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嚴凱泰病逝 陳莉蓮扛得住最難接班?

圖/商業周刊提供(僅限雜誌使用)

▲年僅54歲的嚴凱泰因病過世,這個代表台灣的自有品牌夢如何務實的走下去,是接班人最急迫難題。(圖/商業周刊/攝影翁挺耀)

文/黃靖萱

嚴凱泰,憂愁的走了。

2年半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嚴凱泰發現得了癌症,中間一度好轉,瘦了一大圈的他也出來趴趴走,要大家放心,不論車展、裕隆籃球隊出賽,都能看到他身影,他總會開玩笑對記者說,「我還活得好好的,沒死。」但後來癌症復發轉移,12月3日傍晚,他不敵病魔過世,也象徵台灣汽車產業一個時代的結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遺孀冠夫姓
強化家族接班正當性

這個龐大卻搖晃的台灣唯一自有品牌汽車集團,將開往何處?

裕隆集團在第一時間發布,將由嚴凱泰妻子嚴陳莉蓮接任董事長。她第一次在公開文件中冠上了夫姓,強化她接下嚴家棒子的正當性,除了家族傳承,還有讓中國合作方認可的意味。

丈夫過世前
她含淚求助前副閣揆

她一直很會照顧嚴凱泰及身邊的主管,細心打理人際關係,之前雖擔任裕隆車、中華車董事,但未管理事業,直到去年裕隆股東會,嚴凱泰開始安排她見習。在丈夫過世幾天前,陳莉蓮帶著兩個小孩去見了前行政院副院長、裕隆最高顧問林信義,抱著他落淚,希望他能繼續幫忙裕隆。

畢竟她面對的,不只是台灣國產車的頹勢難以挽回。今年進口車市占已逼近5成,而裕隆日產銷售五年來衰退24%;更重要的,還有累計百億元虧損的納智捷,該何去何從。

陳莉蓮的處境,遠比婆婆吳舜文及嚴凱泰當年接班時更難。

在裕隆創辦人嚴慶齡過世時,吳舜文還有她幫先生建立起的黨政人脈,讓裕隆在台灣及中國都有一定影響力及資源支持,能順利登陸對岸發展。

嚴凱泰接班時,雖因連虧3年而背上敗家封號,但他在1996年打造出1個月銷售近萬輛的豪華房車Cefiro(掛日產品牌),被媒體改封「少主中興」。只是,好景到了2003年,日產拿回裕隆在中國與東風的合資權力,失去主導地位的他決定重啟自有品牌,在2009年發表納智捷(Luxgen)。

「我總不能每次都跟人家借飛機、大炮去打,打下來的又不是我的地盤,」嚴凱泰重現母親吳舜文當年開發「飛羚」的豪情萬丈,對媒體說,今天要進攻全世界的戰場,必須要有自己的武器。

有人羨慕,他含著金湯匙出生,但他的出生是為了裕隆的接班,沒有選擇,他說「接班是never ending job(永無止盡的工作)。」有人嘲諷,政府保護多年,台灣仍不算有自主汽車工業,裕隆要負最大責任。他則說,「我的生命是和納智捷畫上等號的。」

但如今,納智捷卻成為他生前最放不下心的孩子,也是陳莉蓮接棒後最難的挑戰。相較嚴凱泰接班時,雖然高階主管走了10多位,但還有母親撐著局面;而如今,陳莉蓮掌握關係企業與家族的裕隆持股逾ˋ成,背後還有裕隆集團副執行長陳國榮及林信義穩定江山。

背後兩人守品牌江山
能「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嗎

陳國榮在1982年就進入裕隆工程中心。嚴凱泰回國後,他曾寫萬言書痛陳裕隆的問題,自此成為嚴的心腹,更是當年Cefiro最大功臣。

「他一直是幫嚴凱泰圓夢的人,站在第一線幫嚴凱泰執行各種想法,」一位裕隆高層說,尤其是納智捷,全由陳國榮一手主導。在裕隆另一位老臣徐善可退休後,決策的5人小組變4人,汽車領域也由陳國榮和林信義兩人做主。

未來,也會由陳國榮繼續實質帶領裕隆。但,「陳國榮一直太樂觀,樂觀的背後是需要一個部隊非常務實的執行,否則再好的策略沒能執行成功,也等於零,」一位汽車領域專家提醒。

14歲就獨自出國念書,嚴凱泰一直是孤獨的,他的心很軟,這個性卻讓他陷入危機。裕隆高層分析,嚴凱泰人好、厚道,但因此容易賞罰不分。而且他好面子,不愛聽批評,慢慢的,員工也變得報喜不報憂,包括納智捷,即使已累計虧損逾百億元,他也仍只看到機會大於風險。

「我在管理從來都不是用罵的,連對女兒都很客氣的拜託她,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處理事情都用罵的,」嚴凱泰曾說,他後來不得不修正,「不能再做爛好人,開始要有規範。」所以他雖大力割除了由徐善可主導的創投事業及其他虧損轉投資,卻遲遲無法斬斷母親的、台灣的、自己的品牌夢。

「嚴凱泰一直認為納智捷是他的生命,只是現在他的生命 (先)結束了,唉!」一位裕隆高層口氣盡是不捨,但只能選擇面對殘酷現況,「接下來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只是不會那麼快。」而如此一來,裕隆集團將會重回到幫日產作嫁的局面。

