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仍一直試圖干預英格蘭銀行的決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父母無論他們的孩子有多大,都很難放棄對他們的控制權,而孩子則是傾向擺脫這些限制,這種對立似乎全世界都在發生,而這兩個立場相反的關係,也是CNBC用以描述政府與中央銀行間的關係。
一國的政府通常傾向於實現短期目標,尤其在選舉時,這樣有利於吸納選票;不過一國的中央銀行則往往關注著經濟的長期目標,並且以超然獨立的姿態肩負起國家的貨幣決策。不過政治常常取代這種獨立性。
20年前,英國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擔任財政大臣期間賦予了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獨立的地位。此舉在當時受到多數人的讚揚與歡呼。不過至今英國政府仍一直試圖干預英格蘭銀行的決策,英格蘭銀行這20年來似乎一直是走在鋼索上。
這個趨勢也不僅限於英國,有無數政府都曾試圖干預這個領域,而世界各國的央行也無不努力抵禦政治對他們的侵略,美國聯準會(Fed)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今年7月,美國總統川普對Fed提高聯邦利率的決策甚感不滿,並持續指責Fed「瘋了」、「精神錯亂(loco)」、「荒謬」和「太作怪」,直指Fed是「他最大的威脅」(my biggest threat),最後甚至表示自己「也許」後悔提名鮑威爾(Jerome Powell)作為新任聯準會主席。
▲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利率決策甚感不滿。(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上個月,川普繼續大肆抨擊聯準會的利率決策,他指責聯準會提高利率的決定導致市場急劇下滑。不過事實上,川普並非第一個試圖影響聯準會利率決策的美國總統,聯準會前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就曾要求他「不要在大選前升息」。
另一個例子則發生在印度,最近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就與印度央行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 RBI)間產生摩擦,一度傳出RBI總裁巴特爾(Urjit Patel)欲辭職抗議。RBI副總裁表示,破壞央行的獨立性可能會導致「潛在的災難性後果」。
今年6月,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任命自己的女婿當財政部長,內閣名單一出爐後土耳其里拉匯率狂瀉。而俄羅斯、奈及利亞、南非及阿根廷等國家也都發生過類似的案例。
CNBC認為,將央行的控制權交給政府是一件愚蠢的事。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人們愈來愈關注央行的政策及其對消費者的影響,使得央行也欲加難以逃避政府的質疑與干預。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