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財務自由?新手常犯「6大理財迷思」 大票人搞錯順序:一領錢就投資

▲儲蓄,理財,利潤,定存,投資,股市,匯市,股票。(圖/pixabay)

▲應該先理財後投資。(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踏入投資理財的領域前,時常會有一些錯誤迷思,導致後續投資失利,或是做錯選擇,自由工作者「G理小姐&山姆先生」日前就點出了新手常犯的「6大理財迷思」,像是錯把投資理財當成同一回事、有錢才需要理財、複利是最偉大的力量等,然而這些全都大錯特錯,因此唯有適時的調整步調,才能讓自己慢慢學習,建立出相對正確的觀念。

G理小姐&山姆先生在IG「ms.g__mr.s」上發文表示,新手常會因為「6大理財迷思」而步上錯誤的路途,有些人會因為覺得自己很忙、沒錢、學不會理財而不願嘗試,也會有人覺得理財不會變有錢,因此只願意投資,但其實這都不是正確的心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第一個錯誤迷思是「投資理財是相同的事」,雖然大多會將「投資理財」順口一起說,但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且應該是先理財而後投資,理財是管理好自己的錢,接著才會分配一部分的錢來投資;第二是「有錢才需要理財」,理財可說是人生的一大課題,「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因此絕對不是有錢人才需要理財。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6大理財迷思,趕快一起來解一解:​ ​ 1. 投資理財是相同的事​ 2. 有錢才需要理財​ 3. 搞錯使用錢的順序​ 4. 收入高不代表越快財務自由​ 5. 複利是最偉大又正向的力量​ 6. 緊急預備金不存沒關係​ ​ 以上 6觀念都大錯特錯​ ​ -​ ​ 某天G理問了山姆:​ 「從月光族蛻變的過程你是否感覺到辛苦、累、甚至有想放棄的念頭嗎?」​ ​ 山姆很認真地回覆:​ 「一開始真的很痛苦,原本錢有多少就花,看到想買的就買,完全沒有克制金錢的概念!​ 但是想買的都並不是必需品,只是為了滿足慾望而已!​ ​ 之後開始慢慢改變,買東西前問過自己這真的是必需品嗎?還是只是想要而已?​ 這種時候剛開始真的天人交戰,但是一定要撐過這段時間!​ 撐過之後真的會很謝謝自己沒有衝動性消費!」​ ​ 結論:​ 不管你現在在理財的哪個階段,你有行動都比正在旁邊講講的人強!​ 剛開始改變會很辛苦!辛苦一陣子也不要辛苦一輩子!​ ​ ​ 趕快在下方跟 G理&山姆分享你們最常聽到哪些理財謬論呢?~~~~​ -​ 另外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可以分享到自己story讓觀眾也讚好你的分享不吝嗇按愛心收藏或者分享唷!​ -​ ▕ ​ 哪裡可以找到我們?▕​ ▪️IG追蹤: @ms.g__mr.s ​ ▫️FB粉專:Ms.Gloria & Mr.Sam投資理財​ ▪️部落格:https://msgmrsinvest.com​ -​ #G理小姐 #山姆先生 #投資理財 #G理學理財​ #投資 #理財 #自我成長 #個人品牌 #自媒體 #投資新手 #理財觀念 #理財規劃 #情侶理財 #兩性理財 #兩性投資 #情侶投資​ -​ #理財迷思 #存錢 #先理財後投資 #先存後花 #複利 #財務自由 #被動收入 #緊急預備金 #衝動性消費 #理財謬論

G理小姐&山姆先生|投資理財(@ms.g__mr.s)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第三是「搞錯使用錢的順序」,領取收入後,應該要先存再花,存完後,如有剩下的錢才能拿去使用,而最忌諱的就是,一拿到錢就去買自己「想要而非需要」的東西;第四是「收入高代表越快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指「被動收入大於生活必需的開銷」,因此如果收入高卻不理財,錢還是會不見,就算收入高,也可能只是支出更多而已。

第五是「複利是最偉大又正向的力量」,雖然複利可以讓財富變巨大,但同樣也會讓負債變大,就連通貨膨脹也會,因此應該做好資產配置在3%起上的工具上,否則可能會讓錢越來越少;第六是「緊急預備金不存沒關係」,緊急預備金可說是金字塔的地基,如果準備越穩健,萬一遭逢意外,才越能保護自己的理財計畫,不動用到原本的投資。

因此,G理小姐&山姆先生表示,投資理財往往都需要慢慢的學習,才能讓自己真正的蛻變,而在過程中或許也會發現,從自己的一些書籍、記帳、計畫中,都已漸漸與以往不那麼相同。

關鍵字: 理財投資理財迷思G理小姐&山姆先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散戶平均每日賠1.8億!虧損5原因曝光 關鍵在「心態」:感覺賺錢以為高收益

