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貨櫃船公司面臨艙位供給過剩問題,謝志堅認為業者必須有效控艙才能避免虧損。(圖/時報出版提供)
文/張佩芬
進入2023年,貨櫃船運市場的疫情超級紅利也宣告結束,年前已經節節下修的運價,新的一年市場雖有望逐漸好轉,但因今、明兩年船噸供給過剩狀況明顯,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指出,業界估計因為減碳新規會讓實際運力壓低,但是實際能減的運力相當有限,還是要靠船公司有效控艙,才能避免出現虧損。
謝志堅分析,目前全球經濟衰退與嚴重的通膨問題,除了疫情因素,美國兩任總統川普與拜登合計撥出的5兆美元是問題的主因,這5兆美元紓困方案讓美國人大量購買居家用品、運動器材、電子商品等,造成進口商大量進貨,結果又因缺櫃、塞港,造成運價飛漲,進口商怕塞港影響貨物到期,提前大量進貨,貨價也跟著上漲,結果解封後出現通膨與庫存過高問題,聖誕假前雖然透過折扣促銷有消化部分庫存,但庫存還是很多。
另去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也是通膨與經濟衰退的兩大主因。俄烏戰爭造成歐洲天然氣、煤炭與農產品供應短缺,造成現在很多美國人希望持續居家上班,歐洲人卻因能源不足且太昂貴,喜歡進公司上班好節省開支。
美國去年6月最嚴重時通膨率(CPI)達9.1%,11月降到7.1%,歐洲11月是10%,英國10.7%;美國估計今年底才能降到3.1%,而一般要求通膨率2%左右才算穩健。
去年前10個月遠東到歐洲的貨量少了約8%,到美國少了約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估算,去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是3.2%,今年是2.7%,而眼前中國解封後確診率暴升,估計3月底才會見到慢慢緩和,第二季才會好起來。
對船公司來說,面對這樣的經濟狀況,假如俄烏戰爭能夠早點結束,歐洲國家就有能力多買些商品,俄烏的戰後重建需求也會像洪水一樣湧現,不論是散裝船運或是貨櫃船運都能受惠,但一切難料。
Alphalner估算,今年貨櫃船噸會增長8.2%,需求約2.7%,但是2.7%的數字近半年都沒調整,謝志堅擔心是會往下修的。目前全球約有5600多艘貨櫃船,2590萬箱(20呎櫃)運力,今年會增加240萬箱,明年(2024年)會增加280萬箱,增幅8.5%。
謝志堅就國際海事組織(IMO)今年開始實施的環保新規來看,今年主要是開始做碳排放統計,全年統計完成後,根據碳總年度排放量統計列為A到E五級,明年再根據評出的級數進行船隻設備更新、減速或汰換等必要的降低碳排措施。
另Alphalner預估,會賣廢鐵送拆解的船隻會以25年以上的船為主,25年以上的船隻的運力僅佔3%,都是小型船舶,像歐美線1.2到2.4萬箱的主流型貨櫃船,平均船齡僅7歲。
謝志堅指出,根據國際經濟預測,明年首季市場情況最嚴峻,第二季好轉一點,估計各國會透過升息等方式改善通膨,若一切順利,下半年就會優於上半年,如果俄烏戰爭提早結束,中國解封後疫情得到妥善處理,就會有倒吃甘蔗的效果。
船公司則需要針對船噸供需問題做好自發性控艙,包括淘汰效能差的船隻、透過減速航行讓航線配置船舶數增加、新造船延後交船、甚至部分船隻安排停航,大幅降低市場運力供給量,另像原航行蘇伊士運河船隻改繞駛好望角,增加9天航程與約44萬美元油料支出,但是可以省下蘇伊士運河的100萬美元通行費,並對降低市場運力供給做出貢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