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事件一次看懂!牽連逾百家銀行 境外投資人恐全損「自求多福」

▲▼恆大。(圖/路透)

▲恆大集團爆發債務違約,對中國金融體系帶來衝擊。(圖/路透)

文/陳雅莉

全球金融界密切關注恆大違約後續發展,尤其是中國政府處理態度動見觀瞻。目前中國內部認為恆大事件解決方式是拆解並出售旗下子公司,例如商討出售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部分股份,而地方政府則以維穩優先。

中國恆大集團爆發債務違約,不但使放款單位和部分銀行陷入呆帳陰霾,更對中國金融體系帶來嚴峻挑戰。目前全球金融界正密切關注此事件後續發展,尤其是中國政府處理態度動見觀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堅持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政府目前還不想介入。據悉,中國金融監管單位已告誡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盡快解決公司債務問題,強調必須避免經濟震動。市場關注恆大危機究竟會引發多大的連鎖效應,是否會成為中國的「雷曼事件」。該知情人士認為,應不至於重演雷曼風暴,畢竟中國政府仍控制著銀行。

全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房地產失速飆漲多年,許多銀行把房地產包裝成理財產品,並保證剛性兌付(信託保證投資者本金及收益),引發一窩蜂投資熱潮。許多投資人紛紛解定存,把錢投入理財產品。但其實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是房地產,加上多層嵌套(兩種以上理財產品相互投資),產品結構複雜,資訊揭露不明,所以潛藏高風險。

為整頓金融亂象,中國政府決定出手管制理財產品。2018年,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先後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全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避免發生類似雷曼事件。

本篇特別跨海專訪中國某銀行高管表示,2018年市場風向開始轉變,此兩項規定禁止銀行銷售理財產品,不准剛兌、嵌套和監管套利(規避金融監管而謀取額外利益),以期降低信貸比重。同時要求銀行必須在2020年底限期改善,後來又延至2021年底。今年9月恆大違約未支付8千多萬美元離岸利息及恆大理財產品逾期未能兌付之前,大多數銀行的舊理財產品都幾乎完成改善,也不能推出新理財產品。

知情人士推估,這次恆大出事,應只有表列項資金可能受影響,因為《資管新規》、《辦法》兩項規定發布至今,大多數銀行已著手處理舊理財產品,所以恆大信貸資產轉包裝成理財產品的占比已縮減不少。

2020年底,中國政府嚴控房地產市場,不准銀行綜合授信,嚴禁資金以各種形式繞道進入房地產市場。其中,三道紅線是中國監管部門對房地產業畫出的三道指標,包括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一旦超過就踩到「紅線」,未超過則視為達標。此舉等於也斷了恆大長久以來賴以生存「高周轉」、「高負債」和「高槓桿」的三高模式。

據了解,曾有一家大型電動車廠到某商業銀行辦理綜合授信,提出100億到200億元人民幣計畫。經該銀行調查後,得知車廠打算成立地產公司興建員工宿舍,於是拒絕批准融資。顯見,在中國政府從嚴監管下,銀行不能新增房地產貸款。

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加大

多年來,中國房地產政策仿效香港作法,由地方政府切割地塊,對外公開招標,將土地經營權賣給地產開發商。其結果是,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因土地銷售收入而獲得挹注,可用於發展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中國得以實現GDP高增長。因此,只要地價上漲,地方政府、建商、投資人也會受益,三方皆大歡喜。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國賣地收入達8.4兆人民幣,占全國財政收入18兆元人民幣中的44%,更占地方財政收入84%。地方政府財政長期依賴賣地收入,該問題惡性循環,難以戒斷。除房地產外,中國政府似乎沒有維持經濟成長的其他辦法。

該名高管表示,地方政府官員有升官需求,例如從市長升遷到省長,取決於對GDP增長貢獻度多寡。若要快速提升對GDP增長貢獻度,尋求企業投資興建工廠,還要考量諸多因素,緩不濟急。鋪橋造路、炒房地產,可直接促進GDP增長,有助於地方官員升官。

但地方政府財政吃緊,於是成立地方投資融資平台(即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從銀行或金融市場融資,用以進行與城市化相關的各種開發建設。其中,包括土地一級改造(含徵地、拆遷、安置、補償、整理土地)。土地使用權售出後,開發商將得標金匯入地方政府帳戶,再轉至地方投資融資平台,然後再還款給銀行。過去十餘年,房價一路飆漲,大家都相信投資房地產穩賺不賠。銀行雖有放款上限,但因保證收益,也樂於借貸。

