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加密藝術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文/洪寶山

儘管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在1.6~1.7%的警戒區,並且有挑戰2%的可能,但聯準會鐵了心要救失業率,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立場,儘管華爾街投行預期最快明年底升息,可聯準會堅定不移。

當然這對股市是好事,不過第一季那斯達克的科技巨頭大幅拉回,因為擔心拜登解決了疫情後,將騰出手來處理科技巨頭的反壟斷,所以科技股第一季是虧錢效應。

類馬斯克旋風 NFT藝術快速走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這些科技巨頭企業主也沒閒著,尤其是喜歡引導時尚潮流與話題的馬斯克,自從在推特發文關注狗狗幣與比特幣之後,二月下旬馬斯克的女友,藝名Grmies的加拿大音樂人Claire Boucher在短短二十分鐘網上拍賣中,拍出《WarNymph》專輯中的十首歌,這些NFT(不可替代代幣)形式的歌曲共拍得近六百萬美元。

後來,前沿藝術家Beeple創作的JPG圖片檔《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這張圖是Beeple將五千張日常畫作拼接在一起的圖片,該作品的NFT通過佳士得拍賣行以6900萬美元天價賣出,一舉成為全球第三富有的在世藝術家。

在市場游資太多、股市沒行情、美債殖利率攀升,正所謂「亂世買黃金,盛世買古董」,使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NFT藝術快速走紅。

推特第一則發文 天價拍出掀風潮

推特的聯合創始人Jack Dorsey把推特第一則發文,以NFT形式拍賣,得標價291.5835.47美元,驚呆了股民,為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添了把火。於是美股掀起一波NFT交易熱潮,使得投資者紛紛湧向NFT概念股,冀望搭上類似當初比特幣問世後的投機狂潮。

什麼是NFT(不可替代代幣)?代幣的概念很簡單,相信去過遊樂場的人都可以理解,那麼什麼叫做不可替代代幣呢?要理解NFT,首先要理解什麼叫同質化(Fungible Token)。

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鈔票,儘管每張一千元紙鈔上的編號都不同,但它們都是由央行發行,都擁有同樣的購買力,也可以自由交換成不同面值大小的等值鈔票。

在數字貨幣領域也是類似,在同一個時間點,每一枚比特幣所能代表的市值也是相同的,同時比特幣也可以分割成0.5或0.01個比特幣,比特幣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換,這些就是可替代代幣的特徵。而NFT則相反,代表完全獨特且唯一,並且不能分割,彼此之間不能自由交換。

大哥大號碼值錢 就是NFT概念

相信五十歲以上的人,應該都經歷過早期大哥大手機的年代,當時的手機號碼是能夠賣錢的,這就是NFT概念;年輕一輩的,對於玩手遊時所購入的虛擬寶物,也是NFT概念。

NBA可以說是最大擁抱NFT的公司,去年NBA與CryptoKitties的創造者Dapper Labs合作,通過NBA Top Shot發佈了NBA主題數位收藏卡NFT。在發售後二十小時中,超過三.四萬人購買了這些收藏卡,交易額超過4670萬美元。其中一張印有拉布朗.詹姆斯的卡片以20.8萬美元售出。

不可思議吧,但對於普通購買者來說,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購買NFT藝術,不過,如果用早期的棒球明星卡來解釋,可能就容易理解NFT交易是基於炒作,但藝術收藏本身就是不理性、不可預測的,也無法用邏輯來解釋。

在網路世代成年以後掀起的NFT藝術熱潮,也象徵著Z世代年輕人藝術鑑賞方式的改變,他們習慣購買線上遊戲的虛擬寶物、投資比特幣,現在藝術鑑賞方面,他們願意購買虛擬藝術品,放在網路空間用於收藏或是拿來炫耀,再或者可以用於投機,將其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下一個買家。

NFT創造稀缺性 實現了收藏價值

對於傳統的藝術收藏家來說,覺得這聽起來有些瘋狂,但本質上NFT掀起一波顛覆數位產品交易的革命,NFT創造了稀缺性,實現了收藏價值,這和人們高價購買畢卡索真品或是高價炒喬丹鞋沒有太大區別,說穿了,就是聯準會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貨幣流動性,錢太多在作祟,而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不過是另一個新的金錢遊戲的泡沫開始。

當然我們可以認為,泡沫早晚會破滅,但在泡沫破滅前,NFT藝術必然還將經歷高潮,這在飽受質疑的比特幣和炒鞋領域都已經應驗過。這個泡沫能持續多久,取決於市場流動性。

因為部分買家購買NFT的主要驅動力就是投機,一旦流動性枯竭,這場「誰是最後一隻傻瓜」的遊戲也會隨之停止,然後周而復始。然而不同於NFT藝術收藏者,對於NFT股票投資者而言,只有時間才能證明是否會獲得豐厚回報。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07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嘉義CoWoS廠挖到遺跡暫時停工 南科管理局:影響不大

