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驊控股去年營運表現再度攀高,董事長顏益財為擴充業務提出加買辦公樓層計畫獲董事會同意。(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台驊控股(2636)去年營運表現再度攀高,合併營收達360.4億元,年增138%;營業毛利81.26億元,年增229%;稅後淨利40.17億元,年增604%;每股盈餘達30.03元,其中屬於本業部分為24.3元,業外投資收益為5.73元,營收及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13元,並決議在自有辦公大樓內斥資5億加買一個樓層。
台驊每股淨值從27.4元大幅提升至76.5元,其中原因之一係過去以私募及參與現增取得的陽明公司股票,基於長期投資原則,在帳務處理歸屬在其他綜合損益評價(OCI),並未列入當期損益評價,該評價金額從3.26億元增加至14.65億元所致。
台驊擁有海、空、鐵、陸完整物流產品佈局,深耕亞洲並以歐美市場為主,2021年在疫情影響下,全球供應鏈物流需求大幅增加,海運業務佔營收比重為71%,台驊長期佈局遠洋線市場,歐美線比重超過七成,受惠全球航線運價均大幅調漲,毛利貢獻度高達新台幣66.52億元,年增396%。
空運業務部份,因為疫情導致客載減少,影響客機機腹載貨供給量。但各國實施寬鬆貨幣政策與各項紓困方案,推動經濟復甦、帶動防疫物資及民生用品等需求。再加上疫苗施打率普及化,各國經濟活動逐漸解封重啟,讓貨物運送需求增加,訂艙需求熱絡,運價高檔支撐,全年毛利達新台幣8.62億元,年增22%。
中歐/中俄鐵路業務部分,由於海運及空運市場艙位供給面臨嚴重短缺,原透過海空運輸之貨物大量轉單至中歐/中俄鐵路,2021年中歐鐵路運價與海運相當,全年貨量成長近三成,毛利貢獻新台幣1.91億元,年增164%。
內貿物流業務部分,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快速崛起,現在的中國不再只是『世界工廠』,更是『大消費市場』,政策強力驅動,擴大建設基礎設施、電子產品製造及出口,鼓勵內需消費、電商網路和電動車產業,拉動經濟。在需求強勁反彈下,帶動進口、報關、倉儲及運輸業務成長,全年毛利達新台幣4.21億元,年增22%。
以地區別來看,中國大陸地區營收成長143%;東南亞地區受惠於中美貿易戰供應鏈產地移轉,又受到艙位供需失衡造成全航線運價爆發式倍增等因素,營收年增157%;台灣地區則因為台商回台生產及亞洲區間供應鏈物流活動增長,年增107%。
今日董事會通過分配現金股利13元,現金股利發放率為43%,以3/8收盤價150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8.7%。本公司訂於5/24為股東常會;另因自有辦公大樓約3百坪面積已不敷使用,正好樓上有銷售案,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在新台幣五億元內加購一個樓層。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