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AI大代誌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文/洪寶山

3月2日台北凌晨,OpenAI以收費的形式提供Beta版的ChatGPT API給用戶使用,截至3月3日已經有五家公司宣布接入了ChatGPT API,分別為即時通訊軟體Snapchat、學習平台Quizlet、購物網站Instacart、購物軟體shop以及教育軟體speak。這次OpenAI開放API主要是為了搶佔智能語言模型的應用層,因為拿下了應用層就等於拿下客戶,類似APP上架Apple Store。

MWC引爆5G商業應用大商機

今年巴塞隆納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匯集了諸多科技創新,喊了許久的5G商業應用終於來到爆發點,機器狗、VR、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長久以來,5G在商業應用上的進展並不如想像中順利,許多使用者對於在5G網路之下,一秒鐘左右就下載一部電影,網頁刷新回應的時間連眨眼的功夫都不需要的快速傳輸感到無感,一直認為看片子4G就夠了,為什麼要多花錢升級到5G,直到ChatGPT橫空出世,讓原本5G商業應用一夕之間亮出明確的發展方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消費者來說,5G的高速、低延遲、多連結應用在自動化工廠是看不到、摸不著的發展,消費者關心的是:有什麼樣的殺手級應用?

人機介面AI晶片植腦被FDA拒絕

來看看科技大老的動作,3月3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I used to be in crypto, but now I got interested in AI.(我曾醉心數字貨幣,但現在鍾情人工智慧。)」作為曾經是OpenAI創始人之一,馬斯克應該有捶心肝的遺憾,他認為生成式AI和當前的AI趨勢,還無法在短期內幫助到汽車製造業。馬斯克最新的AI投資案是研發人腦與機器之間的直接接口技術,簡稱「腦機接口技術」,但Neuralink申請人腦植入晶片測試被FDA拒絕,原因是出於幾個安全問題,例如該設備的鋰電池、植入物的細線,以及如何在不損壞腦組織的情況下移除該設備。Neuralink仍努力解決FDA的擔憂。

儘管如此,馬斯克仍不遺餘力的致力電動車AI化,例如:特斯拉的AI電池管理系統能夠實時監控電池的狀態、性能和健康狀況,通過AI算法和預測模型,實現更加高效和精確的電池管理,從而提高電動車續航里程和使用壽命。此外,特斯拉一直在致力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目前推出的Autopilot功能可以實現自動駕駛,但未盡完美,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問題上,需要不斷地進行改善。

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人形機器人也是馬斯克看好的AI發展方向,去年6月AI Day上發布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當時馬斯克說:「它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走路。未來要量產百萬台以上,目標價格低於二萬美元。」今年三月一日特斯拉投資者日上特斯拉發布了擎天柱Optimus在工作檯上生產機器人流程的新影片,與去年的AI Day相比更加細緻流暢,但馬斯克說它還無法正常工作。

人形機器人其實並不是單純的一項科技,而是融合了晶片、人工智慧、動力操控在內的綜合體。Statista的數據顯示,全球2019~2021年機器人銷量分別為329億美元、363億美元、410億美元,目前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但由於人形機器人能夠廣泛地應用於替代人類勞動的領域,技術成熟的量產之後,能夠有效解決勞力短缺與人工成本上漲問題。

根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約有四億個工作機會將被自動化機器人取代,按20%滲透率測算,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約1.7~2.28兆美元。於是亞馬遜、三星、小米都投入發展人形機器人。

2021年8月,小米發表人形機器人CyberOne,結合AI演算法,提供完整的三維空間感知能力,在今年中國三月兩會期間,雷軍建議:「鼓勵扶持科創產業鏈,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構建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放產業生態,加速場景應用培育。」

兩強爭霸 美國逼迫中國科技自主

美中兩強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美國為了保護科技領先地位,《華爾街日報》3月3日率先報導,根據美國財政部與商務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拜登政府準備制定新規,全面禁止美國投資人投資對美構成國安風險的海外尖端技術,專家分析美國此舉劍指中國半導體與AI尖端科技。

2022年9月,輝達、超微生產的GPU產品被美方列入限制範圍。輝達被限制的產品,包括「A100」和「H100」晶片,以及搭載上述晶片的伺服器「DGX」。超微的「MI250」晶片也受到管制。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鎖喉戰持續升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等於是逼迫中國科技自主。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17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首次點名「5大客戶」在美量產 強調不怕競爭但補助要公平

