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特殊應用,隆達可望受惠(圖/業者提供)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儘管今年LED產業受到終端需求不佳影響,但是根據TrendForce LED研究(LEDinside)觀察,雖然2019年整體產業仍有供過於求的風險,不過像是小間距LED顯示屏、Mini LED背光、UV-C LED、車用照明與高光效LED照明等特殊應用仍前景看好,有望帶動需求增溫。
2018年LED產業受到終端需求不佳影響,加上中美貿易戰的衝擊,導致客戶端減少庫存水位,全年需求呈現急凍,所幸G20後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原本預計在2019年1月1日開始加徵的關稅也暫緩三個月,對LED產業而言,未來可能面臨25%或10%的關稅差異,這將會改變廠商採購計畫及遷廠決策,後續美中雙方動態不明,將使原定決策時間推延,業內觀望氣氛與市場的不確定性,恐抑制需求面的表現。
LEDinside指出,雖然2019年整體產業仍有供過於求的風險,不過像是小間距LED顯示屏、Mini LED背光、UV-C LED、車用照明與高光效LED照明等特殊應用仍前景看好,有望帶動需求增溫。
其中像是小間距LED顯示屏,就是隨著LED顯示屏在租賃市場、零售百貨、會議室等市場的需求增加,2018年小間距LED顯示屏的產值年成長高達31%,根據LEDinside觀察,相較於其他應用,LED顯示屏的利潤較為可觀,而點間距微縮也持續帶來更多新應用場景,此外,LED晶片的價格走跌,使得LED顯示屏在商業用途的性價比超越其他替代技術,因此許多LCD面板廠商以及商用顯示器品牌廠商對於發展小間距LED顯示屏躍躍欲試,LEDinside認為,能夠在小間距LED顯示屏領域取得一定市占的廠商,如晶電、三安、華燦、億光、國星、宏齊、晶台等將會受惠,配套的驅動IC廠商如聚積科技、集創北方等也會受益。
再來是Mini LED背光,主要應用在液晶顯示器上,搭配直下式區域背光技術,可以增添液晶顯示器的對比與亮度,並提供消費者在OLED以外的另一個選擇,以採用Mini LED背光的27吋桌上型電競顯示器為例,LED用量在4,000~12,000顆左右,加上採用多區域的背光獨立控制,將有助於提高對比度,帶給玩家更好的視覺體驗,然而,現階段由於技術成本偏高,因此僅能應用在高階機種,若未來Mini LED的成本以及巨量轉移的工藝能夠獲得突破性發展,Mini LED背光技術有望廣泛應用至各種顯示器當中,將有效提振LED產業的晶片需求,預期在背光領域深耕許久,或是有面板資源背景的廠商,如晶電、隆達、光鋐、榮創、瑞豐等將會率先反映Mini LED背光商機。
接著是UV-C LED應用市場,主要包括三大成長動能,像是靜止水殺菌、表面殺菌與流動水殺菌,其中靜止水殺菌與表面殺菌應用,像是空氣淨化、家電等對時間要求不高,但由於該類應用都是導入消費性家電產品,因此對於產品性價比的要求相當的高,導致UV-C LED短期內無法大量普及,至於流動水殺菌應用需要快速殺菌,而且對產品功率要求較高,因此UV-C LED功率規格須高於40-50mW,LEDinside認為,現階段UV-C LED最大挑戰仍是技術與效率有待提升,但這類技術障礙在未來都有機會逐漸克服,然而,UV-C LED屬於小眾市場,且技術需要長時間積累,因此僅少數廠商如首爾半導體、LG Innotek、青島杰生、光鋐、研晶、光寶、億光、Violumas等將受惠。
至於車用LED,隨著LED降價以及功能性增加,車用LED照明的產值和滲透率持續成長,2018年車用LED產值年增達15%,其中,頭燈及車用面板需求量上升迅速,然而,由於車用前裝市場對於LED廠商的要求較高,再加上越來越多汽車廠商希望將感測元件與車燈整合,因此目前車用前裝市場仍由歐司朗、日亞化、Lumileds等少數廠商寡占,其餘的LED廠商主要還是從後裝與改裝市場切入,或是切入內飾燈、尾燈等門檻相對較低且LED滲透率較高的應用。
最後則是高光效LED照明,由於各國針對節能環保的法規要求日益嚴峻,LED照明逐漸追求更高光效的產品,除了美國的DLC規範對於照明產品的光效要求逐年提高之外,歐盟也正在擬定新的能源標準草案(Ecodesign Working Plan 2020),要求照明產品的光效至少須達到85lm/W,雖然草案目前還在意見徵求階段,但已逐漸引起LED廠商對於高光效LED的重視,在此趨勢下,有專利保護,而且能夠取得高光效技術領先的一線LED大廠如日亞化、CREE、Lumileds、歐司朗、億光與首爾半導體等將直接受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