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陽能廠商走出困境,業界齊喊產業轉型。(圖/記者姚惠茹攝)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2018國際能源週落幕,吸引上萬名國內外專業買主前來採購洽談,振奮太陽能產業近期低迷的市況,儘管矽晶圓報價仍持續走跌,國內太陽能廠商也在這次盛會中,紛紛提出解困之法,齊喊產業轉型,為太陽能廠前景找尋新的出路。
台灣太陽能產業在2004年左右曾經達到高峰,當時市值一度高達3000億元,直到大陸廠商急起直追,以至於台灣太陽能產業陷入困境,甚至被稱為「慘業」,不過去年太陽能產業全球裝置量達到100GW,粗估產值達新台幣5兆元,並且年年都在成長當中,可見並非產業問題。
舉例來說,台灣太陽能產業過去以太陽能電池為主,太陽能系統1W價格1.5美元,電池價格卻僅10美分,電池佔供應鏈比重僅約6%,台廠除了目標市場規模小,還面臨大陸廠商擴產,市場面臨供過於求的衝擊。
不過,全球都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綠色能源將取代傳統化石燃料與核能,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根據國際能總署(IEA)預測,2022年前全球再生能源發電裝置量將高達43%,並且預估全球2030年的再生能源投資金額將上看16.5兆美元。
乘著這波趨勢,國內太陽能廠商也紛紛提出解困之法,齊喊產業轉型,並在今年國際能源週看出國內太陽能廠紛紛將營運重心轉向下游模組與系統,像是綠能科技就展出近年力推的輕量化太陽能模組,可應用於人行步道、棚架、隔音牆與電動機車充電站。
另外,元晶則是展出適合台灣氣候的太陽能模組,元晶指出,這類模組產品兼具耐高溫、高溼氣、抗鹽害與抗強風等特性。
展望明年市況,研調機構指出,新日光、昱晶、昇陽科三合一公司將在10月1日正式合併為聯合再生能源公司,加上元晶在台灣屏東擴廠,今年4月剛成立的台灣太陽能模組製造公司(TSMMC)也加入戰局,市場變化值得關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