散戶平均每日賠1.8億!虧損5原因曝光 關鍵在「心態」:感覺賺錢以為高收益

現今社會中,如果只單單仰賴薪水,其實很難存到錢,因此適當的理財、投資就變得格外重要。許多人剛踏入投資這塊領域後,會因「5大原因」虧損,以台股來說,散戶平均每日都會賠給法人新台幣1億7800萬元,獨立理財顧問米克先生(Mick)日前就提到,「討論技術」是目前的主流,不過個人「心態」則是投資成敗的關鍵。

2020-07-13 17:43

「實際利率」怎麼算?簡單1公式避免吃大虧 理財顧問再曝2神工具一鍵就算出

「實際利率」怎麼算?簡單1公式避免吃大虧 理財顧問再曝2神工具一鍵就算出

投資理財可說是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然而許多人卻因不夠了解,導致明明已經吃虧了,卻還以為自己撿到便宜。獨立理財顧問米克先生(Mick)先前表示,搞懂怎麼計算「實際利率」是非常重要的,學會以後,才不用每次都靠運氣理財,更不必任人宰割。

2020-07-13 16:58

掌握442存錢法!簡易3步驟「在家就能賺」 關韶文再推2銀行:50次免費轉帳

掌握442存錢法!簡易3步驟「在家就能賺」 關韶文再推2銀行:50次免費轉帳

人稱小資達人的「關韶文」日前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與來賓焦凡凡共同拍攝影片,分享了自己存錢的好方法。關韶文在片中指出,「發財不怕繞遠路」,雖然步驟可能有些繁瑣,但卻能讓小資族賺到一些好康,掌握簡單的「轉存」、「442存錢法」等方式,就可以讓自己的錢慢慢往上累積。

2020-07-11 09:55

川普關稅變數難消 投信老董:台股17306點有撐但宜「現金為王」

川普關稅變數難消 投信老董:台股17306點有撐但宜「現金為王」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宛如「川劇變臉」,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今(14)日表示,台股短線賣壓宣洩告一段落,1萬7306低點將有撐,惟川普宣布關稅暫緩90天,其間期間恐怕仍存在變數仍在,短線指數力拚重回2萬點大關,對台美股市看法皆保守,現階段建議「現金為王」。

2025-04-14 15:56

台積電Q1獲利有望大增54% 外媒示警川普關稅政策成隱憂

台積電Q1獲利有望大增54% 外媒示警川普關稅政策成隱憂

台積電預計在本月17日宣布今年第一季的獲利大幅增長54%,但同時可能對美國前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所帶來的風險提出警示。

2025-04-14 15:10

製造業回流美國 法人看好電力基建需求發展

製造業回流美國 法人看好電力基建需求發展

川普關稅戰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新光美國電力基建ETF(009805)經理人劉恆誌表示,電力是美國實體經濟的硬需求,隨世界各國響應川普政策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後,美國整體用電需求還會走高,電力企業資本支出增幅有望繼續向上攀升,包括從上游發電增加儲能技術、開發先進水冷技術、中游輸電的變壓器汰舊換新、AI電力系統升級,到下游配電的電線管路地下化,到智慧電網全面即時系統建置等,預估2026年美國電力基建資本支出將上看6兆。

2025-04-14 15:14

富爸爸去年送子女共480萬 誤解贈與稅規定慘噴47.2萬

富爸爸去年送子女共480萬 誤解贈與稅規定慘噴47.2萬

《贈與稅》沒搞懂,資產規劃傷荷包。台北國稅局今(14)日指出,一個富爸爸誤解《贈與稅》244萬元免稅額規定,在去年各送1子1女240萬元、合計480萬元且未申報,今年遭國稅局連補帶罰47.2萬元。

2025-04-14 14:24

台積電900元得而復失反挫24元至865 台股小跌15點收19513

台積電900元得而復失反挫24元至865 台股小跌15點收19513

台股今(14日)開高走低,加權指數終場下跌15.68點,以19513.09點作收,跌幅0.08%,成交量4614.8億元。

2025-04-14 13:36

半導體業挫咧等 外媒爆美國商務部啟動232條款調查關稅

半導體業挫咧等 外媒爆美國商務部啟動232條款調查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對半導體業加徵稅負的警報還沒解除,外媒報導,川普政府將啟動新一波半導體新關稅調查,將對亞洲國家和全球科技業帶來深遠影響。

2025-04-14 13:09

關稅爆「停產」風波 郭明錤:沒說中國所有iPhone組裝產線停線

關稅爆「停產」風波 郭明錤:沒說中國所有iPhone組裝產線停線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今(14)日再次針對iPhone在中國組裝銷往美國停產事件發文,郭強調「我沒有說中國所有iPhone組裝產線停線」,而是位在中國且專門組裝iPhone美國機型的產線停線,更不是指iPhone零組件產線停線。

2025-04-14 12:4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