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消費者目前經常使用的前五大品牌為「LINE Pay」、「街口支付」、「Apple Pay」、「Google Pay」與「台灣Pay。(圖/翻攝自Apple 官網)
記者邱倢芯/綜合報導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最新釋出的報告顯示,台灣消費者對支付工具的使用偏好已經產生板塊遷移的現象,雖然信用卡付款仍然是最多數人使用的付費方式,但2019年己經有27.2%的消費者,願意優先選擇行動支付,相較2017年成長11.2%。
另外,根據調查,2019年上半年台灣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認知度高達96.6%;各年齡層用戶的比例皆成長,26歲至35歲用戶成長幅度最高(14.7%)、曾於國內使用過的比例也最高(75.5%)。
而在台灣的行動支付市場近期也開始產生了兩個有趣的發展趨勢,那就是「用戶品牌忠誠度」與「通路自有品牌崛起」;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台灣用戶已逐漸養成品牌忠誠度,業者須持續刺激用戶的使用頻率,包括加強優惠方案、安全性、通路等。
同時,許多銷售通路開始推出「自有品牌」的行動支付服務,產生瓜分主流業者用戶的現象。2018年自有品牌的滲透率約為5.1%,至2019上半年的滲透率則成長至14.4%,包括悠遊卡(5%)、統一超商(3.8%)、全家超商(3.4%)與拍付國際(2.2%)等自有品牌。胡自立指出,銷售通路自有品牌的優勢在於新鮮感與會員制高回饋誘因,但是在未來1~2年想要擁有更多用戶,關鍵發展方向在於「跨通路的會員整合」服務。
除此之外,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消費者目前經常使用的前五大品牌為「LINE Pay」、「街口支付」、「Apple Pay」、「Google Pay」與「台灣Pay」。MIC認為,行動支付品牌在台灣擴散程度與支付技術息息相關,許多國際品牌採用「NFC感應式」,消費者手機NFC支援率已近70%,但是「掃碼式」技術具有方便觸及更多小型商家的優勢,「掃碼式」使用度(87.5%)相較於「NFC感應式」(60.2%)高出許多。針對扣款綁定方式,選擇金融卡與帳戶的用戶比例,2019年為53.3%,較去年成長14.8%,僅次於信用卡(73.4%)。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