該名高管指出,土地銷售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但隨著恆大債務危機惡化,加上中國監管機構調控房市,料令開發商不願購入更多土地,地方政府財政因土地銷售速度減緩而陷入壓力。

此外,今年6月中國財政部等4個單位發布通知,將超過8兆元人民幣的地方賣地收入全劃轉國家稅務部門徵收,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島與雲南省7地自7月1日起開始試行,2022年1月1日起通行全國。此舉意味著地方政府將失去賣地收入來源的「小金庫」。地方政府一旦失去土地財政的支配權,就會想其他方法獲取經濟利益,未來棚戶區(城鎮危舊住房)改造、強拆房屋的情況恐會越來越多。

銀行提列損失和貸款展延

恆大財務風暴引發國際關注,不只投資人擔心血本無歸,恆大集團主要的貸款銀行面對短期內貸款無法回收的情形,也不得不做出應對。

根據恆大2020年底交給政府部門的信件,恆大負債涉及超過128家銀行和逾121家非銀行機構,包括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廈門銀行、南京銀行,甚至民生銀行是對恆大曝險最大的銀行之一。

不過,多家銀行近來持續與投資人溝通,強調與恆大業務往來,目前有足額的抵質押品,整體風險可控,以安撫投資人。

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行,對恆大的曝險金額並不高,約莫100億元人民幣以下。中國各銀行所持有恆大的貸款,曝險情形在過去一年已經下滑,且多數的貸款餘額都有擔保品或有存單作為保證。因單家金融機構曝險金額不大,整體來看,其風險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仍在可控制範圍內。

不過,為因應恆大財務危機,部分主要往來的銀行已為相關貸款計提損失準備,有些銀行則計畫展延短期貸款的期限,並已停止提供恆大新貸款。這些舉動顯示出中國金融機構正為恆大可能倒閉做準備。

預期未來2、3年內,銀行獲利都將用來打銷呆帳。銀保監會首任主席郭樹清之前南下深圳,也透露了政府處理前提是避免中國發生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但恆大可倒閉沒關係。

P2P與信託公司恐慘虧

在中國融資環境中,銀行借貸利率低、風險低,尤其是國有銀行為主要的貸款機構,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其次是中農工建四大行,加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再者為股份制銀行如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然後是城鎮銀行如南京銀行,放款利率逐漸提高。

恆大因無法再向銀行貸款,只能轉向P2P或信託公司借貸,利率高、風險也高。恆大甚至在2015年成立恆大金服,發行理財產品,成為該集團主要資金來源之一。2018年P2P行業出現倒閉潮,恆大金服也遭受波及,被迫整頓。

2019年,恆大金服改名為恆大財富,並未停止銷售理財產品,反而是對自家員工進行層層攤派銷售任務。而供應商貨款方面,恆大以支票、現金各半支付,現金部分還要求反購恆大財富推出的理財產品,其本質即為房地產。

信託公司的資金主要來自同業拆借,或找自家銀行借款後再對外放貸。此次貸款給恆大的信託公司,勢必虧損慘重,而虧損金額規模有多大,值得密切觀察。

至於外界關注中國政府是否會出手相救恆大?據指出,華夏幸福出事時,因物業集中於環北京地區,平安保險、平安銀行注資,取得華夏幸福股權。一年多後證明是失敗,華夏幸福仍違約,平安保險、平安銀行慘賠800多億元人民幣,股價狂跌。恆大物業遍及全中國,地方政府勢力盤根錯節,沒有一家銀行或地產商敢接手恆大物業,更遑論整體接手可能性。

目前中國內部認為恆大事件解決方式,其一是拆解並出售旗下子公司,例如商討出售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部分股份。而且地方政府以維穩為先,設立恆大建案資金託管帳戶,確保資金用於建案上,竣工後讓購屋者可取得房子,營造工人可領到工資。此外,中國政府已暗示,一旦恆大倒閉,可能會優先考慮國內利益。換句話說,境外投資人全損的機率很高,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本文轉載自《台灣銀行家》。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閱讀《台灣銀行家》雜誌。

關鍵字: 台灣銀行家恆大事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美對中國晶片展開301調查 3檔同步飆漲停

美對中國晶片展開301調查 3檔同步飆漲停

美國宣布擬對中國製造的成熟製程半導體提出「301 調查」,調查範圍包括「碳化矽(SiC)等半導體製造材料的有關行徑、政策及做法,受到此一消息激勵,聯電(2303)、力積電(6770)展開反彈行情,分別勁揚4%、5%,嘉晶(3016)、合晶(6182)、漢磊(3707)等3檔同步亮燈漲停。

