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認為台灣銀行效率緩慢。(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廖婕妤/綜合報導
台灣擁有許多出色的高科技公司,因此享有「科技島」美名,在一些社會議題上也都勇於變革,不過在銀行業上卻相對保守,就有一名台裔美籍教授分享踏入台灣銀行的心得,「效率緩慢,彷彿是回到1980年代的氛圍。」
據《BBC》報導,台裔美籍教授凱薩琳周(Catherine Chou)搬到台灣等待新冠疫情結束,但仍在處理一些文書工作,需要辦理匯款,她表示,「我手寫了一式三份的表格,接著行員將內容輸入電腦,同時,後方傳來點陣印表機的運轉聲,這彷彿是1980年代非常緩慢的氛圍。」
速度極其緩慢又過於官僚,是多數外國人首次接觸台灣銀行業的第一印象,但台灣又是台積電、富士康等高科技公司的代名詞,也是不斷增長的加密貨幣市場所在地,在性別平等、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是走在前端。
不過,台灣在某些事務上仍顯得相當老派,尤其是在銀行業,從存摺、無止盡的文書處理工作,以及仍相當普及的印章等可見一斑。
台灣金融研訓院(TABF)研究員David Stinson表示,許多銀行業務仍需要專人親自處理,且銀行採用新措施的速度很慢,除非政府明確表示允許這樣做,這種發展停滯背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對目前的運作方式感到滿意,即使這意味著有時要帶著存摺排隊。
不過,疫情最終推動了銀行文化的發展,促使銀行客戶重新考慮網銀及銀行App。根據政府數據,截至2019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僅383萬,到2021年底躍升至1047萬。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