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過勞死也不辭職? 為何日本正職員工就是不肯丟辭呈

接著我的疑問是,那為什麼這些人不辭職,而是選擇死亡。

圖文/鏡週刊

我發現日本的上班族辭職之後,很難再找到另一份全職的工作。在日本要轉職非常困難,我們的勞動力流動性非常低。日本企業過去的傳統是終身僱用制,只要受雇就保證你做到退休為止。這樣的僱用方式提供了經濟的穩定,也提供了就業安定,創造了廣大的日本中產階級。但這同時也形成了一個完全停滯的勞動市場,因為根本沒有人會轉換工作。

然而,1990年代的日本企業為了要跟上全球化的腳步,為了提高生產力跟競爭力,開始用低薪的非典型勞動者來取代費用高昂的終身僱用制度,用臨時工、契約工來減少付出的員工福利,並且降低就業穩定度。

日本所面對的問題就在於,日本想要轉型成為美國式的勞動市場,讓人們自由且頻繁的轉換工作,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是日本的勞動力流動性幾乎停滯。因此,日本勞工辭去原本的全職工作,無法找到類似或更好的工作機會,反而變成臨時工或契約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還記得在影片《過勞自殺》開頭受訪的工程師嗎?他叫中原將太。我訪問時有問他,為什麼不辭職?他還年輕,也有知識跟技術,我以為像他這樣的勞工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容易。但他跟我說,如果他辭掉這份正職工作,之後就只能找到兼職工作,連帶的會影響他未來的生活。

這不禁讓我好奇,到底成為臨時工或所謂的「非典型勞動者」是多可怕的事情。在尋找這題答案的過程,最後我彙整成為影片《網咖難民》。針對這個部份,我想要特別提出兩點跟大家分享:

首先,日本的正職員工跟非典型勞動者的薪資有著極大的差距,即使他們的工作內容一模一樣。正職員工的薪資會隨著年資而增長,但是非典型勞動者的薪資很快就會停滯不前。非典型勞動者做到45歲的時候,他的薪水是正職員工的一半甚至更少。這樣的薪資差距使得非典型勞動者的貧窮變成常態,有些人甚至因此無法支付公寓的房租,只好住在網咖裡面。根據統計,非典型勞動者當中,30%男性跟50%女性的薪資都低於日本政府所設定的貧窮線(年收入112萬日圓/1萬4300美元/30萬台幣)。

再來,非典型勞動者很難租賃房屋。這是因為日本的房東都會要求租客要是有穩定工作的正職員工,甚至很多會要求提供受雇證明。

消除正職員工與非典型勞動者的薪資鴻溝是很重要的功課,但一般社會大眾也應該要看見,我們的社會制度是不公平的,自動排除了那些沒有正職工作的人。

我想要特別提出來的是,這些非典型勞動者當中,有超過七成的人是女性。雖然我們日本的平等就業法在1986年開始施行,日本的女性在職場上仍然必須面對低薪、沒有升遷機會或是各種短期臨時的工作。即使女性勞工有幸獲得一份正職工作,通常女性勞工的職涯也是非常的坎坷,除了男女同工不同酬之外,還有隱形的天花板讓女性很難進入管理階層。

過去在終身僱用制的狀態之下,許多女性離開職場成為家庭主婦,是因為丈夫的收入足夠生活而且穩定。但是越來越多的男性在職場上也變成了非典型勞動者,而且勞工的薪資普遍越來越低。因此女性也不得不開始工作來支持家庭的生活開銷。但女性的就業狀況及收入一直以來都很受限,工作也非常不穩定。

更糟糕的是,投入職場的母親並沒有足夠的托育設施來支持她們的工作。直到今年4月為止,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仍然有超過2萬6000名孩童沒有適當的托育機構承接。這對非典型勞動的女性來說更是困難,因為日本政府會優先提供托育資源給具有正職工作的女性。

我針對女性勞動議題另外拍了一部影片,很可惜今天沒辦法放給大家看,但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直接上網看

要阻止過勞死並不是只有縮短工時,或是逼員工提早離開辦公室而已。這是要重新檢視我們容忍過勞死的意識形態、文化跟社會制度。我們要一起努力創造一個尊重不同勞動型態,並且保護所有勞工權益的社會。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樣的狀態,就只會有更多人繼續忍受過勞,只因為擔心會失去自己的飯碗。

我們也要找到勞動市場的平衡點,讓那些因為工作多到做不完而過勞死的人,跟沒有工作而無法生存的人,都能夠有適當、穩定的工作及生活。要找到平衡點,就要先了解這些勞動議題之間的關聯性在哪裡。

勞動是生活的重要基石,不論你的背景為何,我們都需要工作才能生存,也以此達到自我的實現與成就。

現在的商業環境充滿各種競爭:自動化、人工智慧、勞務外包,要保住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困難。在這個非典型勞動越來越普遍的時代,我希望影片中這些工人的故事能夠讓大家了解,保護自己的職場權益很重要,也有責任要守護我們現有的勞動條件。

我要再次感謝主辦單位讓我有機會放映我的影片,我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不論國籍,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