2024-12-24 12:21

越跌越買! 6檔台股ETF受益人創新高

越跌越買! 6檔台股ETF受益人創新高

大盤上周大跌2.22%,不過台股ETF投資人熱情不減,趁回檔之際越跌越買,使得台股ETF受益人數再度創高,根據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最新資料顯示,66檔台股ETF受益人最新一周增加37521人,總人數續高來到1025萬8502人,統計今年以來66檔台股ETF受益人總共增加418.7萬人。

2024-12-24 09:30

台股奪2024亞股最佳表現!漲幅飆近3成 韓股成最大輸家

台股奪2024亞股最佳表現!漲幅飆近3成 韓股成最大輸家

全球股市進入2024年封關倒數,在人工智慧(AI)熱潮帶動科技股,及央行放鬆貨幣政策激勵下,亞太股市表現亮眼,根據《CNBC》報導,從今年以來至本周周一(12/23日)最大贏家是台灣,全年漲幅達28.85%,大幅領先排名第2的香港16.83%,至於最大輸家則是韓國,全年跌逾8%。

2024-12-24 12:44

鴻海進軍AR眼鏡市場 台中設產線拚明年Q4量產

鴻海進軍AR眼鏡市場 台中設產線拚明年Q4量產

鴻海科技集團(2317)宣布,將攜手Porotech進軍AR眼鏡市場,憑藉Porotech領先的氮化鎵(GaN)技術,結合鴻海MicroLED晶圓製程,到封裝、光學模組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務,滿足微型顯示晶片以及AR眼鏡生產需求,提供高效能、高亮度、小型化、輕型化AR顯示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全球AR與微型顯示技術的發展。

2024-12-24 10:51

美對成熟製程祭「301」調查 聯電、力積電掀慶祝行情

美對成熟製程祭「301」調查 聯電、力積電掀慶祝行情

根據外媒路透社報導,美國拜登政府周一宣布對中國製造的成熟製程半導體進行貿易調查,這可能會對來自中國的晶片徵收更多關稅,拜登政府官員表示,「301條款」調查於1月20日,也就是下總統川普就職前啟動,並將於1月移交給他的政府完成。

2024-12-24 10:31

鴻海拚收購日產!赴法親找大股東 雷諾汽車:不予置評

鴻海拚收購日產!赴法親找大股東 雷諾汽車:不予置評

中央社19日引述產業人士披露,鴻海正在與日產汽車大股東雷諾洽談釋股意願,並派出曾是日產高層的電動車策略長關潤(Jun Seki)赴法國洽商。日媒指出,雷諾已就此回應。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2024-12-24 11:26

全球搶進!台積電ADR收最高 溢價飆破25%

全球搶進!台積電ADR收最高 溢價飆破25%

台積電(2330)受惠AI題材看俏,在美掛牌存託憑證(ADR)較台股溢價幅度來到25.6%,市場在買不到台積電ADR下轉戰台股,台積電今(24)日盤中上漲15元或近1.4%,最高至1095元,今年以來漲逾84%,有望再戰新高。

2024-12-24 10:08

爽領穩定金流!他花3年存100張0056 今年股息「拿了35萬」

爽領穩定金流!他花3年存100張0056 今年股息「拿了35萬」

台股ETF受投資人追捧,國人更從存股養老轉戰存ETF,其中又以高股息ETF最受寵。有網友表示,從2022年開始存元大高股息(0056),花了約3年時間終於存滿100張。2024年的股息就領了35萬,接下來還會繼續買,「希望2025年底張數會到150張」,話題引發討論。

2024-12-24 12:31

台灣高鐵全年獲利成長無虞 明年春節增班挹注Q1業績

台灣高鐵全年獲利成長無虞 明年春節增班挹注Q1業績

台灣高鐵(2633)的運能、運量持續維持高水平,今年前3季運能年增5%,運量年增8%,營收獲利也持續成長,法人看好全年獲利成長無虞;備戰明年春節連假,台灣高鐵今也宣布將加開368班次列車,可望挹注明年Q1營運表現。

2024-12-24 12:29

集保「境內基金集中清算平台」B2C上線 投信直客基金申購更便利

集保「境內基金集中清算平台」B2C上線 投信直客基金申購更便利

集保結算所「境內基金集中清算平台」即日起擴大推出投信直客投資人(B2C)款項收付服務,提供投資人便利且低成本的申購扣款方式,降低基金交易成本,協助投信業者拓展直客業務。

2024-12-24 10:2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