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船員在全球占比近15%,戰事如果拖長,船員荒將更加惡化。(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全球船員有10.5%是俄羅斯人,4%是烏克蘭人,合計14.5%,原本就有嚴重船員荒的海運市場,問題恐將更加惡化,交通部航港局與中華海員總工會高階指出,我國商船完全沒有聘用俄烏船員,但如果戰事拖久,原僱用烏俄船員的歐洲國家就會被迫改用他國船員,恐怕船員薪資要再大漲一波,運價也跟著上漲。
國輪公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各國邊境管制,船員換班困難,很多船員都面臨延遲下船困境,近年才逐漸改善,但船員薪資已水漲船高,平均漲幅在15-25%之間,其中以大陸船員薪資漲幅最高。
我國航商主要用大陸、緬甸、菲律賓與馬來西亞船員,歐美船公司以俄羅斯、烏克蘭與印度、菲律賓船員為主,有地緣與語言考量,疫情期間因為安排船員換班困難,歐洲船東會在船隻彎靠東南亞時聘用東南亞船員,我國商船則因緬甸船員入出境困難,紛紛改聘大陸船員。
在船員不足情況下,拉長船員在船上的工作時間也是方法之一,但要留船員,就需要加高薪資或獎金,業界評估,如果俄烏戰事拖長,船員薪資恐將再漲一波,也真的會促成運價上漲。
國際媒體報導,烏克蘭已經限制18至60歲男性公民離開烏克蘭,國際航運商會(ICS)於2021年發布的《海員勞動力報告》指出,目前有189萬海員在全球商船隊中運營超過74000艘船舶,其中有198123名(10.5%)船員是俄羅斯人,這些人之中的71652名是高級船員。烏克蘭籍船員為76442人(4%),其中47058名是高級船員。
根據ICS的研究顯示,平均每艘船上至少有3個不同國籍的船員,有時則多達30個國籍(郵輪)。ICS之前就曾警告稱,如不採取行動增加船員數量,商船船員將出現短缺,會增加全球供應鏈的風險:疫情帶來的嚴格旅行限制加劇了這種情況,船員無法按期更換,目前有10萬人在海上的合約期限已經逾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