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進出口都衰退! 市值6千億企業大打碎鏈對策

圖/商業周刊提供

▲當全球供應鏈因保護主義變得破碎,台達電副總裁蔡榮騰、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等6位企業家,認為應變之道是做出非你不可的價值。(圖/商業周刊/攝影駱裕隆)

文/林洧楨、楊少強

台灣的經濟數字變好了嗎?下一步,台商該怎麼走?

今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成長率數字達到2.91%,是亞洲四小龍之冠。

然而,若細分主計總處的數字可知,GDP主要由民間消費、政府消費、資本形成(投資)、淨出口(出口減進口)四大項目組成。第三季台灣整體商品出口金額,其實是衰退,但因為商品進口衰退幅度更大,兩者相減後,使淨出口反逆勢成長,對台灣第三季GDP產生正面助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代表,台灣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冠絕四小龍,不是轉單效應導致出口大增,而是因為進口大減。

在所有的數字中,只有「資通與視聽產品」及「電子零組件」,有受到轉單效應而出口大增,其餘都是衰退。

台商,還有一場硬仗要打,但,仗該怎麼打?

11月7日,商周與渣打銀行合辦的《贏戰碎鏈時代》論壇中,包含台達電副總裁蔡榮騰、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中菲行資深顧問林天送、新漢董事長林茂昌、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這群企業市值超過六千億元的廠商,分享他們的做法。

路徑一》續留中國
但小心陸企危機下的反撲

中國正強化國進民退政策,意指中國國營企業將入場取代民營企業的角色。

全球第三大工具機集團、友嘉總裁朱志洋不認為,中國會因為國家干預,市場經濟因此失靈。他說,中國企業的狼性與應變力非常強,對國進民退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他說,過去民營企業應用很多政府官員的關係,所以不強;但現在,他們知道政府關係不能用了,對策是要把自己身體、企業弄好,這反而成為「台灣企業要注意的危機」。

台達電副總裁蔡榮騰則建議,台商若仍要搶進,中國「下沉」市場是一大機會點。

下沉市場,是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市場,中國三、四線城市雖然月收入不到人民幣5千元,但普遍無房貸壓力,可支配所得比不輸一線城市。蔡榮騰認為,只要抓住居民務實購物需求的特性,就很有機會挖到小金礦。

根據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符銘財的細算,中國已經占全球經濟成長貢獻度的3分之1,對台商而言:「你怎麼可能放棄中國這樣一個市場?」

全球出貨量最大的伺服器機殼廠—勤誠興業,中國產能貢獻8成營收,去年即便經歷貿易戰,但淨利卻創歷史新高。

路徑二》留在台灣
調體質、攻客製,到處黃金

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說,一場戰爭,反而讓她看到「到處有黃金」。

她說,其實勤誠是家「只有工業1.5」的落後機殼廠,今年淨利大爆發,靠的就是管理財。4年前,她導入的精實管理是關鍵,此外,她經由重新檢視生產流程,發現過去36年砸下70億元,委外製作模具的結果,反而讓自己沒了核心模具能力,因此開始投資上海的模具中心,建立模具資料庫,把最難的東西化繁為簡,再透過數據彙整,做出差異化、客製化的服務。她說:「客戶要的東西,我們昨天就想好,有點寵壞客人。」

調好內部體質聽來很尋常,但「我們這樣投資最少,如果(一開始就)用最貴的機械手,(我們反而會)死得最快。」陳美琪說。

這些鋪陳,都是基本功。

另一家從工業電腦跨入智能系統的新漢,董事長林茂昌想做開放標準的工業4.0智慧控制系統,這能讓多達4、50種機械設備可以被串聯在一起,不須經營系統商,買家自己就能按照自己需求規畫設計,或調整自家工廠的工業4.0生態體系。

但為此,林茂昌犧牲每年EPS(每股盈餘)一半的淨利,投入研發,耗時3年多,「我說如果不是Co-founder(共同創辦人)的話,我這個CEO很早就被換掉了。」

然而,這個「剛進入收割期」的產品,已帶動新漢今年上半年淨利較去年成長近一倍。

路徑三》分散布局全球
小廠無法設廠,也能設據點

保護主義興起,供應鏈也變得破碎,台商不能只有中國,還必須發展其他市場,「未來布局分散」是一大趨勢。

然而,資源有限的小台商要如何挑戰全球市場?何春盛建議要先看哪個市場最大、最重要,不是選一個簡單的市場就好,就算沒能力設廠,也要設服務據點,貼近客戶才能了解需求,否則,「在雲端上做決策大部分都會失敗。」