台積電首次點名「5大客戶」在美量產 強調不怕競爭但補助要公平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17)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魏哲家也針對美國投資首次點名客戶名稱,表示包括Apple、NVIDIA、AMD、高通、博通等五大客戶都在美國廠生產,相比起過去未直接講出客戶名,可說是一大改變。

2025-04-17 16:13

魏哲家談台積電千億美元投資 2奈米以下製程3成在美生產

魏哲家談台積電千億美元投資 2奈米以下製程3成在美生產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日舉行法說會,針對美國千億美元投資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未來預計有三成2奈米以下的產能都將在亞利桑那州廠還生產,來支持美國領先客戶的需求。

2025-04-17 15:21

台積電魏哲家談關稅「未見客戶任何改變」 否認合資英特爾傳言

台積電魏哲家談關稅「未見客戶任何改變」 否認合資英特爾傳言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日舉行法說會,針對外界關注關稅議題及是否會和美國企業組成合資公司,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今日正式回應,表示目前關稅議題上,未見客戶有任何動作,至於外界傳言與 Intel等其他公司談合資,魏則回應「並未考慮和任何公司洽談進行合資」。

2025-04-17 14:44

快訊/台積電最旺Q1!每股大賺13.94元 獲利年增6成、毛利率58.8%

快訊/台積電最旺Q1!每股大賺13.94元 獲利年增6成、毛利率58.8%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日舉行法說會,並公布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約新台幣8392.5億元,稅後純益約3615.6億元,每股盈餘為13.94 元(折合美國存託憑證每單位為 2.12 美元)。

2025-04-17 13:43

台積電Q2財測估營收季增逾1成 全年資本支出不變

台積電Q2財測估營收季增逾1成 全年資本支出不變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日舉行法說會,台積電也釋出第二季財測,台積電預計,第二季營收以美元計,預估落在284億至292億元之間,有望季增13%,若以美金對新台幣1比32.5元匯率計算,毛利率預計落在57%至59%之間,營利率則預計落在47%至49%之間。

2025-04-17 14:36

台積電最強Q1! ADR夜盤股價急拉漲逾5%

台積電最強Q1! ADR夜盤股價急拉漲逾5%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舉行法說會且公布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約新台幣8392.5億元,稅後純益約3615.6億元,每股盈餘為13.94 元,創下史上同期新高,激勵美股夜盤股價急拉逾5%。

2025-04-17 14:33

台積電踩美出口紅線重罰10億美元原因曝光 外媒另點3台廠涉入

台積電踩美出口紅線重罰10億美元原因曝光 外媒另點3台廠涉入

美國商務部調查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可能因違反出口管制規定而面臨超過10億美元的罰款,據外媒最新報導曝光,此案與華為新AI伺服器有關,且另有3間台廠涉入其中。

2025-04-17 12:03

H20銷陸禁令輝達市值蒸發1800億美元 華爾街憂破壞性更勝預期

H20銷陸禁令輝達市值蒸發1800億美元 華爾街憂破壞性更勝預期

美國突然加緊輝達(NVIDIA)銷往中國H20晶片管制,輝達股價在16日遭遇猛烈拋售,盤中一度暴跌10%,收盤大跌6.9%,創下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一夜之間蒸發超1800億美元,華爾街憂心新規定是對輝達等晶片大廠掛起來禁止進人中國的牌子,破壞性恐更勝預期。

2025-04-17 11:10

台積電法說穩軍心!美晶片股盤前齊揚 英特爾遭否認合資獨憔悴

台積電法說穩軍心!美晶片股盤前齊揚 英特爾遭否認合資獨憔悴

台積電法說會交出亮眼成績,且向外說明關稅未影響客戶態度、年度展望不變等,帶動美股慶祝行情,至台北時間17日下午4點左右,台積電ADR在美股盤前漲4.7%,包括美光、輝達(NVIDIA)等多檔重量級晶片股也都漲逾1%,而遭台積電否認有合資併購的英特爾獨憔悴走跌。

2025-04-17 16:42

國巨防搶親加價購! 芝浦電子每股收購價升至5400日圓

國巨防搶親加價購! 芝浦電子每股收購價升至5400日圓

台灣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日前宣布計劃收購日本感測器大廠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100% 股權,不過市場傳出日本電子零件廠美蓓亞三美 (Minebea Mitsumi )搶親,國巨今(17)日宣布調高收購價至每股5400日圓,較前次大幅調整25.58%,總收購金額上看823.3億日圓。

2025-04-17 16:20

讀者迴響