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廖婕妤/綜合報導
本周金融市場最大事件當屬日本央行(BOJ、Bank of Japan) 出其不意出手修正過往寬鬆貨幣政策。在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可能開始轉向緊縮的市場預期下,日圓兌美元匯率當時強力反彈3%,外界也猜測可能是渡邊太太(Mrs. Watanabe)們從全球金融市場撤資了。台灣央行在臉書上粉專發文幫大家解釋日本央行此舉代表意義,也介紹渡邊太太是何許人也。
在今年12月20日,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決議擴大殖利率曲線調控(Yield Curve Control, YCC)波動區間至上下各0.5%(亦即0%±0.5%),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日圓升值、全球債券殖利率上升,亞太地區股市則跟著日股重挫。就連接受《彭博資訊》訪查的47位經濟學家,也全都沒預料到BoJ在本年的最後一個月會有這樣的舉動。
央行表示,在提到YCC之前,一定要先認識一下殖利率曲線(yield curve)這位金融圈的老朋友。殖利率曲線指在同一時點,同一發行人(如政府)所發行的期限不同之同一金融工具(如政府債券)的收益率(殖利率),與其期限之間的關係;由於較長期限金融工具的風險溢酬較高,因此上升型殖利率曲線(亦即長期利率較短期利率高)為常態。至於下降型殖利率曲線或稱為倒掛的殖利率曲線(亦即長期利率較短期利率低)則較不常見,以美國的情況而言,自1960年代以來,每次在出現經濟衰退前,殖利率曲線都會倒掛。
近期,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情形嚴重,例如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高出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逾80個bp,倒掛幅度達19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程度,讓外界紛紛猜測,「鮑爾衰退」(Powell’s Recession)即將來臨。
拉回日本央行採行YCC模式,YCC是指央行藉由操控殖利率曲線,來達成鎖定較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的目標,並承諾將購入足夠的長天期公債,以防止長債殖利率升至目標水準以上;二戰期間的Fed、2016年9月以來的日本央行,以及近期的澳洲央行,都曾採YCC。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日本央行近期實施YCC的目的,旨在確保殖利率曲線轉為陡峭。這是因為日本央行自2016年1月採負利率政策後,金融情勢雖變得相對寬鬆,惟貸款利率下降造成金融機構的貸款利潤降低;此外,殖利率曲線過度下移及平坦化,將導致貸款利率下降,進而影響金融機構未來的貸款意願,並進一步對經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2016年9月,日本央行在政策利率為-0.1%的情況下,宣布實施YCC,將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設定為零,且波動區間為上下各0.1%;2018年7月,波動區間擴大至上下各0.2%;去(2021)年3月19日再擴大至上下各0.25%。今年12月20日,又進一步將波動區間擴大至上下各0.5%。此一舉動讓若干論者猜測,日本放棄超寬鬆貨幣政策已為期不遠。被視為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接班人選之一的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伊藤隆敏(Takatoshi Ito)即認為,最新調整可能是邁向撤出超寬鬆貨幣政策的第一步。
至於渡邊太太是誰?其實,這是《經濟學人》於1997年所提出的一個詞彙,泛指從事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日本散戶。過去,有一票日本投資人專門在三更半夜,坐在電腦前按下鍵盤大玩日圓利差交易,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些投資人多半是家庭主婦。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央行很快地將利率降至接近於零,負責掌管家計的家庭主婦發現將錢存在銀行根本無利可圖,遂趁丈夫睡覺時熬夜操盤,貼補家用。因此,《經濟學人》就以「渡邊」這個日本較普遍的姓氏(本年日本最常見的姓氏排行榜第6名是渡邊,佐藤則排名第1)來稱呼這些投資人。
這些渡邊太太們所從事的利差交易先借入一種極低利率通貨,再以之買入另一種高利率貨幣,據以套取兩種貨幣間的利率差距。利差交易的風險在於日本央行提高利率、Fed調降利率,或是日圓大幅升值。一旦日本央行真的開始轉向緊縮貨幣政策,利差交易勢必無利可圖。
IMF日本事務主管Ranil Salgado先前即指出,YCC的任何變化,都可能被視為緊縮貨幣政策的訊號。過往澳洲央行在YCC的失敗經驗,讓外界擔憂日本央行如退出YCC,恐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大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