何春盛說,要躋身全球前三大市場,必須有「仰攻」的策略,就像研華搶進美國時,發現台商搶不到當地一流人才,就會先找台灣留學生,再花時間培訓。

以上3條路,有資源的可以都做。但在場台商都有共識:若要做,就得深入做非你不可的事,才可能打贏戰爭。

【更多報導】

60歲「被失業」,應該存夠錢,為何要擔心家計?被刻意掩蓋的中年失業真相

零負利率時代真的來了!領薪水的你一定要認清:活愈久,錢被偷走愈多

一個故事告訴你》找朋友買東西最大好處:不是「便宜」,是拿到「買得起的好東西」

55年老公司,把膠水變年營收146億生意!南寶小白膠,黏住Nike、Adidas的4經營秘密

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都跟它有關!避開2種最常見的「環境毒素」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70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商業周刊GDP台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124萬股民嗨翻!00878配0.51元創新高 年化報酬率9%

快訊/124萬股民嗨翻!00878配0.51元創新高 年化報酬率9%

124萬股民注意!國泰永續高息ETF(00878)第2季配息公告,預計每股配發0.51元再創新高,換算年化報酬率可衝破9%,預計5月16日最後買進日、5月17日除息。

2024-04-30 14:38

快訊/統一發票小確幸! 今年3-12月期加開500元雲端發票專屬獎30萬組

快訊/統一發票小確幸! 今年3-12月期加開500元雲端發票專屬獎30萬組

財政部賦稅署表示,今年3-12月期各期統一發票開出特別獎1組、特獎1組,頭獎至六獎各3組;雲端發票專屬獎100萬元獎30組、2,000元獎1萬6,000組、800元獎10萬組及500元獎195萬組。

2024-04-30 14:14

友達第一季虧損35.3億元 每股淨損0.46元

友達第一季虧損35.3億元 每股淨損0.46元

面板大廠友達(2409)今日舉行法說會,並公佈2024年第一季合併財務報表。第一季合併營業額為594.8億元,季減6.1%,年增16.2%。2024年第一季歸屬母公司業主之淨損為35.3億元,基本每股損失則為新台幣0.46元。

2024-04-30 13:59

2023畢業生平均月薪3.5萬元 多數人卻只領3.1萬元

2023畢業生平均月薪3.5萬元 多數人卻只領3.1萬元

勞動部今(30)日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結果,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平均為3.3萬元,研究所則平均為4.9萬元;薪資中位數為3.1萬元,其中大專中位數為3萬元,研究所中位數則為4.7萬元。

2024-04-30 13:20

日圓160底線確定! 野村證券:日本政府本周會再出手阻貶

日圓160底線確定! 野村證券:日本政府本周會再出手阻貶

日圓匯價穿破160大關後快速拉回至155附近表現,《彭博社》引用野村證券分析,周一日圓走勢較可能是干預的結果,本周可能再度干預以提振日圓。

2024-04-30 13:10

台積電衝上802元 市值收復20兆

台積電衝上802元 市值收復20兆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新技術受市場期待,雖然傳出中科廠用地延至年底交地,但今(30)日股價持續上衝,開盤1小時股價站回800元,近11點最高漲7元至802元,漲幅0.88%,市值收復20兆元大關。

2024-04-30 11:00

元太庫存難消化!美系外資重砍目標價至200元 股價跌逾2%

元太庫存難消化!美系外資重砍目標價至200元 股價跌逾2%

有鑑於電子紙龍頭元太(8069)面臨庫存去化挑戰,美系外資今最新報告下修公司評等,由「加碼」降至中立,目標價同步由280元下修至200元,今、明年獲利預估下修幅各為11%、7%,受此影響,元太今(30)日上午盤皆在平盤之下表現,盤中股價跌逾2.7%,最低來到214元。

2024-04-30 11:29

特斯拉股價狂飆 空頭5天慘軋爆1790億

特斯拉股價狂飆 空頭5天慘軋爆1790億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赴中訪問,與中國總理李強接觸後取得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進入中國市場許可,公司股價跳公飆漲逾15%,空方遭軋爆,損失金額高達55億美元(約台幣1790億元)。

2024-04-30 10:16

台積電獨秀出事了! 台股列「窄基指數」影響美系外資期貨交易

台積電獨秀出事了! 台股列「窄基指數」影響美系外資期貨交易

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長期獨領風騷,金管會今(30)日證實台股因此確定打入「窄基指數」,最快7月底美系外資無法投資台指期商品。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美系投資人占我國期貨交易比重僅0.7%,低於1%,料影響有限。

2024-04-30 18:15

台航首季EPS0.81元、年增138% 二手船船價十年新高考慮多賣兩艘

台航首季EPS0.81元、年增138% 二手船船價十年新高考慮多賣兩艘

台航公司113年第一季營收新台幣10.3億元,較去年增加0.92億元(成長9.8%),營業毛利新台幣4.4億元,較去年增加1.3億元(成長43%),本期稅後淨利約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億元,年增138.24%,EPS0.81元,今年4艘新船交船將可拉高營收獲利。

2024-04-30 17:59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