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因應珍愛藻礁公投,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今(12)日將進行環差審查,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這個案子不只是環評案更是重要的公投案,經過科學評估,顯示大潭水下礁石最多僅分佈到水深18公尺的海域,推算結構物影響海床面積不到2%,經濟部以此科學證據對專案小組與外界做說明。
依據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預計將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總計離岸1.2公里,環評專案小組今日將首度審查該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經濟部今日召開三接再外推科學評估結果記者會對外說明。
對於再外推方案,經濟部強調,再外推方案雖然讓三接供氣期程延後至2025年中,但能盡力兼顧環境保護與供電穩定;若依公投要求將三接遷離大潭,砍掉重練需再耗至少11年。落差7.5年犧牲的是不單是供電期程,還包括加速減煤、減碳排、減空污的時間與機會。
曾文生指出,台灣中油公司委託數個專家學者團隊針對大潭海域海底地質調查,結果顯示礁體最多只到水深18公尺的海域,由於-18m等深線與離岸遠近不一,測算後最遠離岸約1.7公里的海底即無礁石;而詳細的水下調查則發現潮間帶與海底屬不同生態系統,藻礁公投提案的前提存在事實基礎錯誤。
為釐清外界針對觀塘海象不符建港效益的擔憂,中央大學團隊以觀塘陸域、新竹海上浮標在2010~2020年的氣象資料,模擬推算觀塘港逐時風速與浪高,評估其年平均可操作天數高達341.9天。其實LNG船進出港只需一個多小時,只要有二小時海上風浪低於限制,LNG船就可以進港,因此觀塘港完全具有足夠的優勢和效益。
另外,針對三接再外推方案建港後海岸淤沙的變化,成大水工所團隊模擬了未建港與再外推方案的漲退潮水流,發現三接的棧橋為鏤空設計,兩側海水仍能通過棧橋,就可以持續流向潮間帶藻礁區,而再外推方案讓棧橋內的隔離水道變得更寬,使G1、G2藻礁區附近的海水流速高於未建港的條件,漂沙較不易淤積反而有利藻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