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是台灣的矽盾,但可能因為中國覬覦,反倒成為雙面刃。(圖/記者高兆麟攝)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在疫情之後,全世界晶片短缺,台積電的重要性更是被凸顯出來,儘管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和矽盾,卻也可能引來中國覬覦,地緣政治風險也因此越來越被重視,而日媒《產經新聞》也針對台海可能出現的危機,以美、日的觀點進行分析,引用美國CIA官員說法,認為確保台積電技術不外流,可以提高台灣地緣政治重要性,但也認為「台灣的國防安全還需要新的擔保」。
根據日媒《產經新聞》報導,集中在台灣的全球最先進半導體製造基地,可能將成為美中衝突的導火線。美國的經濟安保專家們認為,這種危機正在升溫。由於台灣在與高科技競爭力和軍事技術直接相關的半導體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專家擔心,日漸提升其侵台能力的中國,恐將基於此「誘因」而欲將台灣納入其統治範圍。近期因半導體供應短缺,半導體的戰略重要性更進一步提高,台海周邊的地緣政治風險也受到關注。
「2025年1月,擁有全球90%以上先進半導體生產量的台積電,可能遭受網路攻擊引發系統故障,而被迫停產約2個月」,上個月,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保障中心(CNAS)發表了一篇在上述前提下所進行的兵棋推演報告。
台積電代工生產的半導體,廣泛用於從手機到戰鬥機等各類產品上,如果工廠停產,勢必造成大範圍的嚴重損害。
兵推中,包括政府官員和企業高層在內約30人,分別扮演美、中、台政府部門和企業主管的角色,共同應對危機。結果發現,中國將藉機對台灣施壓,使美中對立的風險加劇。
兵推中的「中國」角色將透過採取懲罰性措施,或將台灣公司清除出中國市場,或收購台積電的股份,加強對台施壓。儘管中方會避免採取招致美軍干預的露骨武力手段,卻有可能積極採用軟硬兼施的「灰色地帶策略」,例如扣留台灣船隻、透過社群網站(SNS)操縱輿論。
由於台灣掌握先進半導體製程,提升了其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半導體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保護台灣的「矽盾(矽指的是半導體)」。如同過去的石油進口國,希望能穩定採購原油而重視中東局勢,現在,世界各國也因半導體而重視台灣海峽的穩定。
但是,主持這次兵推的前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官,同時也是CNAS資深研究員的拉塞爾(Martijn Rasser)表示,「台灣的『盾』,現在面臨了變成雙刃劍的風險」。這是因為「台灣的科技能力已成為對中國極具吸引力的目標」。報告稱,中國有可能會在美台之間挑撥離間,採取「包括灰色地帶戰術和常規軍事行動等多方面的嘗試」,從而將台灣拉入其陣營。
中國急於實現半導體國產化的國家戰略,但其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的發展卻遲滯不前。美國拜登政府承襲上屆川普政府,建立了一個限制對中國出口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等技術的國際圍堵網。
由於認識到掌握高科技霸權的半導體產業,可能觸發中國犯台的「冒險主義」,有專家主張,應該也要著手準備「焦土作戰」,在中國犯台時主動破壞台積電的生產基地。
美國空軍大學麥金尼(Jared M. McKinney)等人在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季刊《參數》(Parameters)中指出,有必要制定並公佈中國武力奪台時破壞台積電工廠的計劃,連同對中制裁計劃等,讓中國認識到,武力犯台「將令其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從而提高嚇阻效果。
美國國會諮詢機構,美中經濟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分析稱,現代化的中國軍隊已「具備登陸台灣作戰所需的初步能力」。
另一方面,因全球半導體的長期短缺,美國、歐盟、日本等擔心半導體產能過度集中在台灣,已在企業的大力支持下開始著手進行招商。
然而,日本、美國、歐洲和中國各自確保半導體供應鏈的舉動,可能削弱台灣的優勢,損及「半導體盾牌」的作用。USCC同時也指出,如果美國將半導體供應鏈移出台灣,「台灣可能在經濟上更加依賴中國」。
台灣引以為傲的先進半導體技術,也凸顯了美台之間細微的溫差。
2020年,台積電應美國政府的強烈要求,決定在美國西部的亞利桑那州建新廠。半導體的處理速度是由電路線寬決定的,愈微細性能就愈高。目前,台積電擁有全球最細電路線寬3奈米(奈米為十億分之一)的量產技術,但據美國外交相關人士的消息,預定於2024年投產的亞利桑那工廠,「僅會引進電路線寬落後於台灣的生產技術」。
確保先進技術不外流,不僅可以為台積電帶來的競爭優勢,還可以提高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為了使半導體供應鏈多元化,加強供應鏈的韌性,拉塞爾表示,「台灣的國防安全還需要新的擔保」,並對基於美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以安保為主軸框架之下的應變對策表示期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