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台灣囝仔南向投資,不僅賺到錢坐穩產業龍頭,更是貢獻當地農業科技,被馬國總理封為「大馬拿督」,這個人就是全宇生技董事長彭士豪,近日受台灣證交所邀請,返台參加「新南向投資契機暨業績發表會」,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作為新南向台商的借鏡。
▲全宇生技董事長彭士豪。(圖/記者黃克翔攝)
2017年全年營收超過新台幣22億元的全宇生技,穩居馬來西亞生物複合肥料的龍頭廠商,不過董事長彭士豪其實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彭士豪回憶著說,父親彭聖青早年從新竹關西客家莊北上打拚創業,做過營造、木材等生意,1996年彭聖青赴馬來西亞設廠木材加工,單一供貨給中華紙漿,隔年彭士豪退伍加入,接著遇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木材滯銷,就把工廠收起來。
1999年決定在馬來西亞創業,選擇的就是行業要夠大,還可以進行重複銷售的產業,學電機工程出身的彭士豪說,那個時候台灣人有兩個光環,一是電子科技,二就是農業,但電子業汰換太快,很簡單的想著,不管生活好與壞都要吃,並看著馬來西亞10大首富中,超過3位是農業起家,就決定要做農業最需要的肥料。
▲全宇生技董事長彭士豪研發出「微生物複合肥料」。(圖/鏡週刊)
「活」的肥料 結合微生物技術打下一片天
從完全不懂的門外漢,切入農業肥料市場,彭士豪其實是靠著自學農業書籍,看到中研院院士楊秋忠出版的《土壤與肥料》,書裡闡述微生物的神奇應用,不過自己調查市售肥料版圖,都是化學、有機、微生物三大類,因此就想著全部混合,因為肥料就好像植物的食物,但是如果做的是一般的肥料,似乎也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彭士豪分享,肥料就好像植物的食物,但是如果做的是一般的肥料,似乎也沒有任何競爭優勢,所以就想著要把肥料智能化、功能化,最後研發出「肥料兼具農藥」的微生物複合肥料,有點像是油電混合動力車的感覺,有引擎有馬達還有油表,因此剛開始在馬來西亞做微生物複合肥料,就像是把不同的功能放到肥料裡面,變成能夠改善土壤又能夠強化作物提高產量,甚至預防病蟲害。
彭士豪指出,全宇生技的肥料是活的,因為微生物複合肥料含有內生真菌,能附在油棕的根系上,使會讓樹根腐爛的病害真菌無法入侵,且對人體無害,另一方面,農民發現使用這個肥料就能減少買農藥的錢,作物產量還比一般化學複合肥料多1到1.2倍,效益高下立判。
▲彭士豪(右)拿著台灣黑金剛蓮霧和鳳梨釋迦,找上當時擔任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蒂(左)。(圖/彭士豪提供)
成功的人找方法 連馬哈迪都驚豔的蓮霧
創業之初總是篳路藍縷,彭士豪分享,當初也是困難重重,好不容易克服技術問題,拿著新產品去推廣的時候,馬來西亞專業單位一看到是台灣人,就問台灣有油棕嗎?沒有油棕,請不要浪費我的時間,因此彭士豪改變做法,先小農開始合作,從鄉村去包圍城市,等到小農做出成效,再去找大型專業機構合作。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彭士豪說為了推廣產品,聽聞當時的總理馬哈迪下鄉,就開車橫跨半個馬來西亞,特別把台灣的鳳梨釋迦、黑金剛蓮霧,放在馬哈蒂的餐桌上,因為有別於馬國瘦小的水果,成功吸引馬哈迪的注意,彭士豪立刻衝上前介紹,這2顆水果可以賣新台幣950元,讓馬哈迪為之驚艷。
彭士豪提到,其實當時馬哈迪對於農業不太認同,他覺得馬來西亞要進步就是要工業化,但是彭士豪讓他知道,若能用農業科技精進品質,讓產量增加,農民也能賺很多錢,從此之後,一改馬哈迪對農業的印象。
▲彭士豪貢獻農技被封大馬拿督,圖為拿督座車的標誌。(圖/鏡週刊)
制定肥料法 貢獻農技被封「大馬拿督」
彭世豪說,不僅馬哈迪認識我,也認識政府農業高層,還給100英畝地做田間試驗,從此全宇生技打開知名度,並在2009年,因為協助馬來西亞農業技術升級,獲得只有對國家有傑出貢獻才能受封的「拿督」終身榮譽身份,更是當時台灣人在馬來西亞受封中最年輕的一位。
研發工作持續不斷,後來彭士豪找來曾在聯合國農糧署工作過的埃及裔微生物量化專家,並在2010年培植出短時間、低成本的高濃度菌液,降低5到8成的成本,2013年,全宇生技研發出低溫融解肥料技術,可以讓怕高溫的微生物存活,時至今日,全宇生技已經成為專業微生物開發應用整合公司,並以自有品牌「Real Strong大壯」銷往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國,成為馬來西亞「微生物複合肥料」的龍頭廠商。
同時,彭士豪主導的全宇生技,手上握有400多種獨家益菌株,並獲得馬國總理納吉,以及科技部部長委任為大馬綠色農業科技顧問,幫忙制定肥料法,成為馬國官方唯一的民營企業顧問,客戶囊括政府機關和大財團,全都指定要用全宇的生物複合肥料。
相關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