這是一個台灣汽車之王的時代結束,卻不希望是台灣汽車自有品牌的句點。

【更多報導】
↘ 陸客將大量來台?別只想賺機會財!台灣正陷入「收入陷阱」,我們該改掉的錯誤觀念

↘ 南部薪水低,還加班吃到飽!台大畢業10多年資歷的主管,月薪4萬,居然大家搶著要

↘ 安慰喪親的朋友,好難?除了「你要保重」...諮商心理師:說「這一句」就夠了

↘ 靠直播賺錢,卻連Excel也不會!他用「手機直播」賣藝術品,辦公室從10坪小套房變300坪倉庫

↘ 只有晚餐不吃白飯!50歲大嬸靠這樣吃「花椰菜飯」,兩個半月減掉7.1 公斤

關鍵字: 商業周刊嚴凱泰裕隆陳莉蓮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中國特定鋼品、啤酒反傾銷調查 經濟部認定:國內產業遭損害

中國特定鋼品、啤酒反傾銷調查 經濟部認定:國內產業遭損害

經濟部今(28)日召開貿易救濟審議會,就「中鋼(2002)及中龍鋼鐵(2048)申請對自中國產製進口特定熱軋扁軋鋼品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案」以及「台灣釀酒商協會申請對自中國產製進口啤酒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案」產業損害初步調查結果進行審議,2案均認定有合理跡象顯示國內產業遭受實質損害。

2025-04-28 17:00

38.8萬股民注意 新光金股東會紀念品送「斜背兩用加底帆布袋」

38.8萬股民注意 新光金股東會紀念品送「斜背兩用加底帆布袋」

38.8萬名新光金(2887)股東注意!新光金今(28)日正式公告股東會紀念品是「斜背兩用加底帆布袋」。

2025-04-28 16:32

快訊/52萬股民注意 台新金股東會紀念品送「精緻密封調味罐」

快訊/52萬股民注意 台新金股東會紀念品送「精緻密封調味罐」

52萬台新金(2887)股東注意!台新金今(28)日正式公告股東會紀念品是「精緻密封調味罐」。

2025-04-28 15:42

美國關稅衝擊貨櫃三雄不悲觀 關稅解決後貨量是否衝高看需求與售價

美國關稅衝擊貨櫃三雄不悲觀 關稅解決後貨量是否衝高看需求與售價

台北市輪船公會今(28)日召開會員大會,對於眼前面對的美國關稅衝擊,貨櫃三雄都表示屬於短期問題,中長期來看不悲觀。陽明總經理白崑榮指出會是供應鏈的移轉,貨物需求則是持續在成長;至於關稅問題解決後市場貨量是否衝高,萬海總經理謝福隆表示,主要看市場終端需求與商品售價,對此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表示認同。

2025-04-28 16:53

3月景氣燈號減3分 國發會:留意關稅對國內景氣影響

3月景氣燈號減3分 國發會:留意關稅對國內景氣影響

國發會今(28)日公布3月景氣概況,3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4分,月減3分,燈號續呈黃紅燈。其中,加班工時雖因提前拉貨而增加1分,轉為黃紅燈,但受國際關稅政策及產能競爭影響,銷售面及股價指數轉為黃紅燈,製造業信心指標則轉呈黃藍燈,各減少1分;領先指標轉為下滑,同時指標續呈上升,顯示當前國內景氣延續成長態勢,但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2025-04-28 16:35

川普關稅戰 陽明:貨量不可能被美國製造取代

川普關稅戰 陽明:貨量不可能被美國製造取代

川普關稅戰影響海運市場,陽明海運(2609)總經理白崑榮指出,美國一年從亞洲進口約2300萬TEU貨量,這些貨量不可能被美國製造取代,除非美國經濟狀況惡化造成購買力下降,不然貨品未來繼續出貨機率大,長期來看也沒有那麼悲觀,畢竟全世界貿易、生產分工還是存在。

2025-04-28 16:05

萬海曝近洋線運費年增4成 美國線貨載不理想但「貨還是會出口」

萬海曝近洋線運費年增4成 美國線貨載不理想但「貨還是會出口」

川普關稅戰對全球海運造成影響,萬海航運(2615)總經理謝福隆表示,美國線貨載都有受影響,但近洋線的狀況還是很好,前4月運費年增3-4成;以出貨狀況來看,客製化家具、工具機、低單價的電商這3類受到的影響比較小,終端需求還是有,所以貨還是會出口,目前沒有搶艙的狀況,但可能也會發生一些急單的現象。

2025-04-28 15:20

3檔主動式ETF搶市 台股震盪中競推10元發行價

3檔主動式ETF搶市 台股震盪中競推10元發行價

台北股市加權指數今(28)日收復2萬點大關,以20034.41點作收,法人認為,台股基本面強勁,後市個股仍有表現機會,3檔主動式ETF近期以10元發行價先後開募,有望位居績效成敗的關鍵。

2025-04-28 15:09

台股2萬點站不穩!蔡明彰拋美國公債4考驗 壓力測試6月底見真章

台股2萬點站不穩!蔡明彰拋美國公債4考驗 壓力測試6月底見真章

台股反彈回到2萬點大關,惟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指出,美國公債壓力測試6月底才會見真章,美國如何借新還舊、要求中國大陸、日本主要美國公債投資買更多美國公債,或是發行更長期美國公債都是考驗。

2025-04-28 11:46

快訊/貨櫃船公司美國線推5/1漲價 因貨量減又遇中國五一長假難實現

快訊/貨櫃船公司美國線推5/1漲價 因貨量減又遇中國五一長假難實現

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貨櫃船公司因目前美國線運價已在成本價上下,加上本月底美國線長約即將到期,因此逆勢推出5月1日漲價辦法,美西線要從每大箱(40呎櫃)1700-1800美元提高到2500美元,但因遇到中國五一長假,加上美國線整體貨量少了約五成,估計很難實現,即使硬漲上去也是曇花一現。

2025-04-28 13:0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