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櫃減資金額暴增。(資料照/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2018年全年共有37家上市櫃公司減資、金額達635 億元,但今年我國上市櫃公司到3月底已有18家上市櫃公司辦理減資,減資金額高達574.86億元,等於短短3個月,減資金額直逼2018年,引起立委關注,金管會證期局也採取2道防線,第一,發函給會計師公會,減資超過5成的上市櫃公司需附註必要性;第二,發函給投保中心,讓投保中心在股東會上表達關心。
立委費鴻泰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上指出,以前減資是要助攻股價、要少交稅,長期來看是健康的,但今年現金減資反而是股價的緊箍咒,跌比漲還要多,
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表示,減資等於公司在調整資本結構,股價就看市場人士解讀。
費鴻泰進一步指出,無論是為了創造股價,或是趁去年公司獲利增加,透過減資節稅達到目的,長期來看是健康的,但目前市場傳出有上市櫃公司減資是為了稀釋小股東股權,達到其可以控制董事會之目的。
「這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張振山強調,證期局會去注意,之前已發函會計師公會,若有公司減資超過50%,須特別提出交由證期局審查,但因為減資案增加,已再發函投保中心逐案審查減資的合理性。
費鴻泰再度提醒,減資超過三分之一就覺得太大,遑論50%,若是要稀釋小股東,盼證期局就要出手了解,並在兩個禮拜報告交出調查結果,「因為不想要有人欺負小股東。」
張振山會後受訪時補充,發函給投保中心,是要保發中心注意,如果上市櫃減資行為,跟業務、財務關聯性高的話就要在股東會上表達關心;至於會計師公會,是因為只要企業減資超過5成,會計師需要附註說明對財業務結構影響、及合理性和必要性說明。
依照現行規定,不論企業減資多少,都需要報送金管會個案審查通過且需經公司股東會通過,且減資後1年內禁止再做現金增資,但外界較有疑慮是,減資又增資的期限希望不要只限1年,也許可以2年,張振山認為,到時候再評估,公司經營型態會隨時改變,拉長與否需要權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