台積電嘉義CoWoS廠挖到遺跡暫時停工 南科管理局:影響不大

台積電在嘉義科學園區目前規劃興建的兩座CoWoS先進封裝廠中但日前疑似挖到遺址,因此第一座廠暫時停工,南科管理局也證實,並表示,目前完工目標時程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2024-06-17 14:27

最低工資要討論了!6/26開會 商總許舒博盼先解決缺工問題

最低工資要討論了!6/26開會 商總許舒博盼先解決缺工問題

勞動部預計將在Q3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議,擬定首次最低工資數額,本月26日將展開首次最低工資審議會暨諮詢會聯席會議,由勞動部幕僚工作報告目前經濟狀況;對此,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認為,與其調高最低工資,應該要先解決缺工問題。

2024-06-17 15:48

快訊/鴻海攻上「郭台銘退休價」 收最高200元

快訊/鴻海攻上「郭台銘退休價」 收最高200元

鴻海(2317)受惠AI、蘋果表現看俏雙重題材助攻,今(17)日持續攻高,終場收最高200元「創辦人郭台銘退休目標價」正式達陣,公司市值2.77兆元同創新高。

2024-06-17 13:55

康友案施景彬、江明南各遭判2年半 勤業眾信:研議上訴還清白

康友案施景彬、江明南各遭判2年半 勤業眾信:研議上訴還清白

台北地方法院今(17)日針對康友-KY相關26名被告做出判決,全數列為有罪,其中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施景彬、江明南各遭2年6個月,惟全案可以上訴。勤業隨後發出3大聲明,除表達對此案感到遺憾以外,並表示兩位會計師將研議上訴,盼司法終能還其清白。

2024-06-17 15:48

台新金靠私募娶新光金? 專家:牴觸金控公司法

台新金靠私募娶新光金? 專家:牴觸金控公司法

外傳台新金(2887)評估以私募方式,參股新光金(2888)子公司新光人壽案件,為「新新併」做訂婚準備,不過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秉寬指出,目前金控公司法的規定,「金控不能隨便併購,也不能以私募方式併購其他金控的子公司。」相關說法與現行規範明顯牴觸。

2024-06-17 14:30

張國煒喊話「超車兩家」 星宇盤中漲逾7%

張國煒喊話「超車兩家」 星宇盤中漲逾7%

星宇航空(2646)上周五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張國煒看好公司未來獲利能力,力拚3年內要打消累虧百億元,更喊出今年獲利要賺「2位數的億」、10年內獲利率應該可以跟長榮航(2618)、華航(2610)相比,激勵今(17)日股價大漲,盤中強漲逾7%。

2024-06-17 10:31

台股連5天刷新高!4高息ETF規模破兆助攻 00919績效稱王

台股連5天刷新高!4高息ETF規模破兆助攻 00919績效稱王

台股頻創新高,今(17)日開盤1小時漲逾62點寫22567.34點新紀錄,為連續5個交易日創高,而深受投資人喜愛的台股ETF規模也創新高來到2.25兆,其中台股高息ETF更是成長快速,今年來規模則是增加6417.17億,占所有台股ETF規模增加逾八成,4強ETF合計規模已衝破兆元,顯示出台灣人愛高息ETF的熱度持續增加。

2024-06-17 10:57

英特爾IFS虧損遭投資人怒告 陸行之:被蘋果、輝達併購才有望翻身

英特爾IFS虧損遭投資人怒告 陸行之:被蘋果、輝達併購才有望翻身

英特爾(Intel)旗下半導體代工事業虧損擴大,一家名為Levi & Korsinsky的律師事務所質疑該公司今年第1季財報不實,並涉嫌隱暱製造部門虧損,發動大規模集體訴訟行動,呼籲受害股民在7月2日前完成求償登記,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日發文表示,如果英特爾無法在2025年量產出貨20A/18A,然後公司又出來說manufacturing ready跟mass production差很遠,Pat的CEO位子將岌岌可危,到時候英特爾給蘋果或NVIDIA來併購管理可能會比較有機會翻身

2024-06-17 10:34

「黃仁勳會加你LINE?」 謝金河:長投ETF絕對比錢交詐騙好

「黃仁勳會加你LINE?」 謝金河:長投ETF絕對比錢交詐騙好

社群媒體詐騙頻傳,不少名人都曾遭假帳號冒用姓名、照片,創建股票、投資社團,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以「黃仁勳會和你加Line?詐騙的教戰守則」為題撰文,指出近期有婦人誤信「假謝金河」,遭騙1200萬元,讓他心如刀割,並強調自己沒有任何LINE群組、社團等,痛斥臉書不受理檢舉詐騙,為了賺錢已經喪失理智。

2024-06-17 10:06

3項新保險改革7月啟動 實支實付新保單10/1上路

3項新保險改革7月啟動 實支實付新保單10/1上路

3大保單改革新制即將在7月1日啟動,包含分紅保單強化分紅揭露、失能險界定更明確,以及旅平險新費率上路。原實支實付醫療險正本理賠、落實損害填補原則的機制在產、壽險公會爭取緩衝期之下,實支實付正本理賠新款保單估要到10月1日才會上路。

2024-06-17 09:5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