五百萬元,她仍不太有過多的物質慾望,內湖房子可以「阿莎力」提供給親戚居住,自己則甘願開車往返基隆上班,甚至飯菜隔了一兩天,她也怕浪費,一定嗑完。
陳雅琳在基隆找到樂活,八十坪的大房子全都是新的,但她迷戀的不是豪宅,而是喜歡親友相聚營造出的溫馨氛圍,「我其實是很宅的人,放假時喜歡待在家裡,姊妹朋友來訪才會往山區、北海岸踏青。」不談瘦身、美容、購物逛街,她喜歡往基隆郊區跑,有時候到荖寮坑古道爬山,或是開個車到瑞芳鼻頭角附近吃個道地「台味」的海鮮,冬天時,在基隆找個溫泉泡湯就是最大的享受。
為了家庭犧牲夢想
二十七歲才踏入新聞圈
陳雅琳的人生抉擇自小就跟家庭、與母親有關,就連買房子都是。輔大心理系曾訪談研究過陳雅琳選擇跑政治新聞,為社會底層民眾發聲乃至重要的社會公共議題追蹤,選擇走這條路,與陳雅琳兒時家庭貧窮、學業榮譽被剝奪有關。
「我出身貧窮家庭,但進入了小學,上天好像給了我一份禮物,擅長美術畫畫,學業成績很好,經常參加作文、演講比賽,但我記得,有一次老師把我的獎狀送給家長會長的小孩,那一張代表榮譽的獎狀,就這樣在我眼前被剝奪了。」陳雅琳回憶,「我不曾回家告訴媽媽任何一件在學校不愉快的事,因為她就是弱勢媽媽,非但沒能力幫忙,還可能讓她更擔心、自責。」
當年在媽媽期望之下,陳雅琳放棄就讀台南女中,初中畢業就決定報考公費的台南師專,未來當老師能有穩定收入生活。「我大哥在高中新生報到那天,沒有進入教室,他在校門口站了一整天,回家後,他跟媽媽說『家裡沒錢,不念了,我去做工。』」陳雅琳說,這種家庭狀況,我怎麼能不順著媽媽的期望呢?
念師專的時候正逢黨外運動蓬勃期間,陳雅琳對於學校老師所說的「禁書」卻充滿許多「為什麼」,當時的她,將這些疑問放在心底,暗自決定總有一天要找出真相。師專畢業後,陳雅琳在新北市三重光榮國小任教的七年期間,拿到了文化大學新聞系學士與碩士學位,達到師專公費生需服務教職的年限後,陳雅琳決定實踐理想,報考自由時報。
聽媽媽的話 買下人生第一間房
進入新聞圈就有優異表現的陳雅琳,很快的就被TVBS加薪挖角,但是平時新聞工作忙碌的她,對金錢理財更是沒輒,媽媽為了要讓她把錢存下來,告訴她「妳一定要買房」。陳雅琳回憶,「當時只知道跟著媽媽到內湖的一個接待中心,什麼權狀坪數、自備款、貸款啊!我幾乎都沒搞懂,兩年後交屋,利率很高,竟然每個月要繳六萬元貸款。」
「當時我壓根沒發現,買在房價歷史高點!三十多坪就要一千多萬元,才隔沒幾年,同事買了同一棟社區,竟然足足便宜了幾百萬元。」陳雅琳聽媽媽的話,傻傻的繳貸款,雖然每個月可支配的現金變少,卻多存到了一棟房子,對從小苦過來的她而言,幾乎沒有什麼克服不了。
尤其,前幾年家裡有債務問題,加上自己的房貸,陳雅琳負債將近一千萬元,「大概是因為欠缺金錢觀,所以對這樣的數字,不會感到沈重或恐懼,反正慢慢還就對了。」陳雅琳說,從小看到癱瘓的父親,為了生命搏鬥,沒隔幾年他就走了,她明白「人要好好過每一天,因為你不知明天自己還在不在。」
把握當下活得快樂
隨時可以退休當畫家去
對生命很淡然的陳雅琳,理財觀念也很平實,她不認為人一定要追求錢滾錢,用財富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相對地,只要當下活得快樂,對工作全力以赴,自然就能找到價值感。對未來的規畫,陳雅琳很隨性地說,「把握當下,隨時都可以退休,我的人生沒有計畫表。」從小有美術天分的她,透露以後想圓畫家夢想,最好能住在高雄一間有海景的房子創作。
而現在,陳雅琳才剛換跑道接下壹電視新聞部總編輯,做出有故事、有深度的報導仍是她的最愛。此時,在窗邊靜靜思考的她告訴我們,基隆的青山綠水很漂亮,「將來有機會,就會把這間房子買下來。」
現職:壹電視新聞台總編輯、壹電視一八○○晚間新聞、十點新聞主播
經歷:自由時報政治記者、TVBS新聞部政治記者、主持人、製作人、編輯主任、編審、三立電視新聞部主播、主持人、製作人、總編輯製播代表作:《福爾摩沙事件簿‧陳雅琳報告》、《台灣亮起來》、《愛無國界‧吳哥不哭》
著作:《希望回來了:最大的苦難,最美的重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好房網HouseFun》雜誌2016年11月號http://goo.gl/fYKKVi】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