再一次感謝台灣的夥伴,願意花時間了解日本勞工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謝謝。

本文譯者現為社團法人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長。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灣步日本過勞後塵?】電通員工過勞自殺 公司只被罰50萬日圓
一例一休火上加油 勞動部長林美珠幹話語錄
【鏡相人間】孤獨又過勞的每一天 陸客團司機陳俊男的日常
【鏡相人間】孤獨又過勞的每一天 陸客團司機陳俊男的日常之一

關鍵字: 鏡週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證交所:上市6檔明起暫停融資融券交易 5家恢復

證交所:上市6檔明起暫停融資融券交易 5家恢復

證交所今(21)日公告6檔上市公司淨值低於票面,明(22)起暫停融資融券,另有5檔上市公司因每股淨值已回復至票面以上,恢復融資融券。

2024-11-21 16:12

華航明年復飛關島、奧克蘭 看票價仍能維持高檔

華航明年復飛關島、奧克蘭 看票價仍能維持高檔

華航(2610)今日舉行法說會,經營團隊指出,明年客機新航點將復飛關島、紐西蘭北島的奧克蘭,貨機則會在明年2月開啟加拿大多倫多包機;針對票價,預期明年票價仍能維持相對高檔,但會有一點下滑。

2024-11-21 16:11

抽中拼賺逾8萬!LINE Pay上市申購下周起跑 一張要50.8萬

抽中拼賺逾8萬!LINE Pay上市申購下周起跑 一張要50.8萬

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7722)配合上市前公開承銷,公告將於下周一(25日)起展開3天申購期,每股申購價格高達508元,也就是參與抽籤一張要價50.8萬元,此次公開承銷張數1748張,每戶申購1張,11月29日抽籤,新股定12月5日掛牌。

2024-11-21 15:43

快訊/5張7-8月千萬發票沒人領 嘉義停車100元中大獎

快訊/5張7-8月千萬發票沒人領 嘉義停車100元中大獎

今年9-10月統一發票即將在下周一(25日)開獎,不過財政部統計7-8月統一發票兌領情況發現,還有5張千萬元特別獎沒有人來領,有人在嘉義嘟嘟房花100元停車就幸運中大獎。若加上4張200萬元特獎與4張100萬元雲端發票獎待領,共13名幸運兒還沒現身,財政部呼籲明年1月6日前要領走,以免和財神爺擦身而過。

2024-11-21 10:30

下市可能性再增! 美超微收那斯達克發函「未遵守上市規則」

下市可能性再增! 美超微收那斯達克發函「未遵守上市規則」

根據外媒報導,對於看好美超微的多頭來說,現在的局面是一個毀滅性的發展,美超微要求額外時間提交必要財務報表的請求已被拒絕,可能導致美超微從交易所下市。根據最新消息,美超微電腦已經收到了納斯達克交易所的一封正式信函,信中稱該公司「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5250(C)(1) 」。

2024-11-21 11:17

你有領到? 人力銀行:千萬勞工今年平均年薪80.2萬元

你有領到? 人力銀行:千萬勞工今年平均年薪80.2萬元

你有領到嗎?104人力銀行公布《2024-2025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今年千萬勞工平均年薪為80.2萬元,其中以半導體業103.5萬元最多,若以職務來看,則以類比IC設計工程師平均年薪176.2萬元最高。

2024-11-21 11:06

輝達發財報股價跌!陸行之:投資人被餵毒 憂台積電拖下水

輝達發財報股價跌!陸行之:投資人被餵毒 憂台積電拖下水

在NVIDIA發布財報後,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發文表示,NVIDIA盤後小跌,盤後表現比上季度好,不過分析師胃口越來越大,公司越來越難為了,他也憂心半導體業整體何時會和AI熱潮脫鉤,脫鉤後是否會拖台積電下水。

2024-11-21 10:01

年終獎金掀牌!企業預期1.12個月 金融業1.88個月13連霸

年終獎金掀牌!企業預期1.12個月 金融業1.88個月13連霸

2024年接近尾聲,大多數員工都相當關心今年可以領到多少年終獎金,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有99.5%企業預期會發年終,平均發放1.12個月,與去年相比約略增1.2天薪資;其中,以金融業1.88個月居冠、住宿餐飲業0.69個月最低。

2024-11-21 10:35

華航65周年交出亮麗成績單 董座謝世謙:明年展望「樂觀」

華航65周年交出亮麗成績單 董座謝世謙:明年展望「樂觀」

華航(2610)今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謝世謙表示,今年前3季獲利達103.7億元,剛好在公司65周年慶,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65年周年慶是個轉捩點,以往談到展望都是說「審慎樂觀」,但對於明年市場預估,謝世謙直接說是「樂觀」。

2024-11-21 15:03

新青安10月受理、撥貸雙雙跌破5千戶 4行庫放款低於300件

新青安10月受理、撥貸雙雙跌破5千戶 4行庫放款低於300件

財政部國庫署今(21)日公告10月底新版青年安心成家放款情形,在抑制房市的策略下,出現受理、撥貸各僅達4599戶與4682戶,雙雙跌破5千戶,其中兆豐銀、彰銀、一銀、華銀等4家銀行不論受理或撥貸皆不到300戶,行庫審慎「挑案」,假性需求也因此退散。

2024-11-21 13:4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