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今周刊
中國招生、師資外移,台灣的大學教育面臨空前險境。本刊進行獨家調查,50位大學校長「會診」高教危機,他們共同心聲是:高教困境並非只有外患、更有內憂;而《大學法》相關法令與教育部的重重限制,更綑綁了大學改革求活的彈性。
6月《今周刊》針對全台大學校長進行「高等教育改革調查」,從高中生出走原因、政府相關法令鬆綁,再到產學交流的徹底落實等,一一提問,找出解方。
在50份回覆意見中,有7成校長同意:「近來高中生出走成為話題,與台灣的大學教育或研究環境改進太慢、趕不上世界其他大學進步的速度有關。」
現況一:退場速度太慢 造就殭屍大學
校方求解:與其坐等淘汰 不如堅守基樁以創新求突圍
根據高教工會依人口比率變化趨勢的試算,2028年以前,大學數量必須要比現在少40所,每年至少該退場3到4所學校才能解決問題。但現在的退場速度,卻在財團、立委、校方董事會等層層角力下趨近於零,慢慢演變成所謂的「殭屍大學」。
現況二:教育部《大學法》相關法令管太多
校方求解:國立大學法人化、開放多元入學方式留才
不只是對《大學法》不滿,高達9成2的受訪校長認為,教育部對大學的監理也應鬆綁,除了招生之外,包括學費調整、系所增刪等,都該給予大學更多自主彈性。
現況三:對私大採公大方式管教 無法完全放手
校方求解:回歸市場機制 私大學費自主調整
「不只國立大學,私立大學的學費也要自主化,」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與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南北呼應。在全球,美國私立大學徹底落實學費自主調整,與台灣相似面臨少子化的日本也循此路而行。
現況四:產學交流皆得利 法令卻防弊大於興利
校方求解:讓教授能留職停薪、擔任負責人
本次調查中,有9成的校長贊成教授可以留職停薪,自行創業且擔任企業負責人。
採訪過程中,發現歷經各界喊出「105大線」的這3年,許多問題依然未解,不免有「狗吠火車」的感嘆,但不少大學校長仍急切地說:「還是要把問題點出來。」畢竟台灣的高教危機不只有外患、更有深沉的內憂!(閱讀全文…)
本文為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25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預見台灣2050年》台灣人不生、大學不退場,9年後學校系所少三分之一!
退場亂象》 企業圈地、教育部放任
讀一所名牌大學,到底有什麼好?
赴陸讀書好嗎?政大教授:知識在中國沒靈魂
這11所大學超強 擠進QS世界大學前500排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